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4-12-09王刚
王刚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合作探究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参与学习历史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一线教师,作者在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能更好做到这点,现提出几点管窥之见,与诸位同仁共享。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呢?作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填鸭式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手段,这种方式在现阶段历史教学中已经落伍了。转变观念是广大教师首先要做的:为学生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思想矛盾的转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上,发挥其内在潜力,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全身心地融入学习。因此,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前提。
二、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特别是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显得尤为突出。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自主参与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兴趣是学生对历史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推动力。如在讲授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时,结合国内外因素,作者给学生们出了一道谜语: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打四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猜测、踊跃参与,最后和作者共同揭示了谜底:屈原、苏武、共工、毛遂,由此也记住了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主要原因:毛泽东领导广大人民的积极斗争,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打击,苏联出兵东北和美国投掷原子弹等。后来学生们经常自编谜语和歌谣帮助记忆历史知识,而且效果出奇地好,如记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他们编成“朱六爷喝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贺龙、周恩来),记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他们记作“钱葫芦里流脓”(钱玄同、胡适、鲁迅、李大钊、刘半农)。
学生们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在诙谐幽默中牢牢记住了历史知识,得到作者的肯定和赞扬。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大胆地表扬,请学生把成功的经验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做虽然在课堂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可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很有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倡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学会合作探究
为了使历史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们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作者在教学中一直倡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历史讨论、小组合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历史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如何使小组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教师不妨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例如,读:分角色朗读史料,还原历史场景;问:在合作小组中提出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疑问,由伙伴们共同释疑,如有疑难再提交班级各组共同交流;讲:把小组讨论以后得出的结论阐述出来给同学们听。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给小组提出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不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教师还应该对小组学习的结果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等。同时,也要避免由少数学生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对他们的每个微小的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要学会倾听“不同声音”,鼓励学生们发表独到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作者深感学生在“发挥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发现他们的亮点,使其发扬光大,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使思路开阔,以产生更多、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知识不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一切以学生为主,备课先备学生”,所以一切的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者,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出其力,自致其知,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抵于不待教师讲授。”在今后教学中,作者会继续探索,不断更新观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争取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