APP下载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改革初探

2014-12-12卢小欢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1期
关键词:零件图公差专业课

卢小欢

(辽阳技师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改革初探

卢小欢

(辽阳技师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

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在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高教学成果。

公差配合 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并且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一门基础课程,不论学生今后从事的是一线的生产操作,还是从事机械零件的设计研发,这门课程都是重中之重,在机械专业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学生十分有必要学好这门课程。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围绕职业需求,理论知识坚持实用为主,加强实践操作,强调学生的实际读图能力、动手能力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根本没有掌握相关的技能,甚至有些学生到了学习专业课或工作的时候,根本不认识这些公差代号和其表示的意义,使得其它专业课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以致就业后无法适应所进行的工作。

下面我从人才培养和能力构建的角度结合本门课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有些教师课讲得十分出色,但忽略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且涉及到机械制图、实际加工等多方面知识,这就造成学生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或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听懂,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2)受教师操作技能和实验设备的影响。现在大部分的学校讲授这门课时方式都是黑板粉笔加上部分教具教学,由于缺乏实践教学部分,教学形式略显枯燥,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学习困难,尤其是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如何应用,这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工作,不能起到任何支撑作用。

(3)学生基础薄弱。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初中毕业但没有初中生的理论水平

(4)考核方法单一。

2 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进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时,不急于讲授专业知识,应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对每门新课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存在很多疑问。这门课有什么用处?好不好学?在讲授本门课程开始,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样对以后的课程的开展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2)教学环节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3)在讲授一些知识点时,要把这些知识点放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4)每节课结束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

2.2 分组互动

学习本课程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满足学生就业后的基本需求。在进行测量部分的教学时,应该把课堂安排在学校的测量实验室。首先教师要详细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原理,然后再讲解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接着,根据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零件(如学生机加实训中的轴类零件),并根据图纸中标注的尺寸、精度要求判断零件的合格性。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测量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直观启发式教学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中形状和位置公差部分,概念多并且非常抽象,机械零件图一般比较复杂,教师无法在黑板上短时间准确画出,加之教材中的零件图十分有限,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找一些典型的例子,图文并茂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可视的图形或动画,既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为日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石,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项目教学法

在讲解时,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项目,即让学生完成一个整体的任务。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接轨。生产一线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拟、借鉴和引申的范例。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例如,在讲解几何公差时,可以找出一个典型的零件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几何公差的标注,写出各个标注的意义,进而分析出设计零件图的技术人员的设计意图,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证这些精度的实现。

2.5 综合训练

一般本课程都是安排在第一、二学期讲授,学生并没有经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实际加工操作的练习,所以对一些知识点并没有充分的理解。基于这个原因可以在学习专业课后实际加工操作训练之前,再安排进行本课程的复习, 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首先学会看图,读懂零件图的加工要求。作为将来的一线操作者,不单单使用机床,加工零件零件轮廓,更重要是读懂零件图中的公差尺寸和形位公差,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零件。

学会不同量具的使用。

最后要求学生在机加实训中,理解公差配合和一些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标注,掌握如何保证这些公差的实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深的理解。

3 结语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课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的联系,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蔡春林,张彩芬,李萍.工学结合模式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

[2]罗杜宇,李哲林.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07(3).

[3]夏天.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浅谈.职业时空,2012,(11) .

猜你喜欢

零件图公差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轴承的配合制选用”的教学心得
浅谈机修钳工实训中的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中装配图的识读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公差原则的分析和形位公差的计算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