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星螳螂拳原始经典套路“十八势”

2014-12-08刘典仁柳国顺

少林与太极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路招式七星

刘典仁+柳国顺

螳螂拳创始以来,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杰出传人的建树,相继形成不同的螳螂拳流派。不同的螳螂拳派在共有的特性基础上,自然在拳法上有着各自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包括不同的演练风格。体验真正有代表性的不同螳螂拳派的拳法内涵,则对螳螂拳的固有精髓及渊源演进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七星螳螂拳“十八势”,为青岛已故螳螂拳名家王汝鹏(网上多称王云鹏)老先生所传授的该拳原始套路。王师承“快手李”李之箭,善技击,以手法速密见长,“玉环步”是其绝招。在他传留下不多几套正宗拳路中,被称为母拳的“十八势”很有代表性,招式变化较多,能明显地体现出王系七星螳螂拳的技法特性,是探究螳螂拳演进的有珍贵价值的依据和参考。之所以称该套路为“十八势”,是指其含有十八势螳螂拳手法而言。在该套路中,这十八势手法因为有同招式的前后重复、左右变势和组合演化等结构因素,例如“劈捶”,就分左式、右式、顺步式和拗步式四种招式,实际统共有四十余招式动作。演练趟路为一个来回,即两趟拳路。对“十八势”略作分析,可看出其完全符合“黏、粘、帮、贴、来、叫、顺、送、提、拿、封、逼”这螳螂拳的十二字纲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其又具有突出的绵密紧凑、拳势多柔、左右兼顾等个性技法特点。从其技法结构来看,是以单式和三式组合为主,又采用同招式、同组合招式的前后重复来强调这些招式的重要性。“十八势”套路除去起势、收势,统共四十四式。下面对这些招式的用法剖析一下,展现其固有的技法内涵和特点:

首式“双捧双齐捶”,是用双手捧出从上路攻来的敌手,随即进步右小登山式出双拳击敌中部。此为单式中路进击手法。

第二式“左螳螂双封”,身体向左侧闪,并用双手螳螂钩封出敌从上中路攻来的左手腕臂,同时以七星步、双拳抱门,呈贴近敌侧门欲反击的态势。此为单式防御手法。

第三式“右螳螂双封”,与第二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四式“左采右劈捶”,出左手封采敌从上中路来手的腕部,遂进步右小登山式出右拳臂劈砸敌上部。此为上路进击法,与以下二式组合,为三式组合之首式。

第五式“右采左推掌”,接上式,右手住敌右手腕,左掌推击敌右肘关节,活步寒鸡式顺势发力以折伤敌胳膊。此为擒拿之法,为三式组合之二式。

第六式“进步右盘肘”,接上式,乘敌抽臂脱逃之势,左手封采敌左手腕,上右步骑马式出右肘横击敌中部。此为中路进击法,为三式组合之三式。

第七式“左封右崩捶”,左手封出敌之来手,原地变势为右登山式出右拳崩打敌面部。此为上路进击法,与以下三式组合,为四式组合之首式。

第八式“双封锁口捶”,接上式,双手封出敌招架之手臂,原地出右拳击敌颈部。此为上路进击法,为四式组合之二式。

第九式“挂封右栽捶”,接上式,左脚跟步双手左挂右封敌之双手臂,进右七星步出右栽捶击敌中部。此为中路进击法,为四式组合之三式。

第十式“左封滚龙肘”,接上式,左手封出敌招架之手,右臂滚击敌胸腹部,同时提右脚变成右登山式,蹬敌小腿,将敌跌倒。此为跌敌法,为四式组合之四式。

第十一式“右采左劈捶”,与第四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十二式“左采右推掌”,与第五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十三式“进步左盘肘”,与第六式相同,唯左右相反。以上三式为三式组合。

第十四式“右封左崩捶”,与第七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十五式“双封锁口捶”,与第八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十六式“挂封左栽捶”,与第九式相同,唯左右相反。以上三式为三式组合。

第十七式“天分右栽捶”,双手臂向上分出敌从上路来的右手臂,向左侧身进右七星步出右栽捶击敌胁部。此为单式中路进击法。

第十八式“左大鹏展翅”,双手臂向上分出敌从上路来的左手臂,向右侧身闪步成七星步,双手握拳抱门。此为单式防御手法。

第十九式“右大鹏展翅”,与上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二十式“双封双撞捶”,活右步向右侧身,双手封出敌从上路来的右手臂,随即用双撞捶击敌面部。此为单式上路进击法。

第二十一式“右回身左封右摔掌”,向右转身,左手封出敌从上路来的手腕,出右掌摔击敌面部,同时撤步成寒鸡式。此为上路进击法,与以下二式组合,为三式组合之首式。

第二十二式“右采左推掌”,与第五式相同,为三式组合之二式。

第二十三式“进步右盘肘”,与第六式相同,为三式组合之三式。

第二十四式“拗步左采右劈捶”,回身向后出左手封采敌从上中路来手的腕部,遂出右拳臂劈砸敌上部,原地变势为左登山式。此为上路进击法,与以下二式组合,为三式组合之首式。

第二十五式“拗步双封锁口捶”,接上式,双手封出敌招架之手臂,原地登山式出右拳击敌颈部。此为上路进击法,为三式组合之二式。

第二十六式“右勾左挑捶”,接上式,右手勾出敌招架的左手腕,随即进左挑捶自下向上击敌颏下部,同时进左七星步。此为上路进击法,为三式组合之三式。

第二十七式“左封右胁捶”,左手封出敌从上中路攻来的右手,随即上右步骑马式出右捶击敌右胁部。此为单式中路进击法。

第二十八式“右崩右拦马”,左手封出敌从上中路的来手,出右崩捶击敌面部;随即左手封采敌招架之手,右拳臂下击敌腿,同时进右步骑马式,将敌击倒。此为打上取下合为一式的进击跌敌法。

第二十九式“右圈右蹬扑”,右手封左手采敌从上路攻来的左手臂,随即右圈捶击敌头部、右腿蹬击敌腿,将敌击倒。此为单式打跌并用的上下二路同时进击法。

以上为第一趟拳路。

第三十式“左采右劈捶”,与第四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三十一式“右采左推掌”,与第五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三十二式“进步右盘肘”,与第六式相同,唯左右相反。以上三式为三式组合。

第三十三式“右崩右拦马”,与第二十八式相同。

第三十四式“左右连环脚”,双手封出敌从上中路攻来的左手臂,出左斧刃脚踹敌小腿;随即出右脚踢敌裆部。此为左右脚连击合为一式的下路进击脚法。

第三十五式“斧刃脚拿嗉”,双手封采敌从上中路攻来的右手臂,同时出右斧刃脚踹敌小腿;随即落脚成右歇步出右手拿捏敌咽喉。此为击下拿上合为一式的制敌法,与下式组合,为二式组合之首式。

第三十六式“偷展入腰斩”,接上式,左手横采敌招架之左手腕,右掌向左推击敌身中部,同时进吞式步,将敌跌倒。此为近身跌敌法,为二式组合之二式。

第三十七式“架梁右跷腿”,左手采敌右手腕,右前臂向右上架敌右上臂,同时出右脚跷敌左脚脖,将敌跌倒。此为跌敌法,与以下二式组合,为三式组合之首式。

第三十八式“蹲身左转肘”,接上式,在敌未被跌倒可已贴近敌身的情况下,蹲下身子快速转体,用左转肘猛击敌身中部。此为肘击法,为三式组合之二。

第三十九式“双采左蹬扑”,接上式,双手从下向前上封采敌招架之手臂,左腿蹬击敌腿,将敌跌倒。此为跌敌法,为三式组合之三。

第四十式“拗步左采右劈捶”,与第二十四式相同。

第四十一式“天分左栽捶”,除原地活步外,其余与第十七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四十二式“左螳螂双封”,双手合出、左腿退后,做出应对左侧来敌的预备姿势后,其余与第二式相同。

第四十三式“右螳螂双封”,与第三式相同。

第四十四式“提膝右挑捶”,回身出双手封采后面来敌从上中路攻来的右手臂,随即提左膝探身用右挑捶挑击敌下颏。此为单式上路进击法。第二趟结束。

从以上十八势全部招式所含的用法来看,其技法较为全面,拳打上中路为多,以劈、崩、挑、栽、圈、顶为主要拳法;肘法以盘肘的左右运用及重复出现突出其重要的技击价值,转肘表现其与敌贴身情境下的独特击法;脚法重在从下路攻击,隐蔽性实用性很强;跌法侧重表现螳螂拳的主要跌招蹬扑、腰斩等;两式拿法融入组合招式中,增强了其技击性等等。

另外,七星步的多用,一则是体现了该拳路的七星特性,再则是自身技击的需要。所谓七星步,其实是螳螂拳的塌式步。即便是螳螂拳的同一招式,用了不同的步型,其技击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譬如“十八势”中的防御招式左右两式“大鹏展翅”,与太极梅花螳螂拳“梅花路”中的“双封双闭两旁下”,除步型一为七星步一为寒鸡步外,所有动作都一样,用法也都是利用双手臂和闪展腾挪的身步,御出猛烈地强敌来攻。但其技击含义还有区别,此时七星步的功用是稳固下盘,抱门的双手便于向中上二路出击。寒鸡步的功用则是,由于前脚为虚,所以即可便于活步从中上二路出手,更重要的是可及时从下路起脚攻击敌已虚空的下身。所以,“十八势”是具有经典意义的七星螳螂拳的原始套路。

(完)

猜你喜欢

中路招式七星
七星瓢虫
瞌睡虫找朋友
吃火锅的发现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七星瓢虫
摩崖造像
七星瓢虫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