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

2014-12-08吴立伟

职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中职学校

吴立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职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比较,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提出深化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的意见,即要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评价的多元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

一、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评价模式演变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中职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5部大纲),教学内容、能力要求、教学评价要求总体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的普通中专生,多半文化课程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当时英语课程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不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有限,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是主要形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未受到足够重视。

21世纪初,用人单位(以外向型企业为典型)对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诸多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英语课程教学和评价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

2000年版的大纲提出,“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要求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即“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测试形式应该包含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2009年版的大纲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可采用真实任务的形式,并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功能,突出对学生的激励,提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对前些年英语教学评价实践探索的认可。

满足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无统一要求(任意选修) 拓展模块 2200左右单词;400左右惯用语及搭配;能根据词法自主扩词 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有具体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工学结合”,即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工学相长,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列出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即“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必然影响中职英语教学和评价。英语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认识单词、辨识语法现象、模拟场景会话、通过传统的语言知识测试,而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等语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是更基础、更实用的,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体现职业特点的语言课程。

三、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

1.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国家教育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就中职英语课程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环境。教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嵌入教学设计,如故事、电影、音乐等素材。教师要发挥教学光盘、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鲜活素材的优势,强化视、听、说训练的针对性,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丰富其学习策略。

2.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必须突破字、词、句、篇的范畴,更多偏向于实际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能借助词典阅读屏幕显示的指示说明(Instructions),文秘专业学生则必须会使用简单的应用文与外籍(英语国家)客户交流。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可能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成段成篇的,但一定要是有效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输出。

3.突出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片面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遴选的评价指标,需要兼顾“够用、易懂、好操作”。多数学生希望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肯定,而不只是“分数”。学生知晓评价的要素或指标,能全面参与过程性评价,并认可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职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比较,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提出深化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的意见,即要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评价的多元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

一、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评价模式演变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中职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5部大纲),教学内容、能力要求、教学评价要求总体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的普通中专生,多半文化课程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当时英语课程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不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有限,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是主要形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未受到足够重视。

21世纪初,用人单位(以外向型企业为典型)对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诸多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英语课程教学和评价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

2000年版的大纲提出,“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要求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即“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测试形式应该包含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2009年版的大纲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可采用真实任务的形式,并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功能,突出对学生的激励,提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对前些年英语教学评价实践探索的认可。

满足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无统一要求(任意选修) 拓展模块 2200左右单词;400左右惯用语及搭配;能根据词法自主扩词 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有具体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工学结合”,即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工学相长,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列出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即“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必然影响中职英语教学和评价。英语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认识单词、辨识语法现象、模拟场景会话、通过传统的语言知识测试,而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等语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是更基础、更实用的,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体现职业特点的语言课程。

三、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

1.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国家教育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就中职英语课程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环境。教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嵌入教学设计,如故事、电影、音乐等素材。教师要发挥教学光盘、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鲜活素材的优势,强化视、听、说训练的针对性,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丰富其学习策略。

2.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必须突破字、词、句、篇的范畴,更多偏向于实际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能借助词典阅读屏幕显示的指示说明(Instructions),文秘专业学生则必须会使用简单的应用文与外籍(英语国家)客户交流。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可能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成段成篇的,但一定要是有效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输出。

3.突出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片面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遴选的评价指标,需要兼顾“够用、易懂、好操作”。多数学生希望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肯定,而不只是“分数”。学生知晓评价的要素或指标,能全面参与过程性评价,并认可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职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比较,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提出深化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的意见,即要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评价的多元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

一、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评价模式演变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中职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5部大纲),教学内容、能力要求、教学评价要求总体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的普通中专生,多半文化课程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当时英语课程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不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有限,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是主要形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未受到足够重视。

21世纪初,用人单位(以外向型企业为典型)对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诸多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英语课程教学和评价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

2000年版的大纲提出,“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要求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即“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测试形式应该包含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2009年版的大纲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可采用真实任务的形式,并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功能,突出对学生的激励,提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对前些年英语教学评价实践探索的认可。

满足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无统一要求(任意选修) 拓展模块 2200左右单词;400左右惯用语及搭配;能根据词法自主扩词 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有具体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工学结合”,即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工学相长,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列出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即“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必然影响中职英语教学和评价。英语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认识单词、辨识语法现象、模拟场景会话、通过传统的语言知识测试,而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等语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是更基础、更实用的,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体现职业特点的语言课程。

三、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

1.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国家教育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就中职英语课程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环境。教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嵌入教学设计,如故事、电影、音乐等素材。教师要发挥教学光盘、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鲜活素材的优势,强化视、听、说训练的针对性,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丰富其学习策略。

2.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必须突破字、词、句、篇的范畴,更多偏向于实际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能借助词典阅读屏幕显示的指示说明(Instructions),文秘专业学生则必须会使用简单的应用文与外籍(英语国家)客户交流。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可能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成段成篇的,但一定要是有效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输出。

3.突出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片面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遴选的评价指标,需要兼顾“够用、易懂、好操作”。多数学生希望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肯定,而不只是“分数”。学生知晓评价的要素或指标,能全面参与过程性评价,并认可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中职学校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