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代汉语“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

2014-12-11◎宋

参花(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动宾古代汉语指代

◎宋 扬

试论古代汉语“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

◎宋 扬

语言学界对“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一直存在分歧。有人将其视为代词,也有人视为助词。本文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理清头绪,究其要旨。本文以“所字结构”的结构形式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引入“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对各种结构中的“所”字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所动结构,所动·名结构,所介·动结构和“所…者”结构中的“所”字用法进行总结,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所”在“所字结构”中具有指代作用,“所”与动词(包括用于动词的名词,或形容词,或谓词形式或句子形式)形成的结构,目的是使其变为名词性的结构。

所字结构 所动结构 名词性

“所字结构”是由“所”字和动词(包括由动词组成的词组)或介词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它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语言学界对所字结构“所”字的用法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朱德熙先生认为“所”字是一个表示转指的谓词性或分名词化标记。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认为:“所”字也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所”字指代的一般是行为的对象。也有的学者认为:“所”应该算作是一个结构助词,它的作用就是与其它词或词语组成一个词法单位,共同表示一个名物性的意思。自《马氏文通》以来,多数语法著作把“所”看作指示代词或至少有某种指代性。本文对“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进行整理和研究,分析归纳,对照比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阅读古代各种典籍必有所裨益。

“所字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所动结构,所动•名结构,所介•动结构。下面分别论述一下这几种形式中“所”字的用法。

一、所动·名结构中“所”字的用法

所动名结构即“所+动词+名词”结构。试看下面几组句子:

1.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韩非子•内储说下》

2.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庄子•说剑》

3.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史记•项羽本纪》

“爱妾”、“所御杖”、“杀汉军”都是动名结构,不加“所”它们是动宾关系,这就使语义不够明确,造成了歧义。在动•名结构前加上“所”字会取消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动宾关系,可以排除歧义,让动词成为名词的定语。把一个具有动宾关系的动词性词组转变为一个具有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而且“所”字的用法和主谓之间的“之”有相似之处。虽然位置不同,但它们都是把词组的词性进行了转换。换句话说,“所”字把动词的宾语变为中心语,同时把动词转化为定语,从而形成了所动名词结构,它不仅是把动宾词组转变为定中词组的一个标志,而且,还指代动词后面的名词,具有复指作用。有时在动词和名词之间还可以加入一个“之”字,如:

1.仲尼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欤?抑盗跖之所筑欤?《孟子•滕文公下》

2.未必身泄之地,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韩非子•说难》

3.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所”在这里有指示作用,目的是使这种定中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文言文里,这个“所”字需要加在他动词前边,但前提是不完全的主谓词组作定语,而中心词就是定语里他动词的定语。

二、所·动结构中“所”字的用法

所•动结构即“所+动词”。其实,所•动结构是所动•名结构的省略形式,试看下面几组例句:

1.君子之所以居,皆其所爱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2.项五所过无不残灭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3.梁,吾仇也;燕,吾所至……《新五代史•伶官传》

4.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所+动”是谓词性成份名词化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前面的主体对其后的宾语后制约,实现对个别性宾语的指称。多年来,关于“所”是否是指示代词或是否是有指示性的讨论一直不断。我们认为“所”是指示代词,也有指示性的意见。但有些学者只看到“所动”名词化指称,宾语现象,而罕有解释“所动”只能指称个别性宾语,与指示代词指称范围相当的特点。

在此种结构形式中,“所”字是一个复指动词的逻辑宾语,因为该词需要强调,所以就会前移或者后置,那么这样一来在动词后形成的空位需要被“所”字补全,用来复指逻辑宾语,例如:

1.绿兮丝兮,女所治兮。《诗经•邶风•绿衣》

2.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左传•成公二年》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左传•僖公三年》

4.君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5.吏之所税,耕者也。《韩非子•显学》

6.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韩非子•五蠹》

“所•动”结构中,“所”字虽然是用来复指动词的一个逻辑宾语,但是这样的结构不仅仅是针对词性结构来说的,因为它应该和前移或者后置的指称性成分保持一致,那么只能把它改成指称性成分,也就是名词性结构模式,从动宾关系变为定中关系。

三、所介·动结构中“所”字的用法

所介•动结构即“所+介词+动词”结构,例如:

1.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2.是吾剑之所以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3.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4.是乱之所由作也。荀子《正论》

在这些例句当中,如果“所”和动词之间没有相应的介词介入,那么这几个句子就是标准的所动句,相应省略了动词宾语的中心语“民”、“剑”、“宅”、“乱”,使“所”字具有了指代功能,成为真正的中心语。从语法意义上来说,“所”是动词的受事者,所•动之间加入介词就意味着已经确认了“所”的指代用法,成为介词的宾语。

看下面几组例句 :

1.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乾卦》

3.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4.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

5.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汉书•循吏传》

在这几个例子当中,介词的逻辑宾语或前移,或后置,独立出来,介词的宾语位置上形成的语法宾格由“所”字来补足。这是行为得以实现的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而这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往往是出现过的。例2和例3是介词的逻辑宾语前置,作整个句子的主语,变回原句式为陈述式,前移或后移式为指代称式。这一类从陈述到指称的变化是出于语用的需要或强调介词宾语,或对它进行解释、说明,这就要求主谓两部分保持一致,也就是它们必须都是指称性成分,这就构成了判断句式。

在特定语境下,如果介词的宾语是相对明确的,也可直接用“所”称代。这样的话“所•介”结构就脱离了介词的真实宾语,具有独立性。它与后边的动词组合之后,虽然还是名词性成分,但它已经不再承担对介词的逻辑宾语进行解释说明的任务,它能够随意地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例如:

1.揖所与立。《论语•乡党》

2.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孟子•离娄下》

四、“所……者”结构中“所”字的用法

“所字结构”中加上“者”,即构成“所……者”结构,例如:

1.舟上,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谏逐客书》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

这里的“所……者”句式,也是所字结构,起主要作用的是“所”,“者”在这里只是复指、强调的作用。另外,“所+者”还有分别隔异作用,如:

1.彼所杀者子上书言。《史记•梁孝王世家》

2.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史记•淮南王列传》

比如例句1中“所杀者”是“子”的定语,如果没有“所……者”,“杀”成为“子”的动词定语,例句2 “善”与“黄义”是主谓关系,如果没有“所……者”,那么“善”与“黄义”就成了定中关系。所以“所+者”能分别隔异,指示组合关系。

综上所述,“所”字用法如下:

1.在“所+动+名”结构中,加在动词之前,这样就取消了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动宾关系,排除了歧义。而且还指代动词后面的名词,具有复指作用。

2.在“所+动”结构中,加在动词之前,用来复指动词后面的逻辑宾语。“所”字是补动词后形成的语法空位,由原来的动宾关系变为定中关系。

3.在“所+介+动”结构中,加在介词前面,补足由于介词的逻辑宾语的前移或后置,宾语位置上出现的语法宾格空位。形成判断句式。

4.在“所……者”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所”。

“所”在“所字结构”中具有指代作用,“所”与动词(包括用于动词的名词,或形容词,或谓词形式或句子形式)形成的结构,目的是使其变为名词性的结构。

[1]朱德熙自指与转指[J]《方言》,1982年(1).

[2]马履周 “所”字结构再认识[J]《青海师大学报》,1987年(2).

[3]刘永铮 “所”字新论[J]《语文研究》1990年(2).

[4]李彬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J]新疆大学,2004年(1).

[5]姚振武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J]《古汉语研究》,1998年(3).

[6]段会杰试论“所”字结构的确定性[J]《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3).

[7]于生存怎样认识“所字结构”[J]《唐山师专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5).

[8]郑剑平试论古代汉语之“所”字[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3).

[9]文峰谈“所”的词性[J]《平原大学学报》,1991年(3).

[10]罗南 “所”字古今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3).

[11]白平关于“所字结构”源流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4).

[12]孙刚玉 “所+动”结构的省略与扩展形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

[1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6]康瑞琮古代汉语语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17]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18]许仰民古汉语语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动宾古代汉语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