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要重视概括能力的训练

2014-12-11常和伟

亚太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从师师道主旨

常和伟

在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训练不但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只有理解了文章内容,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如果在文章主旨上理解不清,那就是还没有真正理解内容。而学生之所以对内容理解不深刻,是因为概括能力不强。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概括能够考验阅读理解的程度,它是阅读能否升华的关键,概括更是探究创新阅读的门槛。可见,概括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

概括是于分析之后,找到事物各部分、方面、因素、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抽象思维活动。概括能力实际包含归纳能力、总结能力、综合能力。概括的形式有对词句意思的概括、对段落大意的概括、对文章要点的概括、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概括,等等。

阅读文章,尤其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学生对文中的所用的材料能够较容易地认识,但是,材料所反映的观点就不能轻易理解了。往往是有点明白,却讲不清楚;有所意会,却难以言传。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能力,概括训练是必须的教学方式之一。

阅读文章时,要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训练概括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坚持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时间久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能能获得很大的提高。

下面以《师说》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概括训练的方式、方法。

对于文章的第一段,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后,能够完整准确地翻译成白话文了。可是,当老师提出问题: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问题?学生的概括不完整不全面。每一句的意思都懂,可就是不会概括。可见,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差。此时,老师应有的放矢,进行点拨。“古之学者必有师”,显然是观点,也就是文章的论点。接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指出老师的职能作用。然后,“人非生而知之者”至“终不解矣”几句,从不从师的危害角度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这里,学生想不到“危害”和“重要”二词,原因是对不从师的后果认识不到位。这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不从师的后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危害”二字,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从师的重要。这时,让学生概括意思:这几句话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性。“生乎吾前”至段末几句,说明什么样的人可以当老师,结论是以能者为师。老师提问:这讲的是什么问题呢?明确: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总的概括是“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由此,提醒学生,细致深入的分析是准确概括的基础,概括时,应该字斟句酌,表达准确。

《师说》的第二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组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组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组对比,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那么,这三组对比合在一起阐述了什么观点?由“吾未见其明也”一句,可知作者在本段所表明的观点,就是众人的做法不明智,态度错误。由此概括出“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这样一句话。由“其可怪也欤”一句,引导学生概括出“不良风气”一词。然后,让学生把此段的内容用文字概括出来:“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对于《师说》的第三段,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举孔子重视师道的事迹要阐明什么观点。明确:要从师学习,即从师的必要性。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二句,引导学生推测作者的意思。以什么样的人为师?以能者为师。让学生写出段意:“以孔子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对于《师说》的第四段,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李蟠的优点是什么?是“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交代了什么?写作缘由。让学生写出段意:“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由上所述,可知,在阅读教学中,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学生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不仅认识事理困难,准确地表达也非常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高度重视概括训练,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点拨,先让学生明白事理,再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恰当的句式进行概括。

在指导时,老师要耐心细致,有的放矢。让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由个别现象概括出一般特点。让学生明白概括的特点和要求。概括是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和抽取,是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推理过程;是将若干事物依据其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以体现彼此间的关系,实现对整体的认知的过程;是抓住本质,归纳总结,抽象揭示的过程。

准确概括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感悟能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蕴,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培养良好的概括能力还要有好的语感,要靠学生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表达,多作概括训练。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丰富思想,逐步提高认识能力,这样,学生的概括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从师师道主旨
鲍贤伦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浅析《论语》中的治学之道
老来学艺
尊重学生维护师道
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浅议“师道”
胡贤华
平淡真实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