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中秋
2014-12-11刘向军
◎刘向军
小时候的中秋
◎刘向军
又一个中秋节到了,离家不远,离乡很近,说回家就回家了,没有唐诗中的忧心的枯寂。感觉非常平淡,不知道是中秋老去了,还是我老去了,还是我的思念消亡了,现在的中秋月还是挂在我的头顶,但是,感觉那个银色月光的玄妙音符不如久远以前的孩童岁月有趣,有盼头。我被中秋月强行过了中秋节,中秋节中月是月,我却不是我了。
现在会怀念童年的中秋!记得小时候会盼望着每一个家家都会重视的节日,也许孩童是贪恋那一点点所谓庆祝节日的好吃的东西吧!中秋节是不会例外的,白天除了稍异于平时的吃食之外,晚上过节的一系列程序是“重头戏”,一般到了中秋十五都是月圆之夜,在我记忆里很少有天气不好的时候,最多是有些云彩,这也许就是彩云追月吧。家里“圆月”,母亲在窗前菜园里的井边选择小块空地,摆放好那只有着年龄超出我很多倍的小桌子,用平时吃饺子的和成人拳头大小相似的几个小碟子分装好月饼、苹果、葡萄、梨子等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如果有几种不同馅类的月饼是必须分装的,月饼放入盘中刚刚露出一圈洁白瓷器的圆边。那时最多的也许也是唯一的月饼品类就是五仁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馅中的青红丝,二三厘米左右,吃的时候喜欢把它拔出来放在嘴中单独品味,真的不知道这等美味是从何而来。桌子上摆好香碗,插上三支香点燃,干什么?小孩不懂,知道看热闹。那种庄重的感觉让人肃然起敬。现在想来就是“祭月”吧!父母面向皎洁的明月,郑重地跪在香碗前,虔诚地祈祷,孩子们依次跪地磕头,但都会急匆匆地完成当时那既神圣又懵懂的程序,心中想的却是马上完成好拿起多余的那令人垂涎的香甜的月饼贪婪地分享。
月光如水洒一地的银白,园中静谧,偶有虫鸣,香烟袅袅,草木气息浓郁,明亮清冷的秋意更浓,望着那秋月,想那广寒嫦娥,桂酒飘香,吴刚朔斧,精灵玉兔,是否也在俯视众生。望着那浩瀚星空,神秘幽静,无限神往,不知应追求什么?不知明天的样子?不知生活的继续?不知如何祈祷?
现在,每逢中秋,早已没有以往的激情和欢乐,看着几年前从家里老宅中搜找出的被我搬到楼上的小桌子,还在遗憾着爱人的勤快,把小桌子洗刷得干干净净,甚至不惜动用现代的清洁工具铝丝团,擦掉黑漆后露出些许木质的本色,黯然失神,那些岁月的黑垢、生活的渗透、记忆的依附好似被拭去一样!那些童年生活的积淀在有型的小桌上的记忆好似被严酷地清洗掉了,心中却像失去了好多!到底失去什么了呢? 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不回到父母身边过中秋,我也会“圆月”,把小桌子摆放到阳台,摆放月饼等东西,没有焚香,简化了很多程序,也不再跪叩,也不再祈祷,隔着窗子玻璃望向天空,秋月就在楼群的上方,就在城市忽闪的霓虹上方,就在灯红酒绿喧嚣的夜生活上方,没有了很多思想,没有了许多虔诚,没有了太多的回想……
所有做的也许是劈开包裹身心的浮躁,远离时刻围绕左右的世俗,只是希望找回童年的些许记忆。找回对童年淳朴生活的爱恋!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