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中场景设置的主题意蕴简析
2014-12-09刘永丽
刘永丽
摘 要:场景设置服务于小说情节的发展,着意于突出主题。凯特.肖班在《觉醒》中巧妙运用场景设置,无论是大海、房子,还是在故事进行中不断变化的地点都与主人翁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这一主题息息相关。书中场景描写或明示,或暗喻,各场景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进一步凸显了小说主题。
关键词:场景;主题;女性意识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出版于一八九九,因为该书所表现的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这一主题,使得该书一经发表便在美国文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再度兴起,人们才逐渐开始从女权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觉醒》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表达小说的主题,作者在小说中善用场景,层层推进小说主题的不断深入。
一、大海
大海是贯穿小说始末的一个重要场景,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标记与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被作者赋予了多重的意义。它不仅象征自由,也象征诱惑;它既能抚慰爱德娜心灵的创伤,也能给予爱德娜追求自我的力量。
大海最早出现在爱德娜儿时的记忆里。“在肯塔基的一个夏天。在一片像大海一般大的草地上,一个很小的小女孩穿过齐腰深的草走着。她伸出双臂,边走边拍打那高高的草,像游泳时拍水一样。”(凯特.肖班 p.20)这虽只是一片无垠的草地,不是真正的大海,然而,从那时起爱德娜的命运就同大海联系在了一起。故事一开始大海便以一个心灵抚慰者的姿态出现在爱德娜的生活里,去赢得她的信任。它广阔无垠、包容一切,为她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当午夜晚归的蓬迪里埃先生责备爱德娜对孩子照顾不周时,委屈让她泪如泉涌,她走上平台,坐在摇椅上,感受着夜的宁静,倾听大海的安慰。“在安详的深夜里海上传来的微波细浪声,像一支凄凉的催眠曲划破宁静的黑夜。” (凯特.肖班 p.7)它的波涛声好似蛊惑人心的低语,帮助爱德娜敞开心扉,抚慰她孤独的灵魂。
大海也是爱德娜觉醒力量的给予者。在偶然情况下学会游泳的爱德娜,“好像得到一股特殊的外来力量,使她能够控制她身心的活动。”(凯特.肖班 p.35)这股力量使她开始认识自我,去追求自我,去抒发感情,这来自大海的力量正是爱德娜“觉醒”的动力。
大海还是一个诱惑者,它博大而神秘,用无穷的魅力吸引着爱德娜慢慢踏上了觉醒的道路。从故事开始,大海就未停止过对爱德娜的诱惑。夏日的某个夜晚,罗伯特尝试邀约爱德娜去游泳未果,而大海的召唤却能如愿。“海浪那响亮的喃喃声像是一声声温柔而又急切的请求,传到她耳边。”(凯特.肖班 p.6) 她与阿蒂诺尔夫人坐在沙滩上聊天时,向远方延伸的大海使她想起了在肯塔基州所经历的童年生活,这又将爱德娜引回了儿时的叛逆之路,她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去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它也好似潜入伊甸园的撒旦,随时准备引诱“夏娃”爱德娜。“大海的波涛声扣人心弦。大海的触摸使人沉醉,它把人的躯体纳入了它的柔和、亲切的怀抱中。”(凯特.肖班 p.17)在故事的结尾,当心力交瘁的爱德娜回到岛上, “大海的呼唤含蓄舒缓,无止无休,时而低吟,时而高亢,凄凄切切,召唤一个灵魂飘泊到寂寞的深渊。”(凯特.肖班 p.151)爱德娜用自己的行动响应了大海的召唤,“溅着白沫的波浪覆盖了她雪白的脚,然后像蛇一样盘旋着淹没了双膝。爱德娜涉水前行,海水清凉侵骨,但是她继续前进。海水越来越深,她展开双臂划着向前。海水侵漫着她,像是大海温柔而又热烈地拥抱着她,给她带来一种快感。” (凯特.肖班 p.152)爱德娜终于在大海的帮助下摆脱了社会传统对她的约束,摆脱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在它的怀抱里获得了自由。
二、房子
在小说中,爱德娜曾在多处房屋中居住过:格兰德岛上的度假别墅,谢尼·卡米内达岛上小憩的小屋,新奥尔良市埃斯拉内德内街的双层别墅以及她最后搬进的“鸽子窝”。她在各处房屋中停留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它们都是“觉醒”这一主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房屋都标志着爱德娜觉醒的不同程度。
格兰德岛上的度假别墅是故事发生时爱德娜所居住的房子。刚到岛上的她仍然在努力地扮演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但随着心境的变化,随着对自己生活现状认识的增多,她慢慢地开始了觉醒,踏出了觉醒的第一步。谢尼.卡米内达岛上小憩的小屋,是她停留最短的地方,却是她可以无拘无束睡觉的地方,尽管是短短几个小时的睡眠,却让她觉得像是睡了很多年。虽然这个小屋并不是她的家,她只是一个寄宿者,一个过客,然而她的觉醒却在这个房屋里向前迈了一大步。“她非常仔细地瞧着手臂上美好、结实、富有弹性的肌肉,像是第一次见到似的。”(凯特.肖班 p.48)这虽只是她对自己身体的重新审视,却预示着她性意识觉醒的开始。位于新奥尔良市埃斯拉内德内街的双层别墅,虽然宽大、漂亮,但这只是她丈夫的家。在那个家中,丈夫把她视为家中陈列的家具,虽然很珍视她,但却无法给与她自由和谅解。这个房子就好似禁锢爱德娜自由的“牢笼”,用各式各样的社会规范约束着她的言行,毫无自我可言。当她从格兰德岛再次回到这所大房子的时候,她再也无法忍受这个房子对她灵魂的禁锢,准备跨出这个束缚她的“牢笼”,获得身心的解放。“这所房子从来不像是我的—不像是个家的样子,这幢房子太烦人了,要管理这么多仆人,我懒得同他们打交道。”(凯特.肖班 p.104)而“鸽子窝”正好是她逃出“牢笼”后的住处,面积虽不大,却很安静、舒适。在这里,她有了自己的天地,终于迈出了象征婚姻和传统约束的大宅,离开了家庭、丈夫和孩子,独自一人来到了这个小宅子里。“鸽子窝使爱德娜心满意足。这座小房子很快就笼罩了一种家庭的气氛,而她自己给它带来一种像一团火似的光辉。” (凯特.肖班 p.123) 尽管这个房屋并不豪华,也使“她有一种从社会地位上下降的感觉,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她感到在精神世界上的提高。她为了摆脱应尽的义务而采取每一个步骤都给她增添了作为一个人的力量。她开始用她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一切,来观望和了解生活的最深处。” (凯特.肖班 p.123) 在这个自由的小天地里,她放任自己追求自己的爱好,放纵自己去享受生活,在这里她也跨出了性意识觉醒的最后一步。endprint
三、其他地点
如房子一样,小说中先后出现的不同地点也为凸显主题服务。格兰德岛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小岛,是新奥尔良居民常去的避暑胜地,那里可谓是女人和小孩的世界,因为男人们大都只在周末才会光顾。然而在此避暑的爱德娜并无法获得度假应有的惬意,因为她无法摆脱作为妻子和母亲应担的责任,也无法融入岛上人的生活。那个夏天在格兰德岛上慈母是很普遍的,她们的存在时刻都在提醒爱德娜她与慈母们之间的差距。同时在这个岛上避暑的多是克里奥尔人,爱德娜的丈夫虽也是克里奥尔人,然而她却对“克里奥尔社会往来很不熟悉,从前也未很亲切地投入他们中间去。”(凯特.肖班 p.11)这些克里奥尔人都十分熟悉,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彼此存在着最友善的关系, 他们说话从不拘谨,他们可以毫无拘束的谈论女人分娩时的细节, 甚至可以公开讨论一本爱德娜只有在没人时才敢偷看的书, 这一切都让爱德娜难以理解,也加深了她内心的孤独感。正是在这种环境里, 爱德娜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被唤醒, 开始慢慢放弃她原有的矜持,去寻找自我。因此, 格兰德岛是爱德娜的重生地,也是她自我意识觉醒的起点。
谢尼.卡米内达岛是人们常去做礼拜的地方,而对于爱德娜这个小岛却是个充满浪漫与幻想的国度。在那儿爱德娜可以摆脱枯燥与压抑的生活,可以同罗伯特一起计划他们的浪漫旅程,她无须担忧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船驶过海湾,抵达了谢尼.卡米内达,爱德娜觉得像是从拴得很牢的锚泊里解脱出来。昨天晚上,那个神秘的鬼魂出来到处游荡,还在那里紧紧缠住她不放,就在那时,锁住她的铁链断了,使她能够随心所欲地漂流,自由自在的出海航行。”(凯特.肖班 p.44)在岛上她骨子里的叛逆个性逐渐被唤醒,像儿时一样她再一次开始对做礼拜感到厌倦,做礼拜让她心情烦闷和昏昏欲睡,这正是她准备同世俗作斗争的一个前兆。这个小岛就好似伊甸园,在她看来岛上的生活天天都是“安息日”,在那儿爱德娜获得了智慧,了解到了关于自己的知识,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身体的美。从谢尼.卡米内达岛上回来后的爱德娜开始回忆自己的生活,去思考自己与以往夏天的不同,她意识到“她目前的自我—与另外一个自我在某些方面是有区别的。”(凯特.肖班 p.52)而这正是爱德娜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体现。因此,谢尼.卡米内岛象征着爱德娜获得智慧和知识的天堂。
故事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地点便是新奥尔良,那里有爱德娜同她丈夫共同生活的家。在那儿男人忙着挣钱,忙着用金钱标榜自己的地位,自然也不会忘记向别人宣布他们对妻子的所有权。新奥尔良是夫权统治的集中体现,到处都充斥着社会教条,妻子无法享有与丈夫同等的权利,只能作为丈夫的“所有物”。在那儿爱德娜虽能过上殷实的生活,然而身处其中的她只能感受到现实生活要求她所履行的职责,却无法感受到自我。她必须要按照丈夫的要求来过自己的生活,从管理家里的佣人,到接待宾客所应穿的衣服都需要迎合丈夫的喜好,满足丈夫的要求,而她同丈夫曾经所共同生活的家,也逐渐让爱德娜感到陌生。正是这些世俗与礼教,束缚与压迫使得爱德娜最终下定决心走出禁锢她的“牢笼”,去追求新的生活。因此,新奥尔良是爱德娜自我意识觉醒取得质的飞跃的地方。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凯特.肖班活用场景,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串联了起来,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也增加了小说中人物等要素的表现力。独具特色的场景设置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对深化主题,加强意蕴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2] Martin, Wendy. New Essays on The Awakening.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3]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凯特.肖班[美].文忠强,贾淑勤译.觉醒[M].广西:漓江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