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成败在教师
2014-12-10佟庆华
佟庆华
减负增效,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各级“减负令”不断下达的今天,教育管理行为已经被普遍重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在减负增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减负增效,成在教师,败也教师。减负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的书包变轻,作业变少,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为此,一线教师尽管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依然还可以在减负的天地中大有作为。
一、自主专业发展,让课堂增效
课堂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发生地,也是学科教师工作最主要的场所。学生是否真正投入的参与课堂,是判断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准。所以,学科教师要在提高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上下工夫。
1.研究学生,上适合的课
任何时候,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适应并配合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课,如沐春风,反之,则如坐针毡。
我校余歆彦教师在她的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中,针对学生特点,精妙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喻悦的氛围中学得知识、习得技能。余老师在课中精心设计了三个游戏。
游戏一是猜信封里的粉笔数。要求学生必须用—个确定的数表示现在未知的一个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游戏二是写数比赛。要求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可以起到概括的作用。游戏三是猜大小两个信封的粉笔数,让学生感悟字母可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三个游戏层层深入,配合余老师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整个课堂可谓其乐融融。从教学后测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隋况也相当好。
2.研究教学,上有用的课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高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科上有所得,不断进步。所以教师的重要使命便是将有用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启迪思想,引领成长。
计算课是低年级数学课最常见的内容。然而越简单越难讲,在学生都会做的情况下,教师该讲什么?伴着这一思考,我校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专题研究,形成了注重体验算理探究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如一节二年级的《三位数笔算加法》,从题面上看,竖式教学应该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校周旋老师在竖式学习前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的计算材料。用数方格、计数器计算等方法,从表面上看不是计算,其实却隐含着竖式最本质的原理,让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学会了计算的方法。
教师与工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教人怎么学,后者教人怎么做。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科本质,才能把最有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进行作业改革,让作业增值
作业是减负绕不开的话题。在很多人的眼里,作业就是减负与增效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减负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研究作业、精心设计,让学生爱做,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1年开始,我校在各学科开展了系统的作业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f生的特点,才能被称为有效作业。然而,内容封闭、形式单一、盲目多练、不讲究效率等问题,是学生憎恶作业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校教师格外关注作业的设计,尤其是实践类作业的布置和实施。
四年级学完《大数的认识》之后,郭磬莲老师感到庞大的数据对9岁左右的孩子而言还是过于抽象,如何让这些空洞的数字在学生心中具化起来?郭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特殊的作业——运用生活中的各项材料,探究“十万有多大”。
作业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写在作业本上,而是用图画、ppt文稿、视频的形式上交的。学生们个个都做得非常认真,有些还把寻找答案的过程录了下来,或做成了PPT。有的学生用大米做实验来了解10万的概念,“1个10粒米是10粒米,10个10粒米是100粒米……10000粒米恰巧有一方便杯,10方便杯差不多就是10万粒米”,最后,他还称了称,10万粒米刚好是2公斤。还有的学生则以黄豆为例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结论“10万颗黄豆排列起来的长度有650米,相当于从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到市中心医院的距离”。
这些作业中不仅有图,还有相关的文字图解,思路清晰、严谨,仔细读来颇有点做研究的味道。学生说,这样的作业,我们爱做。
从单一到综合、从书写到体验,类型的丰富使作业变成了未知结果的、好玩的经历,学生没有了在题海中挣扎的痛苦,自然轻松快乐。
三、丰富学习生活,让活动增趣
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学习活动的实践f生不仅包括实验、操作、测量、观察及口头和笔头表达等直观性的学习体验,更涵盖知识学习中观察规律、探究过程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为此,我们挖掘学科活动内涵,使活动丰富而多元。
1.时空拓展:从课内到课外
学校某班组织了一场《名字期望温暖》的“认名字长见识”语文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并将自己名字的故事讲述给同学听。活动从相同读音人手,用分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班里同学名字中同音的不同字,接着从羽、雨、语三个字的形人手,用图片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最后从不同名字类似寓意人手,让学生明白自己名字所承载的期望。这一活动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同。有的家长说,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长了见识,还让我们家长对“给孩子怎样的未来”这一话题有了新的思考。有的家长说,这个活动让孩子对汉字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兴趣,她现在一有空就翻《现代汉语词典》。
2.方式多元:从单一到整合
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他们敏感地发现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践着学科整合。
语文教师发现,《语文》学科第七单元主题是环保,《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主题是“你好,人类的朋友”,同时学校正在进行绿色身份认证行动,社区也在开展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这些相近的内容,相同的目标,给学生探索人与自然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针对7、8岁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校教师在年级里发起了“我来设计环保公益广告牌”的实践活动。学生先是通过书本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然后通过网络、媒体、传单等媒介直观了解生存环境中的污染情况,进而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污染。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埋藏在学生心底的使命感渐渐明晰。带着这份使命,他们热情地投入到制作广告牌活动中来。有的同学骄傲地说:“我的广告牌是妈妈和我共同完成的,整个过程很有趣,我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为环保出了一份力。”
在学生实践活动领域,学校还进行了全校性的学生实践活动,如校园绿色身份认证、英雄会等。这些发生在课堂和校园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科教学更好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减负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它需要每一位教师身体力行,不等不靠,切实付诸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