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14-12-09覃明英
覃明英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满足学生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音乐教育的特点,使其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爱好与品鉴音乐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笔者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享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设艺术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连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有融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成为一定的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才能成为教学的积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企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审美型”教学模式,抓住了课前这一环节,着重以美入手,按教材的要求,情境导入,也就是说,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它带入美的旋律之中。例如:伴着优美的音乐,跟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师琴声的伴奏下学生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的美
综合技能的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把复习、检查和加深扩大知识面的工作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和新谱解难练习融进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领悟音乐的内涵,巩固旧知识发现新技能。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歌唱姿势的美,呼吸发声的技巧美,咬字、吐字的形象美,将这一连串的音乐美,展现给学生,使之在训练中去再现。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的辅导,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使学生做到歌唱时姿势优美,呼吸正确,发声自然,圆润,咬字吐字清晰。
三、以情传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 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主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情境。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章程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
四、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音乐教学的结果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差异,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包括所存在的各种音乐缺陷,但只要他们从音乐中受到了感动、引起了思索、开阔了视野,这其实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了。只要教师自己能够真正走进音乐,用心灵诠释作品的情感,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走进音乐,并在这美妙芬芳森林中自由呼吸。情感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学情感和音乐作品的真挚情感做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使那些因为缺乏音乐天赋而胆怯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让所有孩子都能因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音乐审美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音乐表层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音乐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有“心动”才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音乐素养为基点,丰富完善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全面提高审美能力,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 周健.音乐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J].学周刊.2011年22期.
[2] 张春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11年08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