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语言”开展军事公共外交
2014-12-06苗健
苗健
如何提高我国军事外宣的影响力,树立我军热爱和平、善战必胜的国际形象?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集中大规模策划性宣传如多次抗震救灾、海军亚丁湾护航、叙利亚解除化武护航、“辽宁号”南海演练等,确实为塑造我军形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不断扩展深化,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机会不断增加,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仅仅依靠大规模的、有中国特色的集中宣传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微观化的军事外交合作领域的宣传需求。许许多多的事例都证明了,用中国人的思维向外国人宣传很难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我们必须换位思考,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运用“世界语言”表达我们的军事公共外交理念,展示我军形象,才能强化渗透性宣传。
笔者从2013年起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UNTSO)工作,结合与世界多国军事人员接触所了解的实例试分析如何运用“世界语言”做好军事公共外交工作。
一、学会“世界语言”的“词汇”,增加军事公共外交的亲和力
词汇是语言表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信息的承载主体。词汇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语义的表达。用“世界语言”表述中国军队形象,就是要学会熟练使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乐于听的通用词汇;从实践来看,就是要选择外国人愿意接受的宣传载体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载体,犹如措辞之于文风,或平易近人、或拒人千里,更能体现与其他国家人民平等交流的诚意与智慧。
2013年10月24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UNTSO总部举行了“联合国日”的庆典活动,庆典包含了一个展会,由参与该任务区维和行动的各国自由展示形象。中方展品主要有阐释中国国防政策的宣传卡片、中国军队彝良抗震救灾行动宣传画册、执行多样化任务的中国军队宣传DVD和陈玉先中国画明信片册。
从实际效果来看,到会的各国人员除了对国画风格的明信片稍感兴趣以外,大多都被其他国家展台上丰富的特色美食美酒、民族服装、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品和精美自然人文画册等吸引过去了。很明显,相对于充满说教式的国防政策阐释的卡片等物品来说,充满文化气息的美食与纪念品是更为通俗易懂、更具亲和力的词汇;只有把对方吸引到桌前坐下来,才有可能说得上话,进而展开进一步的交流。
军队的形象背后一定要有国家民族形象的支撑。同样是宣传册,西方国家所呈现的内容也大有不同。没有急于表白的语言和口号,而是一本本展现本国美景、风俗的画册。正如一位丹麦军事观察员所说,“We will succeed if the album gives a better idea for your next travel. ”(如果画册能让人在计划旅游时有个更好的选择,我们就成功了。)成功在哪里?显然,只要你被打动、甚至来我们国家走过看过了,就有可能喜欢上我这个国度;如果内心已经喜欢了,还会排斥我们的宣传吗?
对于根本就不知道彝良在哪里的大多数普通西方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并不是在抗震救灾中体现出来的军民关系,而是解放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军队背后的国家到底是什么面貌?与集中教育相比,善于独立思考的西方人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国防政策”、“军民鱼水”,显然不是具备亲和力的“世界语言”词汇。用他们的逻辑,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爱上我们的美丽国度、善良的人民、悠久的文化,他们自然会对保卫这个国度的军队产生好感。
二、用好“世界语言”的“语法”,增加军事公共外交的渗透力
语法,简而言之就是语言要素的组织规则,其背后体现的是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用“世界语言”表述中国军队形象,就是要掌握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用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巧妙运用如前所述的各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展示我们的形象。从实践来看,很多举手之劳的细节就能大大增加军队形象塑造的效果和渗透力。
在停战监督组织和联黎部队任务区的爱尔兰官兵之间流传着一张战时心理疏导服务宣传卡片。卡片中的心理服务机构CARECALL已经连续15年以上为爱尔兰及英国的海外服役官兵提供免费365×7×24小时的全天候电话心理疏导服务。事实上据了解,其他国家的许多有心理疏导需求的人员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相应的服务。
由于海外服役的官兵远离故土家人,很大比例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或者其他心理不适,因此这种免费的心理疏导服务是十分受欢迎的。CARECALL对服务对象承诺:
You will be listened to; (这里有人倾听你的诉说)
You will not be judged; (这里不会对你加以评判)
You will be matched with a therapist who is fully qualified to help you deal with whatever challenges you are facing, in any aspect of your life; (这里会给你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协助你应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各种挑战)
Confidentiality and your safet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t to us.(我们视你的隐私与安全无上重要)
显然,这种非面对面的免费远程电话心理疏导所代表的服务是西方人十分重视个体存在的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其效果远比我们集中上课或者一名心理师当面服务数百官兵等方式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这在联合国任务区内的众多国家军事人员之间树立了爱尔兰军队关心每一位远在万里之外的士兵的形象。
无独有偶,很多其他西方国家也都定期向在任务区内的服役人员一对一地邮寄包裹,其中除了有国内高级军官亲笔签名的慰问信,还包括换季服装、药品、各种供二次分发的书报杂志、营养品、健身器材、电子设备等等。
对于本国服役官兵能够做到一对一的关爱,是一国国家军队软实力的体现。在多国人员共同工作的环境中,这种国家军队实力正是靠着电话服务、邮件等形式渗透进来,并通过本国在外人员的“二传手”作用传播开去。对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来说,句子的主语落到个人,而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军队”和“国家”则很少直接出现在宣传句式之中。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语法内容之一。
三、把握“世界语言”的“语境”,避免军事外宣的负效应
语境是限定语义的环境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因素都属于语境范畴。用“世界语言”表述中国军队形象,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宣传时机、国际环境、对象文化环境、对象所处立场、对象思维方式等等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使我们宣传的效果最大化、避免负效应。从实践来看,由于不考虑语境因素,导致我们军事外宣的负效应时有发生。
自2013年底以来,香港连续发生冲击解放军驻港部队军营事件,引起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2014年1月初,国内各大媒体几乎同时转载了题为《驻港部队被称“隐形部队”:女兵5年上过一次街》的文章,介绍了我驻港部队严守纪律、对香港人生活没有丝毫影响的实际情况。该文章也同时被国外的媒体不同程度地加以转载。然而当笔者的多名外籍同事了解到此事时,都不约而同地问道:“5年才出一次门,会不会太残忍?”“周边的环境都不熟悉吗?”“一旦有情况,能找对方向吗?”“年轻人5年都只在一个营区里,视野会开阔吗?会不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影响?”
我们认为是严守纪律、保持稳定的明证,在他们的语境下就理解为对人的束缚、并继而可能会产生对我军战斗力和战斗人员素质的怀疑。这篇文章的初衷,原本不应该是对内,而是对外宣传驻港部队的形象。从这个特定角度看,选取5年上一次街的例子是失败的,由于忽视了国内语境和世界语境的不同,反而在外部起到了宣传者所没有想到的负效应。
东西方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我们早就在外宣工作中意识到,但在公共外交的实践环节中却经常忘记。以上的几个例子虽然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军事外交实际往来的接触过程中,往往比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更能够影响他们对于中国军队的看法。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家军事外宣所承载的中国军队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人民所关注的焦点:是“和平崛起”、还是“国强必霸”,军事外宣于公共外交的成败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在中外军事交往多元化、微观化的今天,借助打造国际话语体系,采用渗透性、以小见大、以无声胜有声的军事公共外交方式应当成为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