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014-12-10娄屹兰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4期
关键词:图画绘本文字

娄屹兰,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学科带头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杭州市电化教育先进个人。自从事语文教学22年来,其先后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用书、浙江省省编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2000年开始,率先在浙江省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借鉴国外和台湾、港澳地区阅读运动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自2001年开始,随着港澳班级读书会在大陆的开展,绘本逐渐开始引入大陆。由于绘本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有趣、形象生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实践证明,绘本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绘本阅读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过分关注阅读兴趣的培养。绘本阅读自2001年从台湾、澳门地区引进大陆以来,主要目的是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纵观先前所有的绘本阅读,大多利用表演、游戏、图画主题等,激发儿童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使阅读快乐得到最大化。但过于关注阅读的目的和情景,将阅读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一些绘本阅读存在着为了兴趣而“兴趣”的现象。

二是过分关注语言部分的阅读。绘本顾名思义就是图画书,其中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但由于教师受中国内地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以及自身阅读思维、读图能力的限制,在绘本阅读中,常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文字部分。对于阅读图画不仅不够重视,而且还缺少阅读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导读过程中,理解词语、感受主题、了解主要内容较多,而图画主要内容、细节观察、与文章联系则较少涉及。

三是过分使用文字类绘本的阅读。有些绘本只有图,没有文字,或者整本书只有几个语气词。在教学中,几乎没有教师选择“无字书”、“词语书”开展阅读,因为他们片面地认为无字书只适合不识字的幼儿进行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文字和图画相对平衡的绘本,甚至随着年级的增高,绘本中的文字也逐渐增多。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绘本阅读大多停留在阅读意化阶段。从绘本中取得意义只是阅读的基本目标,决不能看作阅读的终极目标。阅读综合能力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个“意化”阶段,绘本无论是图还是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绘本中所表达的各种元素,创造性地进行表达训练,使阅读和表达互为表里,就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丰富绘本所赋予的功能。

二、绘本与表达关系辨析

一是绘本提供了表达素材。绘本语言简练灵动,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特有的纯真。内涵丰富的精美画面,能给孩子美的享受与心灵的熏陶。图画与文字不是简单地拼合,画、文字、图文叙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绘本的主题大多表现亲情和友情,题材来源于儿童平常的生活,如《我想要爱》讲的是一只渴望得到爱的小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是鳄鱼害怕看牙病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与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题材,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为表达提供了多样素材。

二是表达促进了绘本图画阅读。绘本内容丰富,图画和文字各自叙述了不同的故事。读故事是将文字内容联系起来看,借文字来读懂图画的内涵,凭图画读懂文字的意思,特别是那些精致有趣、内涵丰富、具有各国文化特色的图画。仅仅依靠粗略地看是无法将图画的内涵读明白,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交流表达,叙述图画中隐藏的含义,才能对绘本,特别是图画阅读起到促进作用。

三、促进表达的绘本阅读策略

1.不同的阅读方式触发表达的情感

根据绘本阅读的目标不同,笔者将阅读活动分为理解性、体验性、交往性、动作性学习活动。阅读方式的目的不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

(1)运用符号性阅读活动,加强语言的感悟力

在绘本阅读中的符号性学习活动,指的是以文字和图画作为对象和媒介的阅读活动。它主要有理解词句、解读图画、品读语言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符号性阅读活动是绘本阅读的基本形式,只有对绘本的语句、图画、语言结构充分理解,才能够对绘本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顺序是一个从看到说,从听到说,理解先于表达,模仿孕育运用的过程。在阅读绘本中,理解词句、解读图画和品读语言对于学生感悟语言有着积极作用。这里的感悟有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层“感悟”指的是学生把绘本读懂了,读明白了,记在心里,好词佳句就会熟记于心。表达时,学生就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例如,笔者在导读绘本《逃家小兔》时,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逃家小兔”,仔细观察图画中主人公的动作、神态,然后再进行适时点拨:这是一只想离开家的小兔,它和妈妈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会逃到哪里去呢?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有的学生说: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看来我就是一只逃家小学生。由此可见,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受认知发展所制约的,只有理解绘本,并保存这些知识,才能进行表达。

第二层“感悟”是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绘本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如何表达事物的方法。如笔者在导读绘本《云朵面包》猫妈妈做云朵面包的过程时,请学生看图自读一遍“妈妈做云朵面包”的部分内容,在读第二遍时加上动作,边读边做。接着,教师和学生再次共读,师生运用“先……接着……再……然后……还要……最后”等连接词,通过说话、做动作将解读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期间,学生不仅了解了做面包的一般步骤,还积累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初步学习了有条理地表达。

(2)运用体验性阅读活动,提高语言模仿力

绘本阅读中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指以读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的学习活动。一般可采用情节猜测、续编故事、移位思考、感悟读法等形式。endprint

【教学片断1】

(出示《我爸爸》第一组图)

师:看看图,自己读读句子,看看爸爸究竟是怎么样的?

(出示第二组图:爸爸变成了马、鱼、大猩猩、河马了。)

师:大家看懂了吗?谁来将自己看后的想法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而且什么都吃,一点也不挑食。

生:爸爸游泳游得像鱼一样灵活,在水中游来游去,无比欢畅。

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读起来觉得怎么样?

生:读起来觉得很有趣,很想再往下读。

师:生活中,我们都有爸爸妈妈,你的爸爸妈妈酷在哪里?你能像他那样有趣地说一说吗?

生:我爸爸像历史学家一样知识渊博,什么事情都知道,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样样精通,事事知晓。

生:我爸爸像运动员一样健壮,什么运动都做得很棒。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利用绘本特殊的叙述模式、生动的画面内涵,营造表达的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模仿表达的途径。将学生的表达再与文本对照,既可丰富文本,又可修正学生的表达。

(3)运用交往性阅读活动,挖掘语言的创造力

绘本阅读中交往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班级读书会中,与他人活动为对象的学习活动。它包括交流感受、问题讨论、表演展示等活动。借交往性阅读活动这一平台,可为学生树立“为听众而表达”的观念,通过同伴互补,帮助提高其表达能力。

一是交流感受,挖掘语言的创造力。在绘本阅读中,由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其阅读往往具有片面性,缺乏应有的广度,而同伴间的阅读由于经历、认知能力、阅读广度等不同,正好可弥补其不足,帮助学生摆脱阅读定势,拓展阅读的角度、思路,加强图画和文字、绘本与绘本、绘本与生活间的联系。

二是提出问题,挖掘语言的创造力。围绕绘本,通过充分的思考与学习,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这就是提出问题的内涵。学生不仅可以对不理解的词句提问,而且还可对绘本的表达方法、叙述思路、写作主张敢于质疑,在欣赏绘本的同时,提出有批判性的见解,形成自己的独特想法。

三是表演展示,挖掘语言的创造力。表演、朗诵、讲故事等都是阅读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它可以拓展学生创新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制造创新实践的平台。将阅读内容经过改编、导演、表演等系列分工合作立体地展现出来,不仅使绘本增加了可读性,还提高了学生创造性地叙述故事、表演故事的能力。

交往性阅读活动,是通过同伴互助,教师引领,帮助学生创造I生地使用语言,产生独特的见解,提高其表达能力。

2.不同的绘本形式提供表达的台阶

根据文字与图画的多少,绘本可以分为句子书、词语书、留空书和无字书。我们可以根据绘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阅读理解。

(1)阅读“句子书”,明确表达主题性

句子书就是有文有图,其中文字内容和图画相对平衡,每一幅图画都对应着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文字基本上能勾勒出绘本故事发展的主线,且结构完整、语言文字简单规范、富有童趣和创造力。它可以帮助学生语言表达拓展思维和观念,理解并积累语言和语言表达方法。

通过阅读绘本,我们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如抓住文章精彩之处,让学生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写这一部分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绘本阅读,找到学生表达的素材,根据绘本内容进行拓展。笔者在教学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师生共同阅读完奇妙的毯子制作和变化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老鼠妈妈分别用毯子的辅料作出了什么,再想想是怎样做出来的?学生在充分阅读“爷爷做毯子”的故事和小老鼠的图画后,许多学生就模仿绘本中的语言,说出了“老鼠妈妈拿起小毯子的边边角角,翻过来,又翻过去,‘唔拿起剪刀咯吱咯吱地剪,然后飞快地飞针走线,终于,鼠妈妈作出了毯子、门帘、裙子……”这样的情节。

(2)阅读“词语书”,提高表达条理性

在绘本中,有些通篇只有一些简单的词语或词组,主要依靠图画来讲述整个故事,这样的绘本我们称之为词语书。这些词语大多是一些语气词、数量词和动词,主要作用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如绘本《鳄鱼怕怕和牙医怕怕》,讲述了鳄鱼上医院补牙的过程。从中我们仿佛看到儿童补牙的情感思考历程。绘本中,鳄鱼害怕补牙的心情只是用语气词来表现。补牙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的生活经验,内容是每个学生愿意说,却没有机会说的。教师可以借语气词作为开头,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具有暗示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表达日常生活的体验愿望。以单个词语为表达的契机,引出学生心中所思所想。

(3)阅读“留空书”突出表达逻辑性

留空书就是在整本绘本中,有的页码是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留白的内容往往是一组连续动作,或一个内容各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在阅读绘本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的细节刻画、学生的兴趣基点,培养学生细节性阅读表达。如在导读《松鼠先生和月亮》一文中,当松鼠清早醒来,发现月亮扎在刺猬的背上,很害怕“人们”发现,努力帮助刺猬将身上的“月亮”取下来。“取月亮”的整个过程没有一个文字,但是图画内容很有创意、很有趣。

【教学片断2】

师:如果被人们知道月亮掉在刺猬的背上可不得了,松鼠先生可着急了,他想尽一切办法将扎在刺猬背上的“月亮”取下来。大家仔细看看,刺猬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注意观察松树先生的动作、表情,假如,你是松鼠,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两人共读,两人一起说。)

生:兔子先生伸出双手使劲推月亮,却推不动,于是_,松鼠先生皱着眉头想了一想。将脖子也紧紧贴着月亮,脑袋使劲地顶着月亮,心里默默说:“一二,加油,一二,加油!”

师: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不仅看了图画,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我们眼前仿佛就出现这只“竭尽全力”的松鼠。

回味这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绘本的“空白点”,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基点和空间,最终使学生理解了文本,表达了自己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4)阅读“无字书”,促进表达的多元性

无字书顾名思义就是整本书除了封面上的题目之外,没有一个字,完全靠连续的画面来讲故事,读者只有靠阅读每一幅图画来看懂这个完整的故事。文字的空白,打破了学生阅读以往书籍的阅读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

如在阅读《雪人》时,笔者就学生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在家里,小男孩带着雪人一同玩耍”的五个片段(片段一:雪人与火炉的故事;片段二:雪人用冰箱取暖;片段三:雪人与镜子的故事;片段四:雪人与玩具的故事;片段五:我与雪人共同用餐),引导学生选择—个感兴趣的片断阅读,并与阅读相同内容的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修改结束后,—个小组将派代表与阅读其他内容的小组进行交流。在交流表达中,既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也修正了学生阅读中一些错误的认知,提升了其阅读理解能力。

无字书是我们在开展绘本阅读时,学生开展阅读、表达感受的有效载体。学生在阅读无字书时,要充分给予他们表达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利用一幅幅分割画面,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片段让其进行交流、表达。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促进学生表达的实践研究在大陆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为数不多的相关课例的研究中,留下了很多的疑问和质疑,如绘本阅读促进学生表达是否会冲淡儿童阅读的兴趣等。这说明利用绘本阅读,促进学生表达还需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松居直,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

[2]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责任编辑 罗登廉)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画绘本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