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陷“茫然不安”的日本年轻人

2014-12-11胡澎

世界知识 2014年19期
关键词:年轻人日本

胡澎

近来,有关日本年轻人意识的调查结果相继发布,令日本各界深感忧虑。《厚生劳动白皮书——年轻人的意识》(2013年版)显示,20~29岁的日本年轻人在就业选择上更加看重生活的安定,希望长期供职于一家企业的年轻人增多。内阁府的《日本与外国年轻人意识的调查》(2014年6月公布)表明,日本年轻人在自我满意度、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等方面远低于美、英、法、韩、德和瑞典。虽然有54.5%的日本年轻人希望能为国家发挥一己之力,但希望通过自身参与来改变社会的比例却位列上述几国之末。对本国的未来,仅有26.1%的日本年轻人认为光明和比较光明,远低于瑞典的67.8%、德国的66.3%、英国的59.6%、美国的57.0%、韩国的43.1%和法国的36.0%。另外,一些企业和机构针对各国年轻人所做的调查也显示:日本年轻人的创业积极性远低于中国年轻人;受访的绝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相当数量的日本年轻人不快乐,对未来情绪消极;不少日本年轻人对国家缺乏归属感,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不愿承担责任……

20世纪初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遗书中曾写道,自己的死就是因为陷入了“茫然不安”之中。东京大学的小森阳一教授借用“茫然不安”一词来描述当今日本社会的国民心态。的确,当今日本社会充斥着一种焦虑、不知何去何从的“茫然不安”之感,而这种“茫然不安”在日本的年轻人身上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那么,日本年轻人的“茫然不安”究竟来自哪里呢?

这里所说的日本年轻人,一般指的是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批人。早在他们出生之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蒸蒸日上,“一亿中产”,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国民充满自信。而八十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令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陷入长期的不景气之中,企业裁员、国民收入减少、消费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与此同时,亚洲新兴国家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日本民众优越感顿失,心态失衡,对日本未来产生茫然和焦虑。

对日本年轻人生活和意识造成较大影响的是雇用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成本,企业倾向雇用合同工、计时工、派遣工或兼职工等,导致非正规雇用者人数不断攀升。据总务省《就业结构调查》(2013年7月12日公布)统计,非正规雇用者总数突破了2000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38.2%,而35岁以下非正规雇用者比例从1992年的16.5%上升到2012年的35.3%。这些非正规雇用者职位没有保障,缺少上升空间,薪水也只有正式雇员的一半,不少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经济不景气也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在2010年12月1日的时点,预计来年春季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只有68.8%能找到工作,遭遇了比2000年前后的“就业冰河期”更为严峻的“超就业冰河期”。

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曾经以“一亿总中流”、“收入平等”引以为傲的日本,国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失业以及非正规雇用的增加使得30岁以下年轻人群体的收入差距拉大,“窮忙族”、“尼特族”、“咖啡馆难民”这类流行语的出现就是这类年轻人贫困群体的不安定生活的真实写照。

年轻人工作不稳定、收入低与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现象有着密切关联。据《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显示,日本男女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攀升,2012年男性为30.8岁,女性为29.2岁。晚婚又导致晚育,2012年日本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延长至30.3岁。此外,选择“不婚”的人也在增加,有20.14%的男性和10.61%的女性终身未婚。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收入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结婚要考虑的重要条件。据调查,年收入300万日元成为日本男性结婚的分水岭,低收入未婚男性出于经济原因结不了婚,未婚女性不希望因结婚而降低自己原有的生活水平,未婚男女的不安感均与日俱增。

日本年轻人的不安感还来自于少子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据2014年9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5.9%,创下历史新高。这就意味着,随着日本老龄化程度加深,日本年轻人的社会供养负担会越来越重。

日本年轻人的“茫然不安”会制约日本将来的发展。日本政府能否重振经济,为年轻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让年轻人产生希望和自信,并发挥他们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决定了日本未来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年轻人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
《黄金时代》日本版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