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诗集赏析
——以《港口》为例
2014-12-11◎陈竹
◎陈 竹
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诗集赏析
——以《港口》为例
◎陈 竹
作为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巴黎的忧郁》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的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含义。本文旨在以波德莱尔的代表作《巴黎的忧郁》的特征进行鉴赏分析,望能给予读者以有效信息。
法国诗歌 大革命 近代文学
波德莱尔是一位被旧时代洗礼的探求者,他将视线放在近代生活,作品包含着一种深度而又深刻的狂气。他性格喜怒无常,创作的文学,对在当时大革命中洗礼的艺术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里,包含着近代精神的胚胎和萌芽,特别是艺术和文学的结合,某种意义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巴黎的忧郁》这部散文集的发表,和波德莱尔另外两篇《恶之花》《小散文诗》一样,遇到了诸多的困难。波德莱尔用了超过十年的时间静心创作。诗人从1857年开始,用心写作的这部诗集,当时暂定题目为《夜之诗》,这部诗集与《恶之花》的主题相比,更别具一格,换言之,是以散文诗的题材,在文学性上进行了完善。
艺术上,波德莱尔的新的审美观点,即美的典范是包含有消极面的。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同之前的诗集《恶之花》一样,他认为,“艺术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可怕的东西用艺术表现出来就变成了美:痛苦伴随上音律节奏就使人心神充满了静谧的喜悦”。
但当波德莱尔把这部诗集在《艺术家》杂志上发表时,在致辞中全部命名为“微光与烟”,原定仅10篇左右的作品,目录却记载有50篇,可见在题材和作品数量上,都有较大改动。足以看出作者对于这部诗集,是倾注更多心血的。
1864年,在精心准备及多方努力下,这本诗集的决定版完成,由50篇诗歌组成。波德莱尔预定目次为110篇。在致辞里,诗人自称本诗集在形式上,有致敬比利时诗人贝尔特兰的著作《夜之幽灵》的意义。对此,波德莱尔如此解释道:“贝尔特兰用不可思议的绘画的手法,来描述一种过去的生活景象。我也有尝试过这样相似的方法,但对于现代生活来说,我在考虑运用一种更加抽象的描述手法。”
此外,波德莱尔还揭示了这本诗集的主题是:“没有传统的节奏和诗韵,整个特征用音乐的流动,灵魂的抒情,梦想的波动,意识的飞跃这样来形容更加贴切,柔软的诗像散文一般的行云流水,难道不是像梦一样吗?”
《巴黎的忧郁》这本散文集,又名《小散文诗》,正像他自己所说:“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和辛辣。”
例题1:《小散文诗》明显对后来的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时代有重要的影响。
在此,笔者以诗集中的《港口》为例,对这本散文诗的特征进行探讨。
1.艺术性——放浪的美学。
波德莱尔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把艺术与不幸结合起来,认为艺术是贯穿于绝望的生活之中。其次,艺术也许会治愈这种绝望,最后,在一部作品里,受到打击的精神意识里,透露着一丝奇异的残缺美。仅仅从丑恶里抽离出美,大概还不能完全概括波德莱尔对于艺术的认识。
例题2:“波德莱尔对于美学,在诗歌方面有两个表现,第一,因为向往艺术而创作诗歌,其次,他深爱着散文的表现方式。”
2. 陶醉及梦想
通过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波德莱尔因自身的不得志而哀叹,把意识与自身分离开来,沉浸在充满苦恼和屈辱的世界里,对自身和整个世界充满了迷惑,而又不能逃离。因此他创作的诗歌总归像一个牢笼,某种程度上也把诗人本人关了进去。
他将社会的丑恶转化成了美好的事物,敢于承认并充满愤怒和鄙夷。在颓废的同时,却又向往着光明。通过大胆夸张的想象,对社会的丑恶进行无情地剖析,而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于美与丑的观念和界限。对此,朱光潜先生这样说道:“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这就说明了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对于波德莱尔这部著名的诗集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诠释。
[1]《我心赤裸 波德莱尔散文随笔集》(法)波德莱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
[2]外国文艺理论丛书: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3]波德莱尔作品集:美学珍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
[4]波德莱尔散文选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年
[5]浪漫派的艺术 (法)波德莱尔,郭宏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