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大力发展电子计算机应用
2014-12-12《北京观察》报道组
提案点评
1977年,中国百废待兴,提案人能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把握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趋势,抓住科技革命的关键点,提出符合实际条件和北京长远发展的提案,实在是难能可贵。
从目标上看,该提案把握的趋势非常准确,如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革新而是一场技术革命;世界各先进工业国都把发展电子计算机事业作为“国策”来抓;目前世界各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这都符合当时的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正确把握趋势,可以使决策者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现在看来,北京市计算机科学走在世界前列,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当时学者及早的智慧建言,决策者及早的科学决策是分不开的。
从问题上看,该提案把握的差距也很准确。如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与世界落后了十多年,北京市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单位的发展有差距。“双差距”迫使首都北京应当下大力气予以赶超。
从措施上看,该提案提出的措施全面、实际。如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问题,解决计算机紧缺问题,解决人才缺乏问题,解决夫妻两地生活困难及加强领导等。这些措施实在、可行。
提案人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当代政协委员学习。
常纪文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1973年,北京市计算中心作为一所科研服务型事业单位,经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北京市科教组批复成立。1978年,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北京市计算中心及计算机网络建成应用新技术的样板,把配套研制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和软件作为攻关项目,力争三年内在北京市定型生产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宏伟规划。
随着“文革”结束,1977年11月22日,政协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吴志纯、谢宪林两委委员联名提交了《大力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提案,指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革新而是一场技术革命。世界各先进工业国都把发展电子计算机事业作为“国策”来抓。“我国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落后了十多年,北京市和国内先进单位(如科学院、石化部、上海市)又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急起直追,抢时间争速度,对规划所订的任务必须抓得狠、抓得实,勿使不要落空。”
针对北京市计算中心临时机房过于简陋,机器稳定性受到影响,经常受停电干扰,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等问题,两委委员建议北京市及中央有关部门,设立计算机研制、生产、使用、推广的统一领导部门;尽快解决北京市计算中心的基建问题,在1978年内进口一台大型计算机;提请市人事部门批准调进一批专业对口、业务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人才,同时加速培养有关专业人才,北工大的计算数学及软件专业应尽快招生,并举办计算机科学有关专业的短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