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之路的初探
2014-12-11◎邵菲
◎邵 菲
打造“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之路的初探
◎邵 菲
文化特色产业是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市场经济催生的必然产物。萧山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区(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无论从经济支撑,还是从文化基础来讲,紧跟文化大流,抢抓机遇,打造“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萧山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粗浅的分析。
“萧山模式” 文化特色 产业
一、 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使文化成为评判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对社会综合实力的推动效益越来越明显。文化特色产业以“节能、经济、环保”等优势成为一枝独秀,放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把打造文化产业作为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原因如下:
1.更直接地创造市场经济效益。比如,1986年,三星堆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上千件古蜀国珍贵文物出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2004年,四川省政府筹建三星堆文化产业园;2006年,文化部命名将“三星堆产业园”命名为 “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星堆产业的崛起,带动了在当地在农业方面、工业方面的优势产业,形成了城乡经济相融的发展格局和平稳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2.更充分地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使之合法化,并进行大规模和大批量的生产,极大丰富了各种文化服务项目。促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营造更广泛的文化氛围,确保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权益,整体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3.更广泛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有着较大差异,通过文化产业的大力稳定发展,提升当地传统文化的知名度,进一步增强了国国之间、地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推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比如,河北省曾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令中外游客充分感受到河北剪纸、芦苇工艺画等民间艺术品的魅力,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民俗艺术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对艺术品的购买意愿十分强烈,这样的产业真正发挥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萧山特色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和人文情况分析
萧山区是浙江文明发源地,优秀的民间文化闻名遐迩,作为一个民营经济大区,市场体系发达,民间资本充足,都为打造“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政策导向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前提。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创产业,出台了许多关于文化特色产业的政策,比如《关于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萧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和扶持的实施细则》(试行)、《萧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为打造萧山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导向。
2.周边环境是发展文化特色产业的良好借鉴。纵观周边的县区,如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余杭纸伞,经过设计师的改良,在米兰国际双年展中获国际大奖,现在供不应求。如杭州的王星记扇子,同样经过改良,小扇子都走出了大市场。又如东阳木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产业化之路,年产值达200多亿,把东阳的本土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中国,只要说起木雕,人们就想到了东阳。他们都是打着本土牌,亮的都是本土民间民俗的金名片,只有本土的东西才是最纯粹的,小小的余杭纸伞都挂上了“余杭创造”的国际光环。这些产业的繁荣发展都成为“萧山模式”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借鉴,。
3.本土文化是打造“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的主要资源。除了周边环境的成功案例,萧山当地也出现了较为成功的文化产业,比如萧山区光“花边”一项,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就定名为:“萧山花边”,现有人才也相对集中,配有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若干名,还有各阶层的设计师,其产品远销全球各地,这些民间工艺师都是打造本土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立足本土文化才是打造萧山文化产业品牌的关键所在。
三、打造“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快培育本土特色专业人才,创造良好创业环境。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我们应利用区位优势,扶持大师带徒,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引进设计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在中小学开设本土教材,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校企联手,可在职高开设相关专业,对人才加强职业培训。并在建立健全人才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2.加强对本土特色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特色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萧山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应该借鉴国外经验,为发展文化特色产业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3.整合萧山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萧山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文化品种繁多,特色浓郁,把萧山地域的本土元素,融入时尚用品设计、旅游休闲体验等等,对现有的商业街进行升级改造,促使其向文化特色街转化,形成多功能复合形态文化产业基地。
总之,萧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巨大的无形资产,要把提高文化特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萧山区已有的传统文化人才资源,以“文化”为元素,以“艺术”为手段,以“产业”为目的,大力培植本土文化项目,并以萧山区重要产业、重大设施、重点项目和国际性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合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力争使“萧山模式”文化特色产业成为向全世界展示萧山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文化馆)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