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实践反思成就高效课堂

2014-12-10陈红玲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材实验分析

陈红玲

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顺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我参与了高效课堂的探究与实践,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转变观念,改变方法

在观念上,教师要降低课堂教学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可能。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在课堂上活起来,从静听模式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在方法上,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在设计中有结构意识,形成弹性化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整体认识和深度理解,对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

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并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组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教师还要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课后反思与研究。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实际行动

在实践中,我一直努力改变现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课堂。如在《全反射》高效课堂探究活动中,为实现这个目的,我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在反思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理解课标,尊重教材

在这节课设计之初,我认真、系统地钻研了新课标和教材,研究了教材中各部分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对每一节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等。同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习基础、方法、能力,分析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策略: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对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宏观上,分析了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微观上,通过分析全反射现象、光纤通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课本知识的现实意义。学情分析方面,是在充分了解、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2.科学预设,创设情境

我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学生特点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了设疑—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开展同伴合作,进行小组研究探讨,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比如,这节课分为如下5个阶段。

一是课堂引入阶段。我做了三个小实验,—个是把熏黑了的金属球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看到黑色的球外面似乎有一层光亮的外壳,但从水里拿出来这层光亮的外壳就消失了;第二个是“水流导光”实验,学生看到原来沿直线传播的激光束沿水流的弯曲路径传播;第三个则是作为玩具的玻璃纤维导光束,学生同样看到不论细玻璃丝如何弯曲,总会有光沿着它传播到顶端。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都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是实验探究阶段。教师先做了光从水中射出而进入空气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实验,继而让学生分组用激光笔和半圆柱形玻璃砖探究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

三是归纳总结规律阶段。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通过学习理解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临界角的方法。

四是联系实际讲解全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的。

五是练习检测阶段。学生解答导学案中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3.关爱学生,艺术生成

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并归纳总结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设计了观察提纲,告诉学生实验探究的步骤、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记录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真正的高效。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而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一一进行点评和总结,对于学生的成绩充分肯定和表扬,同时也对一些细节问题予以纠正,从而把学生带有感性的粗糙的总结提升到理论E来。

三、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案导学

在《全反射》这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如下。

一是预习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在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各个小组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交流讨论,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的预习成果,在展示中呈现出各个知识点,也可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该小组讲完的知识点教师不重复再讲,但针对学生有讲的不完整的地方,作补充说明。

二是课内探究:导学提纲,分组合作。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后面的展示做准备。

三是小组展示:师生互动,展现提升。在本环节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组织好学习者“学”的活动。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

四是反馈提升:达标检测,总结提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教师根据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效课堂的探究也是如此。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是一个宏观的原则,具体的应用则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即使是上过很多遍的课,都要以新课的心态去对待,视每一节课为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 杨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实验分析
教材精读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