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眼中的中国
2014-12-06吴俊宽
吴俊宽
奔赴巴西采访世界杯之前,这个陌生而充满神秘感的国度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些元素化的碎片拼凑。
印象中的巴西热情似火,动感十足桑巴和刚劲舒展的巴西战舞应该像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一样随处可见。印象中的巴西美女如云,绵长的海岸线上应该遍地都是如名模邦臣般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的比基尼女郎。印象中的巴西危机四伏,走在大街上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碰上端着AK47的悍匪,或是将折叠刀玩得上下翻飞的毛贼。
一段30多小时的旅程结束之后,才发现眼前的巴西与印象中的巴西大相径庭。桑巴与战舞只有节日的盛典上才有缘一见。碧海蓝天下的沙滩上,见到更多的还是毛发旺盛的粗糙汉子以及磨盘屁股水桶腰的泳装大妈。街上见到带枪的都是执勤的警察,唯一撞见过一个抢夺手机的飞贼,还在几十名见义勇为群众的追赶下很快被捉伏法。
人在巴西才明白,多年来通过网络及各类影视作品积累的对于巴西的认知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管中窥豹。而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大部分巴西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见得真章。
“中国制造”全面渗透
在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进行期间,新一批中国制造的轻轨电动车组于7月初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正式投入运营。2009年至今,由3家中国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两次中标里约热内卢州轻轨电动车组项目,前后将为巴方共计提供100列车组。
轻轨电动车组是高端中国产品帮助改善巴西当地民生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今,来自中国的各类产品已出现在与巴西世界杯有关的多个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中:中国的通讯公司为世界杯场馆提供先进通讯设备,保障球迷在现场看球时能通过手机发送数据、共享激情;中国品牌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已大量进入巴西市场,为巴西完成场馆建设提供帮助;中国产廊桥已应用于巴西多个机场……这还不包括如今巴西街头随处可见的各类贴有“Made in China”标签的日用商品。不过,很多巴西低收入的人群对于全面渗透巴西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品却具有一定的误解。
在巴西福塔莱萨市经营箱包生意的华人毛晓敏就介绍说,普通巴西人的消费能力其实不高,更多的时候他们的经济实力只能允许他们选择价格低廉的商品。有时毛先生店里进了质量较好价格也相对较高的商品反而不好卖,最终往往是打折甩卖收场。
“很多巴西人跟我抱怨中国生产的商品质量不好,都是垃圾货。但是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就只能买得起所谓的‘垃圾货,其实我们质量好的东西有的是,价格稍微贵一点很多人就不愿意买了,你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毛先生对于这样的误解显得很无奈。
在很多人抱怨“中国制造”质量不靠谱的同时,大量的巴西商家正极力希望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只是受限于地理上的距离和信息不对称的阻碍,有时往往不得其法。
一位驻巴西多年的同事告诉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巴中企业家论坛”,参加论坛的很多巴西企业家都迫切地希望了解中国,想与中国做生意。但是论坛上竟然还邀请几个美国的所谓专家,大谈中国的情况。如此“二手”的信息不知能给这些巴西企业家们带来怎样的帮助。
“中国节奏”难以理解
1996年高中毕业的毛晓敏只身一人来到了巴西。同大多数踏上南美这片广袤土地的华人一样,白手起家的他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不仅买了车、房,成家立业,还有了自己的店面。
“以前跟我一起背着包走街串巷卖货的巴西人,现在还那样。看我们现在过好了,他们也羡慕。不过,巴西人确实有些懒,不像咱们这么能拼,他们动不动就休假。”提起自己的奋斗史,毛先生一脸的自豪。“在巴西大多数的华人华侨都是自己当老板,来了很久还在给别人打工的少之又少。”
据毛先生介绍,福塔莱萨全城有近千华人华侨,大多数从事零售业,单是在他的店面所在的这条街上就有七、八家华人华侨的店铺。距离他家200多米远的地方,潘先生就开了一家以文具和日用品为主的杂货店。
“中国人和巴西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巴西人太懂得享受生活。”潘先生说,“你看我来巴西这么多年了,也就在福塔莱萨附近转转。而我店里很多的店员一放假就出去旅游,巴西都玩遍了。有的人为了出去玩,还要找我预支工资。”
在巴西接触的不少华人华侨都有相似的观点。很多巴西人很羡慕中国人发家立业的速度,有时甚至会眼红嫉妒,与此同时他们又无法理解和接受中国人的工作节奏,认为中国人有钱舍不得花,工作又太玩命,实在是不懂得生活。在很多天性散漫的巴西人看来,忙忙碌碌的“中国节奏”就像是一种自我摧残的修行,始终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其实不理解“中国节奏”的并不止巴西的普通百姓。巴西和中国同在“金砖”之列,同是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巴西拥有的自然资源比中国更为丰富。但是一方面巴西人羡慕中国的发展速度,喜欢事事与中国作对比,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会以自己熟悉和习惯的节奏去推进国家的发展。
2009年巴西交通部门宣布,计划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赛之前开通连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坎皮纳斯3座城市的高速铁路。而如今世界杯赛已经落幕,计划中的高铁依旧处在理论论证阶段。
曾经有巴西人说,在巴西乘电梯时,按“关门键”的肯定是中国人。其实,巴西有不少电梯根本就没有“关门”的按键,因为在他们看来,抢那几秒钟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面孔”低辨识度
抵达里约热内卢的第一天晚上,我与几个同事吃完晚饭走在回酒店的路上。路边一个露宿街头的女性突然站起身来,伸出双手冲向我们,嘴里大喊着“阿里嘎多!阿里嘎多!(日语中的谢谢)”同行的一位有过巴西驻外经历的记者嘀咕了句脏话,淡淡道:“又把我们当日本人了。”
相同的情况还在萨尔瓦多发生过,一次在街边小店买水,店家小哥看到我脖子上挂着世界杯采访证,用生硬的英语和我攀谈起来:“日本人?”我摇头。“韩国人?”我再摇头。“中国人?”我终于心满意足地点头。没曾想这哥们儿突然怪叫一声,摆出一个李小龙的招牌动作,嘴里兴奋地喊着“Bruce Lee(李小龙)!Bruce Lee!”我无奈地笑笑,估计他对中国的认识也就肤浅地停留在成龙、李小龙的层面了。
在巴西采访世界杯期间,很多同事都和我有过相似的经历,被误认为日本人或者是韩国人。其实这也不能怪巴西人,毕竟在他们看来日本人、韩国人与中国人没什么区别,况且巴西有着大量日本移民,日本和韩国队还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圈,而中国队没有。
巴西人喝什么饮料都要加冰,在累西腓的酒店里向服务员要热水,服务员非常不解,问我要热水干什么?我解释说要喝茶。对方第一反应就问“你是日本人?”在我强调了我喝的是“Chinese Tea(中国茶)”后,对方立即圆场说:“你们中国人比日本人漂亮多了。”
在福塔莱萨的餐厅吃饭,老板看着我们脖子上的记者证,又问我们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我们纠正道:“都不是,是中国人。”老板有些尴尬,说:“你知道,我们这是小地方,我的见识不多,我只知道日本队和韩国队今年参加世界杯了。”在餐毕结账时,老板还特意又过来道歉:“我是真的不太了解中国,刚才不好意思啊。”
其实这位老板大可不必内疚自责,毕竟在大部分没到过中国的巴西人眼里,中国只是个以功夫和熊猫著称的遥远东方国度,就如同我到巴西之前,对巴西的印象只是一些元素化的碎片一样。没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巴西,也没有多少巴西人真正了解中国。(作者供图)
责编:谭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