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挥洒青春追梦想 扶贫攻坚富山乡
——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雷芳

2014-12-07邵猷芬程文燕

老区建设 2014年17期

□本刊记者 水 木 邵猷芬/文 程文燕/图

雷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雷芳,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党委书记,这个年仅30 岁,看上去有些腼腆纤弱的女子,却有着在两个贫困山区乡担任主要领导的10年经历。这些年来,她把消除贫困、建设美丽幸福山乡作为不懈的追求,将全部精力投身到边远山区的扶贫开发中,让数以万计的深山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以理清新思路、改善新环境、强化新链条、搬出新天地的实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走出了一条扶贫攻坚的富民之路。由此,她于今年8月荣获了“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在约定的时间,记者一行走进了雷芳办公室。从外形上看起来,雷芳和记者想象中的“乡镇女干部”有些许差异,但谈到工作,雷芳身上的“劲”逐一显现。

走访,走出扶贫新思路

雷芳曾经工作过的龙冈乡和现在所在的三坊乡离县城分别为90 和75 公里,都是永丰县最边远的“穷乡僻壤”乡镇。

山区群众为什么会这样穷?穷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拔掉穷根、改变贫困面貌?一直是雷芳身上的一块“心病”。她深知,要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扶贫开发是重头戏,而走访调研、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则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

龙冈最高的羊牯山上住着一对年过八旬的张仁海夫妇,她一年三次爬上10 多里的高山为老人送钱送物,与他们结亲戚,拉家常。

毛兰村分散五保户尹殿平夫妇蜗居在不到20 平米几乎倒塌的土坯房里度日,她知情后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并为其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另筹款三万多元,组织扶贫工作组为其建起了一栋占地60 多平米的两层小楼。

三坊乡罗坊村的赖昌华自身残疾,还要赡养80 多岁的老父亲,靠低保补助难以维持生活,雷芳得知情况后立即召集扶贫工作组,把他推荐到圩镇从事环卫工作,让他有稳定的收入,她还匿名资助了贫困青年罗莲秀上大学等等。

雷芳经常说,了解贫困百姓的心愿、渴望与梦想,才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圆梦。通过对200 多户贫困户的走访和调查研究,雷芳发现农村的致贫原因是“贫血”,长期的农村“大出血”导致“三农”多病缠身,况且这种“大出血”不是毛细血管的渗漏,而是主动脉的放流。虽然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三农”补了许多血,但是对失血过多而仍然血流不止的现状,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导致龙冈畲族乡总人口1.5万人,贫困人口就有4000 余人,三坊乡总人口6068 人,仍有贫困人口974人。

经过充分的论证之后,雷芳提出实施基础设施扶贫、采取断然“止血”措施;实施产业发展扶贫,采取“补血”恢复元气措施;实施“搬家”扶贫,采取恢复“造血”功能措施的扶贫攻坚新思路。

改革,改出扶贫新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雷芳身上那种惊人的毅力和坚持,实在和她娇小的身材很不般配,说起最初的经历,她平静得好像在谈论别人。

雷芳(右二)到三坊乡下坊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实地指导

除了经常到贫困百姓家走访,在龙冈工作9年,雷芳还积极争取省市各部门的支持,如争取省交通厅支持,新修了80 公里通村水泥公路、70 公里的通组水泥公路建设;实施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面消灭了断头路和无电村。特别在担任乡长的两年多时间里,争取省水利厅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 17.4 公里长的孤江河防洪治理、圩镇万人千吨自来水工程、3000 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同时新建校舍10 所、新建移动机站8 座等等。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建新学校、组组通水泥公路、户户通自来水、人人覆盖移动信号的“五通”夙愿。

她到三坊乡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全省最后一条未改造的省道S223“古高线”二级公路的改造项目动工,今年底将全面竣工通车;半年时间内完成投资近400万元,修通了丁坊村至罗坊村8 公里长的断头路;争取到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贯穿三坊10 公里并设置互通;筹资300 余万元完成了圩镇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及宗溪村匡韶美丽乡村建设;争取50万元完成了省级贫困村丁坊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山区贫困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雷芳说,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给贫困老百姓带来了希望,也让她工作起来更有动力。当然,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她告诉记者,很多人遇到困难时会愤愤不平,整天抱怨,把自己沉浸在消极的情绪里,结果毫无收获。但反过来,如果你选择反思,怀着感恩的心态,认真分析你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最大的受益者就会是你自己。

强化,“化”出致富新链条

总结雷芳职场上的经验,她笑着说,谈不上经验,一路走来都是边学边做,事不避难,只有像小马一样一直努力奔跑,她才会觉得踏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雷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龙冈,雷芳引进万功山油茶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县工业园区,该公司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1000 亩并将龙冈9万亩油茶山设为万功山茶油的定点原材料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全乡的传统支柱产业焕发蓬勃生机,山区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大幅攀升。

雷芳(中)与高山红果业合作社社长胡怀松到合作社成员脐橙种植户龚华贵果园了解情况

到三坊后,雷芳为谋划农业产业发展殚精竭虑,为产业发展的农户支招出力。下坊村民龚承贵30 亩脐橙园即将进入丰产期,但进园机耕道没有修通,她督促扶贫工作组协调龚承贵与相关农户关系,使进出果园道路及时修通;下坊村食用菌种植户出现资金问题,她亲自出面帮助协调产业贷款问题;当得知高山红果业合作社有意向发展蓝莓产业时,她十分关心,并安排干部帮扶,为合作社流转土地100 亩,带动8 户贫困户种植蓝莓……

在她的努力下,2013年三坊乡有序流转土地1600 多亩,新办家庭农场8 户,新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1 个,新组建种植协会1 个。全乡先后建设了1000 亩药材、200 亩井冈蜜柚、200 亩珍贵楠木、100 亩蓝莓种植、200 亩高产油茶、50 亩光倒刺耙特种养殖等10个农业产业基地。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抱团闯市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13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0元,较上年增长了20%。产业化“化”出了新花样。

高山红理事会理事长胡怀松告诉记者,如果不是雷芳,他们种蓝莓的计划不可能实施,在他们眼里,雷芳做每一件事情都特别踏实,从最初的调研了解情况,到后面逐步实施,他们有困难就找雷书记,每一次都能得到她的有力支持。

胡怀松笑称,现在他很有信心,他们的蓝莓梦、致富梦、发展梦一定能实现。

搬迁,迁出美好新生活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就要扎根基层、一心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是雷芳自我勉励时常说的一句话。

据了解,三坊乡许多贫困百姓深居大山,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思想闭塞,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难度大,按照雷芳的要求,通过一批移民新村的建设,三坊乡许多贫困百姓搬进了一片扶贫攻坚的新天地,他们开始告别山区,告别贫困。

深山搬家,让农民少跑腿。三坊乡罗坊村船形自然村离村委会3 公里远,30 多户农户通过搬家到圩镇居住,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商店、搞建材、跑运输、促推销,搞农业开发等多种行业,占去了圩镇的“半壁江山”,家庭收入比山里居住时翻了五六番。

就地搬家,让农民换环境。该乡宗溪村匡韶自然村是去年省定美丽乡村建设点,原来村庄规划“小乱散”,居住环境“脏乱差”。通过美丽乡村建设,30 多户村民自发拆旧建新,成立了村落新区,兴建了休闲娱乐广场,村落肖家宗祠换成了文化书屋,整村打造成了庐陵风格的文明卫生和谐新村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居住新环境。

神庙搬家,让农民有乐趣。该乡下坊村上坊自然村,近年来,他们进行整村开发建设,吸纳了石门龙、石门寺、正坑、西坑、杜家、荷树陂等7个村民小组700 多户在这里集中安置建房,猪牛栏、公厕等附属建筑在山脚下整齐划一,农民居住依山傍水分行排之列,通过河道改造自然形成了小桥流水、山水相映、绿树夹道、集市贸易的山村美景,与此同时,村里请来能工巧匠,把供奉许真君万寿老爷的“万寿宫”修建成800 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宫,文化宫里有群众娱乐中心,社区活动中心,村落文化中心,组建了农民业余剧团,打造了农家书屋和万村书库……“万寿宫”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娱乐的“俱乐部”。

经过强势跨越“止血、补血、造血”的“三重门”和扶贫攻坚新思路、新环境、新链条、新天地的“四道坎”,如今,三坊乡许多曾经住在深山的贫困百姓纷纷住进新房子,畅想着美好新生活。

也许在工作上,雷芳从来不是外人眼里的柔弱女子,压力越大,越能看到她彻底的爆发。但谈到家庭,雷芳感性的一面全部显现。雷芳说,她之所以可以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儿子出生几个月就离开了她身边,作为母亲,没能更好地照顾儿子,没有参与到儿子很多成长的瞬间,雷芳心里很是愧疚。但她并不后悔,期盼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富有,勤勤恳恳地为百姓服务,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好工作是雷芳最大的欣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