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2014-12-12刘红涛

决策与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非传统非政府存量

刘红涛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刘红涛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随着学术界关于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公共物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关于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对国家安全的定义给出了一些新的界定。他们认为当下威胁国家安全的形式不只是传统的军事和政治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非传统性安全对一个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更大,而区域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一些有实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社会机构组成,它们利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对一个另一个国家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会做出一些危害到这个国家本身利益的活动。

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非传统安全;政府应对机制

一、区域公共物品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

(一)区域公共物品概念的界定

区域公共物品中有关“区域”的概念在不同的学术范围内有着不同的解释。如政治学上的区域概念意指国家进行整治管理的特定行政单元,而经济学上区域概念则指基于人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1]但对于“公共物品”的概念解释即使在不同的学科内但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认为公共物品不仅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而且还可以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能够满足人民消费需求。

区域公共物品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长期的稳定与发展,并且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秩序和安全的同时,以实现该区域内广大群众的消费为目的的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它是从区域内地区经济的合作角度,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而特别区分出来的公共品,从本质上讲它仍然具一般公共品的特点,即体现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2]所以关于区域公共物品的概念,我们可以定义为“区域公共产品是指其利益惠及一个确定的区域的公共产品”。[3]

(二)区域公共物品的特征

区域公共物品实际上依然是公共物品,其主要内容集中在“公共物品”上,所以它具有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一般性特征,其中主要表现在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上。区域公共物品在除了具有公共物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之外,也具有一些自身所涵盖的特征,如“存量外部性”、“受益上的区域性”、“提供的层次性”以及“市场的相似性”等。其中关于区域公共物品的”存量外部性“特征,依据诺德豪斯的思想给出的定义是:目前的影响或损害依赖于长期累积起来的资本或污染存量。较为重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都涉及某种存量,如污染存量、知识存量、生物和基因存量、货币体的“声誉”存量以及市场和民主体系中的“制度”存量。存量外部性对于处理区域公共物品的政治、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4]关于“市场相似性”中区域公共物品提供市场和私人市场相似的特征,有些学者就认为这种“市场相似性”带来的后果将是:一方面区域间单个国家或地方政府也同样会有“搭便车”心理,没有动力甚至采取规避心态去对待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区域政府又不得不去解决这些问题。[5]

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其发展政策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单一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所以,现在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不仅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其他一些供给主体的作用,如民营经济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作用:首先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决策方式。为了使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能够更符合本区域的公共消费需求,地方政府应该改变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切实保证广大群众利益。其次要完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制,为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地方政府一定要在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完善财政收支体制,筹措可用于提供区域公共物品的资金收入。再次调整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促使其在供给公共物品时重视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组织的作用。首先为了给民营经济组织供给区域公共物品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我们应该打破垄断行业准入标准的限制。消除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阻碍,从而确保民营经济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作用。其次转变政府干预调控方式,提高民营经济组织供给区域公共物品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积极利用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首先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促使非政府组织代表区域内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对非政府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即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行使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职能。[6]其次是建立合适的薪酬福利制度。引具有区域协调发展眼光和综合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队伍,确保非政府组织服务区域发展具有人才保证。再次组建区域性非政府组织,协调整合区域内的社会公共需求。[7]

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体现以及政府应对机制

(一)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体现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世界造成安全威胁的两极格局也相应的告一段落。世界开始不断的向多极化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也为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的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春风,努力的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科技等力量。但是全球化的发展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它是一把“双刃剑”,再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世界南北差距不断的拉大。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恐怖主义,疾病的传播,环境的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世界的安全。如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和2003年袭击中国和亚洲部分国家(地区)SARS为标志,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新威胁。[8]

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对象也是多元化的,其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五个方面。即生态环境、经济金融、社会文化、科技信息和国际恐怖主义等。[9]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中,我们可以就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在对一地区提供帮助的同时就一些关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一地区和国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威胁。

(二)政府的应对机制

为了解决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中非传统安全因素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1.不断加强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态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政府与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这是双方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基础。

2.不断改善政府相关部门与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进行对话的渠道和沟通的机制。政府在对社会的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与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合作中,政府的相关部门应主动与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进行沟通和联系,在决策过程中听取它们的意见和看法。[10]此外,双方在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也可以开展合作。通过建立这种对话渠道和沟通机制,双方可以增进了解,明确彼此的需求,达到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目标。

3.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相关地区政府部门交流情况,并获得其在各方面的支持。如果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不能同当地政府在发展活动中进行合作,缺少相互间的沟通与协调,彼此之间是分离地、孤立地各行其是,那么其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就难于体现,实践中,一些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主体兴致勃勃地开始在我国的项目活动,没有多长时间就无声无息地离开,缺乏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区域公共物品的提供在我国的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它们通过项目活动与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国内民间组织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在政治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合作缺乏保障机制,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只有双方之间不断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之下建立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合作才能有良好的前景。

[1]张士威:《区域公共产品:概念、特征及分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2]龙游宇:《论区域公共品及其提供主体》.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张士威:《区域公共产品:概念、特征及分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王再文,田翔宇:《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其供给不足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陈文荣.区域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47-50.

[6]同上

[7]同上

[8]付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04-20

[9]同上

[10]耿立新:《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对策建议》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猜你喜欢

非传统非政府存量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良性关系构建路径分析
趋近化理论对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阐释:一个案例研究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慢、轻、微、精”,做传统行业的非传统企业……何丹妮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
腐败存量
浅议非政府组织发展对国际人权保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