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理论与实证研究*

2014-12-07

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意向主观信念

魏 烨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计划行为理论主要是衍生于Fishbein、 Ajzen(1989)所提出的理性行动理论。在过去二十几年中,很多的研究者应用理性行动理论来预测、解释个人行为意向及行为,在各种不同的行为模式与理论中,它是一个相当著名的理论,用来了解和预测社会行为,主张行为的完成或成功主要是受个人意志所控制;但我们知道在实际情境中,有许多行为并非完全受个人意志控制,也受部分非意志因素所影响,例如完成该行为所需的机会和资源等因素,因此Ajzen根据此缺失加以修改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使其能对行为能更有效的解释和预测;此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决定因素,也就是说行为的意向或实际实行的情况,间接或直接受到这三个因素所影响,这三个因素分别是个人对行为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后来在合理行动理论加入的知觉行为控制;而要能预测行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研究者必须在受试者执行行为前先行测量受试者的意向和行为必需是在意志控制下,基本假设是认为个人采取某一定行为最直接的决定因子就是行为意向,而所有其它可能影响此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此行为意向间接影响行为表现,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由三个重要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一是属于个人本身内在的因素,实行某项行为的态度;二是属于个人外在的因素,影响个人实行某项行为的主观规范;三是属于时间与机会的因素,即对于知觉完成某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行为控制,计划行为理论假设行为意向受到个人对行为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

研究采用立意取样和随机调研法,以《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调研问卷》对河南6所高校进行调研,问卷有较高的信、效度,有435名大学生被有效调研;问卷采用采Likert五点计分方式,平均分高于3:中等以上程度,平均分等于3:中等程度,平均分低于3:中等以下程度。

1 态度及态度信念

个人对某一特定行为的态度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是执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评价,当一个人认为从事该行为很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则他对此行为的态度会更加正向喜爱,进而产生从事该行为的意向。例如大学生如越相信休闲体育可以强健体魄,而其也认同强健体魄是好事,则他对休闲体育的态度会呈现正向喜爱且肯定的态度,但如其觉得休闲体育会造成身体的某些负面影响,或许就会开始冷落活动。

为增强模式的解释力,若将信念解构为多个层面的形态,将有助于我们从实验所得的结果中了解哪些特别的因素对行为意向有较大的影响力。研究依 Ajzen (1991)的计划行为理论,将态度信念再区分为工具性信念与情感性信念两个部分,去进一步解释态度。

依照期望--价值理论,态度与信念、评价的乘积和成正相关,例如,当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会考虑活动性质,且喜爱参与休闲体育而言具有很高的评价,则表示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喜爱休闲活动且具有正向喜爱的态度。

马惠娣(2003)在探讨民众参与休闲活动行为模式研究中,以生理效益、心理效益、教育效益、社交效益作为休闲效益的四个观察指标,发现休闲效益愈高者其休闲动机愈强。

Ragheb (1980)研究美国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中发现,对参与休闲体育所抱持的态度愈正向,其参与休闲体育的意向愈强,因此,良好的休闲态度能使个体热爱参与休闲体育,并从中获得正面的休闲效益,进而达到良好的休闲体验。

在本研究中,信念再区分为工具性信念与情感性信念两个部分:

态度的观察变量有3个:参与休闲体育对我来说是愉快的事(3.72);参与休闲体育对我来说是有益的事(3.85);参与休闲体育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事(3.81)。

情感性信念的观察变量有4个:纾解压力(3.79);变换生活方式(3.98);提高生活质量(3.76);促进健康(3.88)。

工具性信念的观察变量有3个:有成就感(3.65);有吸引力(3.85);愉快的体验(3.72)。(注:括号内是被调研435个学生的均值,下同)

调研数据显示,各观察变量的均值为中等以上程度,说明被调研者的态度及态度信念较高。

代表性案例1

XXX学生,5-6月份,迷恋电子游戏,那段时间的生活就是“简单吃饭、随便缺课、专业打游戏、随时睡觉,电脑可以天天不关机”。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身心疲劳,做事不专心,失眠,上课没精打采,精神状态很折磨人。7月份,班级为送大四毕业生,举行了5场篮球友谊赛,赛前、比赛、赛后的团体气氛,很让他有种流畅感,有种幸福感,为此,7月份~至今,自己都很有规律地参与体育活动,朋友圈拓展了,身体状况极好。

2 主观规范及主观规范信念

群居生活中的同伴关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此,为了让别人能够接受自己,我们经常会出现顺从的行为,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观规范是指个人对于做或不做该行为所认知的社会压力。通常当个人倾向于顺从某行为,个人的妥协动机越强,他的主观规范也就越强烈,促使他产生从事该行为的意向。Fishbein (1975)认为主观规范也是指个人从事某一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换句话说就是在预测他人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于个人是否有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

一个人的行为除了受到自我内在历程(如动机、喜爱、情绪)的影响外,也会受到与我们有关系的参考群体影响,如家人、同侪、师长等,说明社会行为者予以认同并在引导自己行为和社会态度加以仿效的实际群体与社会范畴。由此可知群体的力量,对个人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往往是个人最后决策的重要因素。Kotler(1999)认为参考群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直接影响可称为会员群体,另外还有许多间接非正式的群体,也可能对个人的态度与行为有所影响。在本研究中,将影响个人的社会群体分为我们经常面对面互动的主群体和与我们很少或无面对面互动的次群体。

以本研究为例,当师长、同学、社会媒体等都很支持个人参与休闲体育时,而个人对于旁人的意见也都乐于顺从时,其所受到的主观规范也就越大,就产生愈强的从事休闲体育行为意向。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会直接影响行为的有关群体,将主观规范信念分为两大部分 主群体、次群体两大构面。

主观规范的观察变量有4个:对于我有影响的团体或组织,影响我从事休闲体育(3.91);会顺从对我有影响团体或组织的意见,影响我从事休闲体育(3.45);对于我有影响的个人,影响我从事休闲体育(3.49);会顺从对我有影响的个人意见,去从事休闲体育(3.95)。

主体群的观察变量有3个:同学或朋友(3.48);师长(3.47);家人(3.55)。

次体群的观察变量有3个:学校运动风气(3.84);大众媒体(3.86);学校社团(3.83)。

调研数据显示,各观察变量的均质为中等以上程度,说明被调研者的主观规范及主观规范信念较高。

代表性案例2

XXX学生,性格内向,自己偶尔从事体育活动,对坚持运动,感觉没意愿。5月份,经室友引荐,加入定向运动协会,经常参与远足活动,其心得体会是参与活动有种归属感、集体感,后渐形成积极性习惯远足活动者。

XXX武术协会采访综述:高中期间,学生群体间没有体育协会,学校完全被学习文化课气氛所笼罩。进入大学后发现,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也是社交的方式之一,因此,协会成员都很喜欢参与运动。

3 知觉行为控制及知觉行为控制信念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对从事特定行为时所感到难易程度的知觉,Ajzen(1989)发现意志力控制与态度及主观规范一样,同样影响着行为意向,

Ajzen(1989)指出知觉行为控制信念包括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两个层面,作为进一步解释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个人在采取某特定行为时,会对其可以控制行为执行程度的高低做出评价,而个体对行为的控制程度,主要受到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掌握的信息、技巧、自我能力、意志力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的时间、机会、依赖他人、天气、设施等,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马惠娣(2004)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点,他在针对休闲行为选择的研究中,指出影响休闲活动选择意向的为天气、时间、是否具备技能及器材地点的便利等。

国内外研究显示,研究对象的族群自我效能可有效地预测运动行为,且与运动行为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显示运动自我效能愈高者,愈会采取规律运动行为。Ajzen(1989)及 Driver(1989)针对休闲行为选择的研究中,指出影响休闲活动选择意向的控制信念为天气、是否具备技能和知识及器材地点的便利等。Bandura(1986)指出自我能力是个人对于他自己完成特定组织或任务时的一种能力判断,它是外在环境、其它自律机制和个人能力、经验、成就表现产生交互作用的结果。Ajzen(1989)认为,从因素的组成要素来看,知觉行为控制与自我能力非常近似,但自我能力涵盖的层面比 Ajzen(1991)提出的控制信念更广且完整。因此,本研究在知觉行为控制信念方面,将知觉行为控制分为两大部分便利情况、自我能力来衡量,以便更能掌握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重要性。此外知觉行为控制也会直接影响行为。Ajzen(1991)认为假如个人真的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机会去从事某件事,那么他想去做,也没有办法做。以本研究为例,当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认为有人提供协助对他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帮助,而他的朋友可以提供选择体育的协助,则他的知觉行为控制就会变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意向也会变强。此外,亦有一些研究结果指出,时间是影响个人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

在本研究中,知觉行为控制的观察变量有3个:我能从事休闲体育(3.56);我从事休闲体育不会有太大的阻碍因素(3.40);我能掌握时机参与休闲体育(3.90)。

便利条件的观察变量有4个:时间的充足性(3.92);运动设施的完备性(3.69);运动同伴(3.78);天气状况(3.52)。

自我能力的观察变量有2个:身体状况(3.57);运动技能(3.71)。

调研数据显示,各观察变量的均质为中等以上程度,说明被调研者的知觉行为控制及知觉行为控制信念较高。

代表性案例3

XXX学生口述:新校区活动场所很多,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休闲运动;XXX学生口述:读高中时,学校活动场所很少,可以说,学校除了一个运动场、几副篮球架、几副单双杠之外,其它的可以用一清二白形容,谈不上什么课外运动。

4 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是指个人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该理论认为,个人是否采取某一特定行为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就是行为意向,即行为意向愈强,则从事该行为的机率就愈高。许多文献也指出既定的状况下,行为意向是预测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且行为意向与实际行为有高度的关联性。以本研究为例,如果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意向愈高,则参与休闲体育机率就愈高。

依计划行为理论可知,行为意向因素可由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其各自的外延因素来测量,可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对大学生从事规律运动行为意向整体效果来评估,模式中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都有直接的影响力,且达显著水平,三个潜在变项可以解释从事规律运动的行为意向高达75%,此一研究结果与许哲彰的研究结果相近。

以本研究为例,当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愈强,其行为意向愈高。

行为意向的观察变量有3个:我会向朋友宣传、鼓励其参与、短期内(3.86);我有参与休闲体育的意愿、短期内(3.50);我有参与休闲体育的可能性(3.80)。

调研数据显示,各观察变量的均质为中等以上程度,说明被调研者的行为意向行为较高。

代表性案例4

XX宿舍,整个宿舍的人员全部来自农村,入大学前身体锻炼的唯一途径就是跑步,对其它技术性运动很不熟悉。进入大学后经同学、老乡、学校等途径的引导,现形成各自的体育爱好。

XX学生口述:3月份,朋友带我去野外爬了次丘陵,休闲性地感受了大自然的清新,让人又释放身心,舒缓疲劳,健康滋养感。自那次后,我经常在宿舍、班级、朋友圈里宣传爬丘陵的好处,结果,我带动了很多人自发性地经常去野外爬丘陵。

[1]魏烨,郭春燕,张中豹.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行为意向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3(12):2865-2867.

[2]胥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长沙市民体育休闲行为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8-47.

[3]王静.杨屹.傅灵菲等.计划行为理论概述[J].健康教育与促进,2011,6(4):290-292.

[4]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8-175.

[5]Sparling,Snow(2008).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 in recent college alumni.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73,200-205.

[6]Trail,D.(2011).The motivation scale for sport consumption: Assessment of the scale’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24,118-137.

[8]马惠娣.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1-198.

猜你喜欢

意向主观信念
为了信念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发光的信念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围墙的信念
对立与存在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