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业的扩张模式和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2014-12-08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旅游

张 梅

(闽南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不仅在亚洲旅游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世界旅游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在国民经济中旅游产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多专家、学者基本上是从旅游收入和旅游者数量角度去研究。如基于一种分布式人工智能化模型,分析了农村旅游者与当地对经济的贡献者之间的一种数量模型。农村旅游逐步兴起极大促进农村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的发展,2014年9月26日中国休闲发展论坛在武汉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论坛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新型城镇化引领休闲产业发展”主题作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不同地区的农村可根据其地方自然特色、环境优势、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特色发展旅游业,以消费带动生产的发展,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农村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他表明农村旅游资源消耗力和就业承载力大,在构建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中首要注重当地人文建设,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旅游消费规模。辜胜阻特别强调,农村休闲旅游业会产生连带的黄金效应,极大促进农村居民就业、绿色低碳效应、产业带动效应等的发展,他指出提升农村旅游业消费需求一个是发展“量”,例如把农村居民转变成市民的数量。其次是要求“质”的提高,老百姓的人均GDP有所提升之后,人均收入为5 000美元,这便是促成了“质”的提升。 “量”与“质”相辅相成发展,都会对农村旅行产业有所推动。辜胜阻还就如何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产业提出相关的建议:一是调整农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二是壮大中产阶级和休闲阶层,扩大休闲产业消费范围和规模;三是发展农村信贷业,为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创业提供契机;四是扩大休闲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层次;五是完善休假制度,促使老百姓拥有更为合理的休闲时间度假。我们要放眼望世界,不仅要从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全局出发,更要从旅游业的长远利益角度出发,旅游业涉及到的产业链很广,产业间关系也很密切,其它行业的发展必然会被旅游业的发展激活。本文主要从我国旅游业扩张模式和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的扩展模式

1.模式的概念

模式是对所研究对象的一种简约概括,是对客观事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的抽象。模式是一种看法、认识,取之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充当桥梁作用,对理论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模式 (Pattern)被认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模式是帮助人们做出优良的设计方案并且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提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1]。

当下我们把对旅游扩张模式的研究主要放在了旅游产业集群层面。旅游产业集群是以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为目的,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主要由旅游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中大量企业及辅助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而成[2]。有学者分析得出,旅游业的扩张模式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总体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干预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1]。政府主导也好,市场主导也好,只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手段或方式,哪种资源配置模式更为有效,归根结底还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而本文主要依据集群区依托的环境将旅游业的扩张模式分为三种:都市型扩张模式、景区型扩张模式、社区型扩张模式。都市型扩张模式极大促进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调研人员采用固定效益模型运用相关数据估算方法进行预算,结果表明都市扩张模式旅游业扩大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详细分析得出:城市旅游业产出点每提高1个点,将会带动整个城市经济总量增长0.17个点。不同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效果不同,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动城市经济规模扩大的效益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研究人员根据截距项参数估算城市旅游业、固定资产以及劳动力投入等各项综合因素,发现绝大多数城市发展旅游对促进城市经济规模扩大产生正面效益,城市旅游业经济增长速度呈U形发展而非线性关系,其发展特点受城市自身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城市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对城市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效益有重大影响。其次是景区型扩张模式,研究人员计算不同地区的景区旅游专业化水平,结果均达到0.48以上。景区景点扩张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研究人员对38个不同旅游景区进行分类研究,考察结果发展景区旅游扩张与其专业化水平有着很大关联,景区扩张型旅游业对该地区的制造业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2.三种旅游扩张模式

所谓都市型扩张模式就是指主要依托区域中心城市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区。如果我们从都市型产业集聚结构的角度出发,发现大型中心城市旅游产业模式主要是通过社会竞争和 (或)社会化合作从而形成了稳固的网络状分布的产业链。这些城市比如北上广、南京、厦门等成为餐饮、住宿、旅行社、旅游运输、旅游商品销售等旅游产业的核心企业,以及俱乐部、协会、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咨询机构等组织集聚的地区。近些年,厦门、南京等主要旅游区的第三服务业发展迅速,据有关新闻报导,2014年7—9月暑假期间是厦门、南京等一线城市旅游旺季,厦门、南京等地旅游景区的餐饮业、酒店宾馆住宿点、旅行社以及交通等的消费剧增,鼓浪屿等景区的住宿预订甚至达到秒抢的程度,厦门某市民老张回答记者采访:“前一个星期,远房亲戚来厦门旅行,计划在鼓浪屿附近找一家家庭旅馆入住,结果沿街找了十几家都是客满。有些靠海边的住宿点由于价格较高,客人稍微迟缓一些,立即被其他的客人强订了。”为此,市民老张也表示十分无奈。记者还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靠海地区的酒店、宾馆价格在1 000—2 000元的房间也已满房,即便是高端的商务客房也爆满,多数酒店是全家一起入住。除住宿外,记者还了解到厦门长滩岛直航包机的有关情况,长滩岛的直航包机也同样出现爆满的情况,多为单位团队旅行包机,很多组团旅客因为订不到位置,耽误了旅行的行程,尤其在即将开学期间,不仅长滩岛的航班饱满,密思彼湾的直航也仅剩少量的余位了。记者经观察发现,出游的多为家庭团队,为公务团的数量明显减少,但厦门等景区的游客数量并没有因此减少,游客们出游观赏的不是奇妙的美景,而是一片茫茫的人山。环岛路白城海滩,旅客人数同样居多,自驾车将环岛路沿线挤得水泄不通。家庭游客成为各地景区消费的主力群,餐饮、住宿、旅行社以及交通业也开始转变了服务风格,纷纷打出“亲民牌”的旗号吸引游客,将商务型的经营风格转变为休闲、亲民风格,不断适应消费者“快消费、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城市越发达,旅游产业区内企业的社会资本越丰富,更具有其他地区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3]。后期,加上路径依赖和因果循环的影响,使都市型旅游产业区发展迅速,在许多中心城市已形成旅游集群。

景区型扩张模式被认为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又一重要产业集聚模式,也即旅游企业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集聚的形式,这些景区中比如四川九寨沟、河北张家界、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等附近形成的旅游景区等。一般来说,景区吸引物具有单一性和缺乏变化的特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十分有限,再加上受景区区位条件的限制,缺乏地方居民的消费参与,导致大部分景区型旅游产业区中企业结构趋于简单。景区企业被认为是景区主要的企业结构,景区的企业结构还包括经营全面服务的独立宾馆和客栈。其他如餐饮业、游戏厅、网吧、服装店的服务企业因为缺乏门槛需求量而得不到有效地壮大和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长期在景区开发中倡导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置却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社区型扩张模式主要是一种依托社区旅游吸引物逐渐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现象。这类产业区主要是当地居民以当地较好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为吸引物,依托农家民舍和当地生活、农业生产场所为经营空间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田园风光”、“农家乐”、“美丽侗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都是这种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社区型扩张模式大部分是以具有当地文化背景的社区居民企业为主体,是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人文网络,是一种拥有原生态特征的扩张模式。产业区内企业发展所运用的生产和服务要素,是具有各地显著地方特色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难以被其他外来企业所复制。

二、旅游业的扩张模式和经济增长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制造业或高新技术产业,而对于产业联系密切、集聚特征较明显的旅游产业是否足以形成产业集群渐渐成为了时下旅游学界新的研究板块。本文从三种旅游扩张模式中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是否具有产业集群的现象,并再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来研究旅游扩张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1.都市型扩展模式和经济增长

选取浙江省作为城市扩张模型的典型研究对象,收集浙江省2013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作为分析依据,浙江省全年生产总值达37 568.50亿元,旅游产值比2012年增长0.9个百分点,约为8.23亿元。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统计学线性回归原理计算出浙江省旅游扩张的经济效益。线性回归是利用称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二乘函数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回归分析。这种函数是一个或多个称为回归系数的模型参数的线性组合。假设浙江省的生产总值y、第三产业产值 y1、旅游总收入 x,利用1996—2007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以下线性回归模型[4]:

对以上各模型,因F0.01(1,12-1-1)=10小于F值,所以方程 (1)、方程 (2)的关联性在a=0.01水平上是有一定的显著意义,作者从平均相对误差的值可以看出,文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所以说,都市型扩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大程度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2.景区型扩张模式和经济增长

南方都市报2014年10月2日晚从国家旅游局了解到,因旅客理性选择及景区采取分流限流等办法,我国传统景区旅客呈现小幅下降。到当天下午17时,纳入监测的全国一百多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同比下降1.47%;门票收入2.70亿元,同比下降7.42%[5]。景区型扩张模式比较容易受到游客主观影响。本文选中云南为典范,根据对云南省1997年投入产出的分析研究,可以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需要直接耗损大约第一产业供给的产品24万元、第二产业供给的产品278万元、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211万元。这些数据较有力的说明了旅游产业在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拉动作用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产业消费的特殊性,这种直接拉动作用对运输基础设施、服务性行业、消费类行业作用较为显著。其次,旅游产业每实现1万元的产出,需要间接消费第一产业产品84万元、第二产业产品376万元、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174万 元[6]。这些证据均充分说明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较高的关联度程度,在国民经济中对各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和直接拉动作用。

3.社区型扩张模式和经济增长

2014年国庆节恰逢重阳节,气象局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适宜出行。地方报送信息表明,“孝心游”、村寨旅游、革命根据地旅游等升温,而这些旅游主要以家庭结伴为主要体验形式。我们以天津市蓟县为典范,取样天津市蓟县2005—2009年经济增长和社区型扩张模式旅游收入的季度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社区型扩张模式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性验证。数据表明:社区型扩张模式旅游收入产出弹性年度值为29%;季节差异明显;其中第一季度较低,后三个季度较高[7]。结论:社区型扩张模式对促进经济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社区型扩张模式对蓟县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年度均值为29%,这说明着社区型旅游收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将提高29% 个百分点,社区扩张模式能够较明显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结 论

从以上所述来看,都市型扩张模式是近年来我国旅游扩张的主要模式同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成长;景区型扩张模式是以往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扩张模式,近年来虽然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开始有所下滑,但总体上与经济呈正相关关系;社区型扩张模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原生态,绿色出行,社区型扩张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崭露头角。近年不论哪一种旅游扩张模式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谢风媛和武春友建立的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据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旅游业的模式发展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基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我们采用实证分析方式对中国旅游扩张模式和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进行了一定的验证。

一直以来,由于数据采样困难,有关旅游业扩张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多是针对全国层面、省级层面或者单个城市,基于实证分析的旅游业对经济相关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对不同地区进行数据采集,结果表明国庆黄金周出游成为我国众多游客的首选,在长达七天的假期中,老百姓受潮流趋势的影响,相关人员在旅行网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姓出行频率增长巨大,人们旅游的选择更为慎重,出行经验日渐成熟,在假期中旅行消费更为理性,不受小贩推销或跟风潮流影响。

旅游产业有着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这充分体现了“木桶效应”。我国旅游业的扩张模式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导向性有关。近年来国家出台一些列的限购措施,倡导绿色节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人们的出行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我国融入市场经济的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这只手在政府这只手的指引下,我国的旅游业扩张模式将来会更好地发展。

[1] 贾苗苗.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秦皇岛: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张永庆,张旭,马源春.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4):108-113.

[3] 刘嘉毅.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演化:规律、动力与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8):73-80.

[4] 何满喜.旅游经济与GDP的相关性研究[J].生态经济,2010,(8):34-36.

[5] 蒋丹青.全国主要景区游客小幅下降[N].南方都市报,2014-10-03.

[6] 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城市问题,2004,(3):43-45.

[7] 李叶妍.农家乐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以天津市蓟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0,(7):71-73.

[8] 谢风媛.省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