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1,3,4-噻二唑基的新型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014-12-09齐加奎罗自强
邵 宇,齐加奎,罗自强
( 湖北民族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1,3,4-噻二唑是一类含有S、N 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共轭效应和芳香性,主要是以2,5 位上的氢被取代以后的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具有“碳氮硫”交替连接的基本骨架结构,这种结构能作为活性中心螯合生物体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组织细胞通透性,利于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传输、更好地发挥作用[1].因此,此类化合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文献报道杂环化合物极具生物活性,“高效、低毒、安全”,杂环化合物的开发潜力很大,是药物和农药化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2-8].其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由于其易于和其它活性亚结构拼接,在新药的开发、研制中备受关注.肟酯类化合物也是一类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医药上被用作杀菌、抗菌;在农药中被用作杀虫、除草、杀菌等[9-18].
依据新化合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活性叠加原理,将1,3,4-噻二唑和肟酯两个活性亚结构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6 种化合物,以期初筛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其合成路线见图1.
图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tic route of compounds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ThermoNicoler IR200 型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美国Nicolet 公司);Bruker Esquire 3000 质谱仪(EI 离子源,美国Brulier 公司);EI 离子源(美国Brulier 公司);Bruker DPX 400 MHz 核磁共振仪(TMS 作内标,CDCl3作溶剂,美国Bruker 公司);Flash EA 1l12 型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 公司);X-6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JA2003 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
氨基硫脲为化学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步骤
1.2.1 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 参照文献[19-20]合成,产率75.2%,m. p. 234~235℃.
1.2.2 中间体2 的合成 分别取0.1mol 的芳香醛、0.12mol 的盐酸羟胺和30mL 无水乙醇,加入到250mL 的三口烧瓶中,充分搅拌,油浴升温至60℃,分批次加入0.12 mol 的氢氧化钠,回流2 h,冷却至室温,有大量白色固体出现,抽滤,洗涤,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晶体.
1.2.3 中间体3 的合成 取0.008 mol 的中间体2 于三口瓶中,加20 mL 无水乙醚,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0.015 mol 的碳酸钾和适量分子筛;再取0.01 mol 的氯乙酰氯溶于10 mL 无水乙醚,缓慢的滴入三口瓶;升温回流,TLC 跟踪反应,反应结束后抽滤,取滤液,减压蒸馏除溶剂,无水乙醚重结晶,晾干备用.
1.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取0.01 mol 的中间体1 和0.01 mol 的中间体3 于三口瓶中,加30 mL 无水乙醇,再加入0.01 mol 的氢氧化钠,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升温至40℃,TLC 跟踪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溶剂,再用2 mol/L 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抽滤,取滤饼,晾干,无水乙醇重结晶,得产品3a~3f.
目标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元素分析数据见表1,红外光谱数据见表2,1H NMR 数据见表3.
表1 目标化合物(3a~3f)的理化数据和元素分析数据Tab.1 Physical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data of compounds (3a~3f)
表2 目标化合物(3a~3f)的红外光谱数据Tab.2 IR data of compounds (3a~3f)
表3 目标化合物(3a~3f)的1H NMR 数据Tab.3 1H NMR data of compounds (3a~3f)
2 结果与讨论
2.1 关于合成
1)合成中间体2 的时候,虽然氯乙酰氯的活性很高,但与肟的反应很慢,并且与体系中的水易发生水解反应,因此,本实验步骤中首先要确保所用的乙醚及肟必须严格除水,合成时采取防水措施;再者因为酰氯与肟的反应会生成水,所以为了反应的顺利进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了适量的分子筛以及时除去反应生成的水.2)对于中间体1,虽然很多文献报道了中间体1 存在两种同分异构,如图2,并且文献报道的中间体1 与卤代烃反应也会有两种产物.但在本实验中,由于所用的氢氧化钠与中间体1 等量,再者氢氧化钠碱性相对文献所用有机碱大大减小,所以中间体1 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负电荷集中在巯基负离子而不是氮负离子,从而得到了单一的目标产物.
图2 碱性条件下同分异构反应机理Fig.2 Mechanism of tautomerization under basic condition
3)在合成目标产物的时候,因为中间体2 中存在酯键及亚胺键,它们在碱性水溶液中都可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量一定要和中间体2 等量,以确保反应体系维持在pH=7;并且由于中间体3 与中间体1 的反应是一个亲核取代反应,中间体1 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变成盐,对应产生的巯基负离子的亲核能力较强,故参照类似文献选择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从而减少了水解反应的进行.该步反应的可能机理如图3 所示.
图3 反应机理Fig.3 Mechanism of reaction
2.2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目标化合物的IR 中1350 cm-1左右出现噻二唑杂环中C=N 双键的吸收峰,1520 cm-1左右出现苯环的特征碳骨架伸缩震动吸收峰,3 100 cm-1左右出现噻二唑环NH2的吸收峰,同时,在1100 cm-1左右没有出现硫羰基的特征吸收,证明了对于合成目标化合物反应机理的分析具有合理性;1H NMR 中δ7.4 左右出现苯环上氢的化学位移,δ8.22 左右为苯环侧链α 位N=CH 中氢的化学位移;元素分析结果与理论值吻合良好.以上数据说明,所合成的化合物确为合成路线中所示化合物结构.
3 结论
1)以氯乙酰氯与不同芳香肟在无水条件下反应,以较高产率得到重要中间体3.
2)在碱性条件下中间体1 与中间体3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肟酯,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及核磁氢谱的详细表征.
[1] H Rajak,C K Behera,R S Pawar,et al.A novel series of 2,5-disubstituted 1,3,4-thiadiazoles as potential anticonvulsant agent[J].Chin Chem Lett,2010,21:1149-1152.
[2] 魏学,郑玉国,薛伟,等.新型1,2,4-三唑并[3,4-6]-1,3,4-噻二唑类衍生物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J].合成化学,2010,18:595-598.
[3] 杜海堂,杜海军.6-取代-3-(3,4,5-三甲氧基苯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10,30:137-141.
[4] 杨超,杨松,宋宝安,等.2-取代硫醚(砜)-5-(4-硝基或4-甲氧苯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有机化学,2010,30:1327-1334.
[5] 刘玉婷,晏会新,尹大伟,等.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9,39:8-12.
[6] 冉兆晋,车超,李楠,等.吡啶衍生物研究(XI):2-仲丁胺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对映异构体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7(9):411-414.
[7] 曹宇,史伯安.双杂环α-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24(11):1725-1728.
[8] 宋宝安,陈才俊,杨松,等.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体外抗癌活性[J].化学学报,2005,63(18):1720-1726
[9] 武现丽,高伟霞,马兵,等.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及其表征[J].有机化学,2009,29(9):1429-1433.
[10] 曹宇.双1,3,4-噻二唑基取代脲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24(7):1095-1098.
[11] 曹宇,史伯安,陈岩.双噻二唑基-α-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精细化工,2012,29(1):49-51.
[12] 宋宝安,蒋木庚,吴扬兰,等.对N-三氟甲基苯基-α-氨基烷基膦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03,23(9):967-972.
[13] 乔柱,张剑,廖国辉.新型含1,2,4-噻二唑环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农药学学报,2011,13(2):197-200.
[14] 曹宇,谢艳,史伯安,等.双1,3,4-噻二唑基苯甲酰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2,34(11):982-984.
[15] 李太公,刘建平,韩金涛,等.α-苯磺酰基环十二酮肟酯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9,29(6):898-903.
[16] 崔平,刘新华,智丽萍,等.新型5-芳基-N-吡唑肟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8,25(7):820-824.
[17] 柳爱平,何海军,刘兴平,等.新型含肟醚Strobilurins 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9,29(9):1381-1386.
[18] 刘卫东,兰世林,兰支利,等.含甲硫基和肟醚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6,26(8):1115-1119.
[19] 曹宇,陈岩,史伯安.微波合成噻二唑α-氨基磷酸酯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2,34(5):398-400.
[20] 曹宇,瞿艳,余秀平,等.一种新型恶二唑基肟酯的合成及表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