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2014-12-09胡新和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胡新和

[摘要]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患儿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治疗后的IgA、IgG及IgM水平,统计两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川崎病;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83-03

川崎病作为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科急症,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好发于<5岁的儿童,尤其引发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常见的儿童心脏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血管急性炎性改变,严重者将引起心血管病变,尤以冠状动脉的扩张,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瘤而造成不良预后,严重者可发展为血栓,甚至猝死[2]。川崎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在各个阶段发生,甚至造成终生损伤,如成年后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受到国际医学界关注[3]。川崎病病程较长,传统治疗首选阿司匹林,其能有效抗炎、抗血小板聚集,近些年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更为广泛,主要是因其可抑制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等[4]。本研究主要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3.1±0.2)岁,发病时间3个月~6年,平均(2.1±0.3)年;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12岁,平均(3.2±0.3)岁,发病时间3个月~6年,平均(2.0±0.3)年。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持续发热>5 d;②两眼结膜、口腔黏膜有红肿充血表现;③皮肤出现变化如多形红斑、皮疹等;④手足出现潮红、僵硬肿大、膜样脱皮;⑤颈部淋巴结肿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在出现临床发热症状后给予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国药准字H13023635)40 mg/(kg·d),至少持续给药2个月直至相关症状消失,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增加阿司匹林给药时间及给药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20023015),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 g/kg,2次/d,连续治疗2 d。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并统计两组临床症状中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的比较(g/L,x±s)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的比较(d,x±s)

3 讨论

川崎病的主要特征是大范围的中小血管炎症,并可引发冠状动脉损害,甚至冠状动脉瘤[5],是主要的儿童心脏疾病类型之一,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但有研究发现,在川崎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与其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激活联系紧密[6]。川崎病进入急性期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活跃性水平明显提升。中性粒细胞会使患儿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发生血管损伤。有调查发现,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其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说明中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诊断及预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7]。川崎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主要特征表现在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和广泛血管炎两个方面,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主要依据[8-9]。目前国内外采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预防冠状动脉损伤。本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能有效缩短川崎病的发热时间,缓解相关症状,降低其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10]。

本研究观察组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并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 g/kg,2次/d,连续治疗2 d,相对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者,其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损伤性疾病的概率,相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更有优势。丙种球蛋白能抑制血管表面免疫反应,主要是通过封闭血液内血小板、单核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关受体来实现,阿司匹林自身可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从而实现抗炎、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的效果。两者联用能有效降低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概率。有报道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降低患儿体温,调节白细胞水平,缓解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1-12]。在临床症状方面,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应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缩短退热时间,缓解皮疹、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促进患者食欲及精神状况好转,快速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主要为以下3种:①大量使用丙种球蛋白能促进CD8+淋巴细胞数量增加,降低被活化的CD4+淋巴细胞数量,从而促使IgG合成;②抑制内皮细胞受体活性,以防止免疫级联反应,避免对冠状动脉造成损伤;③最后能抑制血小板表面内皮细胞受体活性,减少和避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减少红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水平,实现降低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概率。

总之,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瀚明,黎达均.62例川崎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52-153.

[2] 彭茜,陈昌辉,吴青,等.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2):180-184.

[3] 丁艳,尹薇,熊越华.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免疫学效应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48-952.

[4] 陆燕凤.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在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132.

[5] 刘卓勋,谭晓梅,黄清明.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循证治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4):313-314.

[6] 梭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8):205.

[7] 武宇辉,田秀丽,李成荣,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5):346-350.

[8] 梁琰,李瑞丽.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37-38.

[9] 王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55.

[10] 潘洪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心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41-142.

[11] 胡景伟,周忠蜀,杨凌,等.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8):1259-1264.

[12] 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80-81.

(收稿日期:2014-08-19 本文编辑:李亚聪)

总之,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瀚明,黎达均.62例川崎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52-153.

[2] 彭茜,陈昌辉,吴青,等.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2):180-184.

[3] 丁艳,尹薇,熊越华.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免疫学效应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48-952.

[4] 陆燕凤.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在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132.

[5] 刘卓勋,谭晓梅,黄清明.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循证治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4):313-314.

[6] 梭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8):205.

[7] 武宇辉,田秀丽,李成荣,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5):346-350.

[8] 梁琰,李瑞丽.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37-38.

[9] 王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55.

[10] 潘洪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心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41-142.

[11] 胡景伟,周忠蜀,杨凌,等.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8):1259-1264.

[12] 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80-81.

(收稿日期:2014-08-19 本文编辑:李亚聪)

总之,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瀚明,黎达均.62例川崎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52-153.

[2] 彭茜,陈昌辉,吴青,等.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2):180-184.

[3] 丁艳,尹薇,熊越华.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免疫学效应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48-952.

[4] 陆燕凤.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在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132.

[5] 刘卓勋,谭晓梅,黄清明.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循证治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4):313-314.

[6] 梭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8):205.

[7] 武宇辉,田秀丽,李成荣,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5):346-350.

[8] 梁琰,李瑞丽.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37-38.

[9] 王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55.

[10] 潘洪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心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41-142.

[11] 胡景伟,周忠蜀,杨凌,等.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8):1259-1264.

[12] 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80-81.

(收稿日期:2014-08-19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非典型川崎病临床护理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