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玉米螟的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
2014-12-09王利霞贾文华段爱菊刘顺通王淑枝
王利霞+贾文华+段爱菊+刘顺通+王淑枝+王育红
摘 要: 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的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玉米螟;药剂;药效;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25
在亚太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rnacalis)的危害是玉米生产中最棘手的问题,往往造成严重的产量和质量损失[1-2]。玉米螟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0%~20%,严重年份达30%以上。心叶末期施放颗粒剂是一项广泛应用的防治措施,但也有此期防治并不能显著降低其后的蛀茎危害和产量损失的报道,同时玉米螟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因此,筛选新的药剂对减轻玉米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3-11]。
溴氰虫酰胺,是杜邦公司继氯虫酰胺之后成功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氰虫酰胺是通过改变苯环上的各种极性基团而成,具有更高效、适用作物更广泛、可有效防治鳞翅目等害虫的特点,但其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有待试验验证。在玉米螟发生期,选择玉米大小合适的时期进行喷雾防治,可能减小穗期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基数,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溴氰虫酰胺等10种药剂防治玉米螟的室内效果进行了研究,试图筛选合适的药剂进行玉米螟的防治。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及来源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杜邦公司提供;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提供;1.8%阿维菌素微乳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40%毒死蜱乳油,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40%辛硫磷乳油,河北军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5%吡虫·辛硫磷乳油,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40%氧化乐果乳油,河北军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保定农药厂(绿亨)提供。
1.1.2 供试虫源 用高压汞灯在田间诱集玉米螟成虫,在室内使其产卵,收集卵块,待卵孵化后用玉米嫩穗饲喂幼虫,幼虫长到三龄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药效试验 挑选大小整齐的玉米螟三龄幼虫。把供试药剂按表1的浓度进行稀释。在(26±0.5) ℃湿度70%的条件下,把玉米嫩穗和嫩苞叶切成小段,在药剂中浸蘸10 s捞出晾干,放入直径6 cm,高9 cm的玻璃培养瓶内,每处理3瓶,每瓶30头幼虫,瓶口用培养皿盖盖住,以防幼虫逃逸。24,48,72 h检查幼虫的存活情况。用毛笔轻触虫体,以虫体不动为死亡。
1.2.2 室内毒力测定 用供试药剂进行预备试验,确定浓度范围。设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3瓶,每瓶30头幼虫,试验方法同上。24,48,72 h检查幼虫的存活情况。
1.3 数据处理
计算虫体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比较各药剂之间对玉米螟药效的差异性;求得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及95%置信区间并比较各药剂的毒力大小[12]。
死亡率=死虫数/试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对照组存活率-处理组存活率)/对照组存活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的室内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三龄幼虫24 h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表1), 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药效达100%,其次是1.8%阿维菌素微乳剂药效达82.35%,上述4种药剂显著优于其他各药剂对玉米螟的药效;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氧化乐果乳油的药效分别为30.59%和34.12%,显著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对三龄玉米螟的药效。因此,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三龄玉米螟的速效性较好。
48 h和72 h的室内药效结果均表明,除了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3种药剂以外,其余7种药剂对玉米螟的药效均有显著增加;1.8%阿维菌素微乳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氧化乐果乳油对三龄玉米螟的药效显著高于其他4种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对三龄玉米螟的药效显著高于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因此,1.8%阿维菌素微乳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氧化乐果乳油对三龄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2.2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由表2可知,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2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056 ,0.057 mL·L-1,二者的LC50值基本上相同。因此,要达到相同的防治效果,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显著高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说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的速效性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吡虫·辛硫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为0.029 mL·L-1,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的LC50,说明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1)在本试验条件下, 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8%阿维菌素微乳剂具有较好的持久防治效果,40%氧化乐果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其相当,均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的防治效果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应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与室内72 h防效结果一致。
(3)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显著高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说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的速效性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室内24 h的防效一致。
(4)25%吡虫·辛硫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的LC50均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的LC50,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室内防效结果一致。
(5)由于不同种类药剂的作用方式不同,在不同施药方式下,测定的毒理和药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药剂间最佳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翟保平.亚洲玉米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玉米科学,1992(12):73-79.
[2] 黎新莹,冯书亮,傅韵琴,等.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1):53-56.
[3] 陈亚芬.4种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0(5):54-55.
[4] 李唐,连梅力,常六旺,等.杀虫剂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 109-1 110,1 114.
[5] 赵季秋.对我国玉米螟防治问题的讨论[J].辽宁农业科学,1991(5):47-49.
[6] 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等.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1):62-66.
[7] 杜瑞芬,李福忠,代丞,等.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控[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81,97.
[8] 王燕君,张广燕,江南.几种无公害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5(3):64-65.
[9] 罗梅浩,吴少英,刘建兵.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10):59-61.
[10] 文丽萍,王振营,叶志华.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损失估计及经济阈值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44-49.
[11] 王红军,张化远.夏玉米玉米螟的防治适期及施药方法[J].河南农业科学,2004(9):92.
[12]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5%吡虫·辛硫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为0.029 mL·L-1,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的LC50,说明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1)在本试验条件下, 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8%阿维菌素微乳剂具有较好的持久防治效果,40%氧化乐果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其相当,均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的防治效果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应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与室内72 h防效结果一致。
(3)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显著高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说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的速效性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室内24 h的防效一致。
(4)25%吡虫·辛硫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的LC50均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的LC50,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室内防效结果一致。
(5)由于不同种类药剂的作用方式不同,在不同施药方式下,测定的毒理和药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药剂间最佳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翟保平.亚洲玉米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玉米科学,1992(12):73-79.
[2] 黎新莹,冯书亮,傅韵琴,等.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1):53-56.
[3] 陈亚芬.4种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0(5):54-55.
[4] 李唐,连梅力,常六旺,等.杀虫剂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 109-1 110,1 114.
[5] 赵季秋.对我国玉米螟防治问题的讨论[J].辽宁农业科学,1991(5):47-49.
[6] 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等.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1):62-66.
[7] 杜瑞芬,李福忠,代丞,等.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控[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81,97.
[8] 王燕君,张广燕,江南.几种无公害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5(3):64-65.
[9] 罗梅浩,吴少英,刘建兵.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10):59-61.
[10] 文丽萍,王振营,叶志华.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损失估计及经济阈值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44-49.
[11] 王红军,张化远.夏玉米玉米螟的防治适期及施药方法[J].河南农业科学,2004(9):92.
[12]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5%吡虫·辛硫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为0.029 mL·L-1,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的LC50,说明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1)在本试验条件下, 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8%阿维菌素微乳剂具有较好的持久防治效果,40%氧化乐果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其相当,均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的防治效果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应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与室内72 h防效结果一致。
(3)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均显著高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LC50,说明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的速效性显著高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室内24 h的防效一致。
(4)25%吡虫·辛硫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24 h对玉米螟的LC50均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对玉米螟的LC50,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室内防效结果一致。
(5)由于不同种类药剂的作用方式不同,在不同施药方式下,测定的毒理和药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药剂间最佳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翟保平.亚洲玉米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玉米科学,1992(12):73-79.
[2] 黎新莹,冯书亮,傅韵琴,等.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1):53-56.
[3] 陈亚芬.4种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0(5):54-55.
[4] 李唐,连梅力,常六旺,等.杀虫剂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 109-1 110,1 114.
[5] 赵季秋.对我国玉米螟防治问题的讨论[J].辽宁农业科学,1991(5):47-49.
[6] 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等.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1):62-66.
[7] 杜瑞芬,李福忠,代丞,等.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控[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81,97.
[8] 王燕君,张广燕,江南.几种无公害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5(3):64-65.
[9] 罗梅浩,吴少英,刘建兵.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10):59-61.
[10] 文丽萍,王振营,叶志华.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损失估计及经济阈值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44-49.
[11] 王红军,张化远.夏玉米玉米螟的防治适期及施药方法[J].河南农业科学,2004(9):92.
[12]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