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治疗分析
2014-12-08张斌
张斌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共74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经过显微手术后, 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53.8%, 3~8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40.0%, 而治疗时机>8 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为30.4%;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质量, 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对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尽早治疗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发病形式, 其发病比例为92%[1]。有研究表明, 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为了探讨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的最佳时机, 现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共74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9例, 女35例;患者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57.3±4.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脑部CT造影后确定为前循环脑动脉瘤, 并进行显微手术治疗。
1. 2 治疗时机与方法 治疗时机为1~3 d的患者26例, 治疗时机为3~8 d的患者25例, 治疗时机>8 d的患者23例。
根据患者的脑动脉瘤位置, 采取翼点入路或改良翼点入路, 并在显微镜视野下完成颅内手术。①磨除蝶骨脊后, 打开侧裂池进行脑脊液引流, 并按顺序打开脑底池, 确保动脉瘤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②在控制性降压的情况下进行动脉瘤夹闭, 将动脉瘤的瘤颈与载瘤动脉分离, 在脑瘤夹闭过程中应保持动脉瘤夹平行于载瘤动脉;③脑瘤夹闭成功后, 在保证脑组织完整性的基础上, 清除载瘤动脉周围的血块, 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脑池;④术后3~4 d内行腰大池外引流脑脊液, 预防脑积水和脑疝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
1. 3 疗效判断标准 应用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分, 并判定患者的预后质量。预后质量优秀:GOS预后评分水平为10~15分;预后质量一般:GOS预后评分为5~10分;预后较差:GOS预后评分<5分。
1. 4 统计学方法 对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并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经过显微手术后, 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53.8%, 3~8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40.0%, 而治疗时机>8 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为30.4%。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质量, 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的不良发育或损伤而引起的, 使血管壁局部出现膨胀而形成的囊状瘤体, 并不属于肿瘤。这一病症的危险性在于, 若瘤体破裂, 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3]。一般将发病1~3 d内的手术治疗称为早期手术, 3~8 d称为中期手术, 而>8 d的手术治疗则定义为晚期手术。早期手术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二次出血的几率, 有效清除脑池积血, 还能降低脑积水、下丘脑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具有最高的预后优秀率, 且随着治疗时机的延长, 患者的预后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很好地体现出了早期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对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瘤体肿胀而造成的手术视野不完全暴露和动脉瘤的破裂。因此, 神经外科医生在进行早期手术时, 应注意:①在开颅入路的同时进行脑脊液引流, 使动脉瘤的内外压强保持一致, 降低瘤体破裂风险;②若瘤体破裂, 应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 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并迅速夹闭瘤颈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 神经外科在对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 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并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江河, 刘绍明, 李华, 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9):3685-3687.
[2] 雒仁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4):170-171.
[3] 韦廷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当代医学, 2011, 17(35):76-77.
[收稿日期:2014-07-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共74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经过显微手术后, 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53.8%, 3~8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40.0%, 而治疗时机>8 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为30.4%;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质量, 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对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尽早治疗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发病形式, 其发病比例为92%[1]。有研究表明, 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为了探讨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的最佳时机, 现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共74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9例, 女35例;患者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57.3±4.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脑部CT造影后确定为前循环脑动脉瘤, 并进行显微手术治疗。
1. 2 治疗时机与方法 治疗时机为1~3 d的患者26例, 治疗时机为3~8 d的患者25例, 治疗时机>8 d的患者23例。
根据患者的脑动脉瘤位置, 采取翼点入路或改良翼点入路, 并在显微镜视野下完成颅内手术。①磨除蝶骨脊后, 打开侧裂池进行脑脊液引流, 并按顺序打开脑底池, 确保动脉瘤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②在控制性降压的情况下进行动脉瘤夹闭, 将动脉瘤的瘤颈与载瘤动脉分离, 在脑瘤夹闭过程中应保持动脉瘤夹平行于载瘤动脉;③脑瘤夹闭成功后, 在保证脑组织完整性的基础上, 清除载瘤动脉周围的血块, 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脑池;④术后3~4 d内行腰大池外引流脑脊液, 预防脑积水和脑疝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
1. 3 疗效判断标准 应用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分, 并判定患者的预后质量。预后质量优秀:GOS预后评分水平为10~15分;预后质量一般:GOS预后评分为5~10分;预后较差:GOS预后评分<5分。
1. 4 统计学方法 对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并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经过显微手术后, 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53.8%, 3~8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40.0%, 而治疗时机>8 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为30.4%。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质量, 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的不良发育或损伤而引起的, 使血管壁局部出现膨胀而形成的囊状瘤体, 并不属于肿瘤。这一病症的危险性在于, 若瘤体破裂, 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3]。一般将发病1~3 d内的手术治疗称为早期手术, 3~8 d称为中期手术, 而>8 d的手术治疗则定义为晚期手术。早期手术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二次出血的几率, 有效清除脑池积血, 还能降低脑积水、下丘脑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具有最高的预后优秀率, 且随着治疗时机的延长, 患者的预后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很好地体现出了早期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对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瘤体肿胀而造成的手术视野不完全暴露和动脉瘤的破裂。因此, 神经外科医生在进行早期手术时, 应注意:①在开颅入路的同时进行脑脊液引流, 使动脉瘤的内外压强保持一致, 降低瘤体破裂风险;②若瘤体破裂, 应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 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并迅速夹闭瘤颈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 神经外科在对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 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并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江河, 刘绍明, 李华, 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9):3685-3687.
[2] 雒仁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4):170-171.
[3] 韦廷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当代医学, 2011, 17(35):76-77.
[收稿日期:2014-07-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共74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经过显微手术后, 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53.8%, 3~8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40.0%, 而治疗时机>8 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为30.4%;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质量, 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对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尽早治疗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发病形式, 其发病比例为92%[1]。有研究表明, 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为了探讨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的最佳时机, 现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共74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9例, 女35例;患者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57.3±4.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脑部CT造影后确定为前循环脑动脉瘤, 并进行显微手术治疗。
1. 2 治疗时机与方法 治疗时机为1~3 d的患者26例, 治疗时机为3~8 d的患者25例, 治疗时机>8 d的患者23例。
根据患者的脑动脉瘤位置, 采取翼点入路或改良翼点入路, 并在显微镜视野下完成颅内手术。①磨除蝶骨脊后, 打开侧裂池进行脑脊液引流, 并按顺序打开脑底池, 确保动脉瘤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②在控制性降压的情况下进行动脉瘤夹闭, 将动脉瘤的瘤颈与载瘤动脉分离, 在脑瘤夹闭过程中应保持动脉瘤夹平行于载瘤动脉;③脑瘤夹闭成功后, 在保证脑组织完整性的基础上, 清除载瘤动脉周围的血块, 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脑池;④术后3~4 d内行腰大池外引流脑脊液, 预防脑积水和脑疝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
1. 3 疗效判断标准 应用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分, 并判定患者的预后质量。预后质量优秀:GOS预后评分水平为10~15分;预后质量一般:GOS预后评分为5~10分;预后较差:GOS预后评分<5分。
1. 4 统计学方法 对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并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患者经过显微手术后, 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53.8%, 3~8 d患者的预后优秀率为40.0%, 而治疗时机>8 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为30.4%。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质量, 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的不良发育或损伤而引起的, 使血管壁局部出现膨胀而形成的囊状瘤体, 并不属于肿瘤。这一病症的危险性在于, 若瘤体破裂, 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3]。一般将发病1~3 d内的手术治疗称为早期手术, 3~8 d称为中期手术, 而>8 d的手术治疗则定义为晚期手术。早期手术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二次出血的几率, 有效清除脑池积血, 还能降低脑积水、下丘脑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时机为1~3 d患者具有最高的预后优秀率, 且随着治疗时机的延长, 患者的预后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很好地体现出了早期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对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瘤体肿胀而造成的手术视野不完全暴露和动脉瘤的破裂。因此, 神经外科医生在进行早期手术时, 应注意:①在开颅入路的同时进行脑脊液引流, 使动脉瘤的内外压强保持一致, 降低瘤体破裂风险;②若瘤体破裂, 应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 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并迅速夹闭瘤颈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 神经外科在对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 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并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江河, 刘绍明, 李华, 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9):3685-3687.
[2] 雒仁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4):170-171.
[3] 韦廷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当代医学, 2011, 17(35):76-77.
[收稿日期:2014-07-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