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报道:增量提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撷英

2014-12-12林小木,陈磊

中国记者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强国海洋战略

海洋报道:增量提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撷英

编者按:10月14日至16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和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社、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发改委提供支持的“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等600余人围绕“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21世纪海上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经略海洋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增强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积极主动发挥好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智力支撑作用。

作为本届高峰论坛的亮点之一,“媒体与海洋战略”分论坛就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媒体责任和新闻报道等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论坛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党组成员朱国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主持,新华社山东分社党组书记、社长徐金鹏、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发稿人刘宗荣、经济日报社产经新闻部副主任杨国民、《中国海洋报》新闻部主任苏涛、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周雷做了主题发言,来自《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瞭望》《海洋世界》等刊物,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荷兰国际广播电台等音视频媒体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网络媒体的与会代表参与了讨论。

一、当前海洋报道概述

在海洋强国建设已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已经在传播意识、传播思维、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诸多方面,对大众媒介传播体系提出新的挑战。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的海洋报道近年来呈现出许多亮点,涌现出大量优秀海洋新闻作品。但目前的海洋报道相较于其他方面的新闻报道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深度不够的问题。还不能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媒体在海洋报道领域仍有许多功课要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海洋报道应增量提质,强化整体规划,提升深度与广度。既要注重发展成就的宣传,也要注重存在问题的反思。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媒体应担负起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社会责任,加强海洋新闻报道,提高公众海洋意识,引导公众树立科学海洋观,为海洋强国战略创造有利舆论环境,用深入浅出的报道使人们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对于如何担负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媒体责任这个议题,与会代表提出不少可行建议。代表提出,要构建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强大支撑力的现代海洋媒介传播体系。国内媒体应加强合作,可建立海洋媒体联盟,组织培训从事海洋方面报道的记者,策划选题、组织调研,形成宣传海洋的合力,更好地担负媒体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责任。媒体应当加快自身转型步伐,促进媒体融合和跨界融合,通过战略合作、建立智库、研发指数、搭建平台,更深入地参与海洋事业的发展,在推动海洋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会代表呼吁,媒体应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报道,对世界海洋发展进行更系统的关注和研究,形成我国的“海洋媒介判例”,为海洋事业发展积累经验。强化国际传播能力,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二、提升海洋报道仍需做功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强调“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报道进步也是明显的。据统计,2011年11月8日至2012年11月7日这一年里,36家中央主要媒体涉海洋报道合计为7617篇。2012年11月8日至2013年11月7日为8851篇,增加了1234篇。海洋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提高,内容也从传统的气象、旅游、渔业拓展到经济、生态、权益、文化等方面。

与会代表认为,海洋报道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金鹏认为,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目前还不是海洋强国,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的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就全国层面来看,专业海洋宣传媒体屈指可数,传递的信息量有限,相对于海洋地位的提升,媒体阵地少、所报道的海洋新闻少。《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杨国民谈到,当前一是报道少,第二是质量低,第三是总体效果不达要求。不能一提海洋就是捕鱼捞虾,海洋关系着很多“高大上”的产业。

海洋问题涉及面广,要求记者密切关注各国发展动向、政策走向,在报道上具备全球视野,注意以国际眼光判断新闻价值。同时海洋报道的专业性强,需要记者钻研其中,深入浅出。此外,海洋报道的地理跨度大,报道条件艰苦。要求深入第一现场的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克服种种困难。

三、以深入浅出的报道使人们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海洋意识是制定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的前提,海洋政策、海洋战略又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树立具有现代性、前瞻性、行动力的海洋意识,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认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管理等问题,归根到底是文化问题,理念问题。说到底,中国与世界这方面的差距实际上是海洋文化、海洋理念、海洋思维的差距。对媒体而言,发挥的空间巨大。向社会不断传播科学的、进步的海洋理念、海洋文化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党组成员朱国圣认为,媒体应当首先从思想和战略层面提高海洋认识;加快海洋传播思维转换,创新传播方式。实现思维方式从陆地媒介本位向陆地与海洋并重的媒介本位转换;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拓展海洋传播领域。利用信息传递平台,使国家在海洋开发、建设、利用、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传达出来,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海洋历史文化,了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用深入浅出的报道,进一步促进人民去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利用海洋。

如何营造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的舆论氛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认为,媒体不应遇到一个热点就一味地喊高调子。媒体在舆论操作上要与整个战略大局以及中央的方针一致,了解国家海权拓展的战略节点,用理性的报道塑造国民理性的海洋意识。在营造舆论时要有正能量,即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勇气。

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发稿人刘宗荣以她参与的“海洋强国战略”和“构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次调研为例,介绍了新华社参编部在报道海洋领域重大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她说,新华社抽调沿海分社骨干记者组成调研小分队,深入到东部沿海各个省区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省份、国家进行广泛采访;发挥综合协调能力,倾听多方观点进行综合研判,对一个话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剖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她认为所谓媒体责任,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全面立体剖析,形成自己的研判,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要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助力国家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如何构建现代海洋媒介传播体系

代表们认为,媒体通过提供智库服务、研发指数、搭建平台等方式,拓展媒体功能,实现与海洋的跨界融合,可以在海洋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亟须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海洋媒介传播体系。要推动报纸、广播、电视、时政网站等主流媒体主动承担宣传海洋的重任,成为构建现代海洋媒介传播体系的主力军。同时要从海洋特点出发,从传播意识、思维、方法、内容等多方面深入探索构建海洋现代媒介体系的整体框架和发展思路。

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金鹏介绍了近年来新华社山东分社推进战略转型、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努力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由新华社、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三方合作成立的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该中心依托新华社全球资讯网络,搭建起我国权威海洋资讯釆集、加工、发布的高端平台,为地方提供海洋资讯和舆情服务,助力科学决策,推动区域海洋经济科学、持续发展;研发海洋发展指数,打造海洋“软实力”;依托专家库、整合社内外资源,涉足区域战略研究新领域。

《中国海洋报》新闻部主任苏涛说,《中国海洋报》作为海洋领域的专业媒体,通过多媒体、多终端发布新闻,满足不同人群对海洋新闻的需求。凡是有利于海洋新闻发展的模式都可以尝试,凡是有利于海洋新媒体成长的合作都应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说,海洋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呐喊”,更离不开媒体的“智慧”。媒体通过联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搭建服务于海洋的现代媒体智库,可以汇聚智慧,传播理念,促进海洋事业发展。

经济日报社产经新闻部副主任杨国民建议,媒体应加强合作,建立海洋媒体联盟,形成宣传海洋的合力。可以组织培训海洋报道记者,策划选题、组织调研等。

五、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报道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周雷说,中国媒体应该对国际海洋事务进行更为系统的关注和研究。以海洋保护为例,中国的媒体不仅应该关心与中国直接相关的海洋问题,还应该广泛关注例如日本核泄漏和跨洋污染、日本商业捕鲸、英国石油公司海洋污染、深海管理倡议等国际海洋问题。通过报道这些问题,中国媒体和受众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在重大海洋事务的媒体传播、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国家协同等方面的做法,形成我国的“海洋媒介判例”和“海洋媒体报道记忆”,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积累经验。

代表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 创新海洋报道方式,提升中国在海洋问题上的话语权至关重要。

媒体应强化国际传播能力,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塑造中国建设“和平、合作、和谐海洋”的国际形象。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战略定位入手,多方面把握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舆论传播过程中来,扭转当前被动局面。既要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理念,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更要强调“中国贡献论”。要从多角度阐释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关系,同时也要适时展示国家力量,表达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

(文字整理:林小木、陈磊)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强国海洋战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战略
战略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