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新思考

2014-12-0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理论

赵 安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近年来,在我国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创新进程中,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1]。其研究由以往的解释性研究,逐渐转到以遵循科学方法,注重量化分析,体现研究内容的客观性、实证性、务实的实证研究上来。实证研究正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学研究者所接受和运用,一些研究成果也更多地被应用于图书馆决策和管理中。

1 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及地位

1.1 实证研究的特征

实证研究是一种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2]。相对于思辨研究,实证研究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实证研究要求将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让调查和实验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某一假设,即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以证明这些假设的现实性,或通过经验验证找出理论假设的不足,来推动理论向纵深发展[3];其次,由于实证法重视实践,重视调查与实验,其研究过程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此构建出的理论对于图书馆工作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实证性研究的基本研究手段是定量与定性的工具性手段,以问题、数字和量度等事实为主要特征,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进行分析和阐释,遵循事实材料与观点相一致的实证性原则,采用科学的语体,恰如其分地对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客观、清晰、准确、简明扼要的描述,所得到的结论是全面归纳、阐析、评价和高度地概括。

总之,实证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经验事实,并且按照既定步骤,采用特定方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以检验命题或者建立理论学说的科学方法[4]。

1.2 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图书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5]。这一研究目的决定了图书馆学研究命题必须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因此,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如果脱离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然而,在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定性研究和经验判断仍然多于实证性研究[6]。一些研究者在进行探索与研究时缺乏运用调查和实验的手段获取观察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未能很好地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如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学专著和教材,其内容大都仍停留在对一些基本原理的阐述或介绍上,少有结合图书馆实际作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有些理论文章虽然立足点较高,视野也比较开阔,但仍以定性和思辨为主,并且在这些思辨性研究中,还存在着逻辑不严密,随意性强,很少触及现实的空泛问题和弊病。为此,在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应该改变研究方法,即从过分重视一般图书馆学理论、原则的研究转向更多的、面向图书馆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就需要有新的研究方法与之相适应。目前,西方国家十分注重运用可靠性和可行性很强的实证性方法来研究解决图书馆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国际图书馆学研究相比,与我国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相比,图书馆学实证性研究相对沉寂。从总体上看,我国图书馆学实证性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不足。有统计显示:目前,该学科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占样本的84.04%;定量研究仅占样本的15.96%[7],专门针对实证研究方法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耗时费力的实证性研究方法被冷落。有研究者认为,国内的图书馆学研究在方法方面存在着教条和经验主义,思辨倾向较为严重,大都是解释或综述性的文章,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研究方法单一。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这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提高图书馆学研究水平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实证研究方法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大量的实证性研究是发展图书馆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标志[8]。图书馆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图书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实证研究[9],离开对图书馆的实证研究,既不能说明图书馆的生产、发展的实现过程,也不能真正认识图书馆的本质,自然也就不能达到图书馆学理论为图书馆实践服务的目的。反之,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大量的科学实证性研究来支撑。不管是从现实状况还是从内在条件来看,我们都有必要加强对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实证性研究的关注和应用。

2 我国图书馆学实证性研究现状剖析

随着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和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形成了多元化格局,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更是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的状况。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03-2012年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发文情况,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近十年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发展脉络。

2.1 理论性研究方面

2004年开始有了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为篇名的文章。这些文章从理论、意义、方法等方面对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且文章的数量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年增加。通过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图书馆学+实证分析”、“图书情报学+实证研究”和“图书情报学 +实证分析”为篇名,检得2003—2012年学术刊物共发表了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类论文44篇。这期间,经历了从无(2003年及以前)到有(2004—2006年)到快速增长(2008—2009年)再到稳步增长(2011—2012年)四个不同阶段。上述文章总被引用次数达390次,平均每篇被引8.8次,其中邱均平等《1999—2008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一文被引次数最多,达50次。由此可以看出,近十年图书馆学研究者们逐渐开始注重将实证性研究方法应用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再向前追溯,1983—2002年的二十年中对该类文献的检索结果为零。2003年、2007年没有相关文章发表,说明2003年之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尚未起步,2007年有个短暂的停滞、思考,2008年起突然拉升,成为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转折年,这之后的几年呈波浪式起伏状态,2011年达峰值。如图1所示。

图1 2003—2012年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发文走势图

2.2 应用性研究方面

笔者对同一时期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工作与实践研究中具体应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以“图书馆+实证研究”、“图书馆+实证分析”、“图书情报+实证研究”和“图书情报+实证分析”为篇名进行检索,得到的数据显示:2003-2012年该类文章数量增长十分迅速,10年发文达343篇,从2009年开始,通过实证研究与分析来阐述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文章数量大幅增加,而1983-2002年仅1996年有1篇。与理论性研究发展情况相比较,在图书馆实践研究中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者更多,且呈逐年上升、稳步增长的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2003-2012年图书馆实证研究发文走势图

2.3 研究方法的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等[10]。据笔者统计,2003-2012年,所发表的关于论述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文章共有227篇,但其中论述图书馆学实证性研究方法的文章仅为12篇。尽管近十年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我国图书馆学界对研究方法的研究情况来看,实证性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中所占的比例,无论其发文数量还是质量均处在较低的水平,与同期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发文总量相比,不足20%。与1983-2002年相比,不足1%。

2.4 学术专著方面

笔者通过超星数字图书检索,得到书名冠以“实证研究”的图书,如“《传播学实证研究——假设检验与理论建构》、《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等共有366种,而同期图书馆学类书名冠以“实证研究”的图书检索结果则为零。由此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尚缺少对图书馆学实证性研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实证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图书馆学研究者的广泛接纳和应用,而其他学科的实证性研究已领先于图书馆学。

2.5 两种刊物发文情况的比较

《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是我国图书馆学界学术影响大、质量高的权威性期刊,为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图书馆学在实证性研究方面的发文情况,笔者以这两种期刊为样本,对2003-2012年间刊发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及实证性研究文献情况进行了统计。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的1227篇文章中论述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类的文章为67篇,其中篇名显示有“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文章有16篇(含情报学),占研究方法类发文总数的23.9%。在《大学图书馆学报》的1409篇论文中,论述研究方法类的文章为54篇,其中篇名显示有“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文章有23篇(含情报学),占方法类研究文章总数的42.6%。上述文献尽管不足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状况和存在问题,但至少可以管中窥豹,说明在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中还是缺乏实证性的定量研究。

通过以上统计不难看出,我国图书馆学的实证性研究始于本世纪初,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证研究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学界学者所采用。

3 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现状,无论在发文数量、研究深度,还是成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认识上的误区,均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3.1 数量少,水平低

勿庸讳言,目前图书馆学实证性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尚存在比重偏低、增长趋势缓慢、总体水平不高的现象。在研究方式上量的研究较多,质的研究较少,给人以“重定量、轻定性”,为调查而调查的感觉。

3.2 理论框架不明

图书馆学是一门着重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应有科学的方法来支撑,要有大量的、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实践数据来充实其基础理论。然而,目前许多实证性研究论文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以待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进行检验的理论背景、假设或出发点,多数研究论文从头至尾看不出有什么理论作指导和支持,效度分析不够,缺乏能够有效运用实证性方法来验证自己理论假设的研究成果,致使研究的层次和研究结论的意义受到限制。事实上,在提出问题、收集素材、分析材料、做出结论的任何一个步骤背后,都离不开理论和思辨的引导支撑。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证性研究是难以进行的。

3.3 为方法而方法

当前一些实证性研究论文过分强调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的使用,有为方法而方法的倾向。给人以实证研究只需有大量的数据资料,经过相关性分析和处理就可以完成的感觉。因而一些研究者往往停留在较简单、较基本的描述统计层次,注重资料的定量分析,对于其他更深入的统计分析方法,特别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则很少使用。缺乏以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研究目的的需要为前提,采用某种方法论进行研究,造成了有“实证”而无“研究”的现象,反映出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3.4 为数据而数据

通过查阅近年来图书馆学论文,常常满眼尽是百分比、数据和图表。许多以实证研究面目出现的文章多以调查报告为主要形式,把实证研究简化为问卷抽样调查,或以大量篇幅展示数据,再对数据的意义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与分析,最后进行一个总结,给人以“数据当家”感觉。

3.5 数据获取困难,不够真实准确

首先是图书馆学研究型数据库、案例库的缺乏,研究成果共享机制的不完善,致使研究者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得所需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其次是实证研究,特别是采用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相对于文本分析,有统计数据分析耗时较长,耗资较大,研究者因研究经费有限,加之急功近利心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理论脱离实际,数据不够真实准确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证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6 缺乏系统训练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在理论演绎方面和基础理论开拓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缺乏实证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从而使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少有进行实证操作与研究的能力,造成本专业的学生在概念演绎与理论分析上见长,却缺乏科学的实证思维方式,这也是图书馆学教学与科研需要面对的问题。

4 需要改进与提高之处

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是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它能够超越传统经验式的经典方法,追求客观性、可靠性和精确度,追求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的结合,是促使图书馆学研究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11]。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者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4.1 提高研究的应用水平

实证性研究的根本作用在于应用。首先,在实证性研究的质上,不应存在没有事实基础的主观臆想和经验总结的研究结论。任何实证性研究都必须在质的方面有事实根据,通过研究者全面的概念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及高度的抽象概括来获得对图书馆的新认识。其次,不应有缺乏理论的实证性研究。当前许多实证性研究缺乏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进行检验的理论假设,许多研究论文从头至尾看不出有什么理论作指导,成果的研究质量不高,价值不大。

4.2 注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要注重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而不能仅限于某一种研究方法,要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使两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综合优势[12]。增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排除思辨的形而上学的武断态度,基于客观的事实,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更加精确地探讨图书馆这一事物的发展状况。

4.3 切忌“数据当家”

实证研究并非只限于事实和数据分析,更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不能说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些数据、事实或事例就是实证研究了,数据当家式的实证研究,与学界推崇的实证研究有着很大的距离。在研究中,样本量越小,样本间的间隔便越大,“马赛克拼图”的颗粒就越粗,得到的结果就越不准确,越缺乏参考使用价值[13]。

4.4 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

图书馆学实证研究通过对图书馆学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获得了关于该事物较为翔实、客观的事实材料,得出了很多结论,但还应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中,使实证研究真正为实践服务。

5 结语

方法论是研究者理论思维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工具,一种方法论的缺失所反映出来的有可能是一种理论上的“贫血症”。我们应该看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探讨和实践。以实践性、应用性为显著特征的图书馆学,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其研究中更符合学术研究的要求,更好地体现研究本身的严谨性和科学精神。

[1]王 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去抽象化”研究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2):

[2]倪 进.论中国书画鉴定学的研究方法[J].东南文化,2010,(4).

[3]马玉杰,赵淑芳.中国档案学实证研究范式浅论[J].兰台世界,2010,(12).

[4]樊崇义,夏 红.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5).

[5]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主要不同有哪些[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2014-03-13.

[6]高淑琴.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若干概念及应用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2,(1):

[7]赵 微,徐建华,俞碧飏.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6).

[8]李 慧.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的科学运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

[9]刘 宇,叶继元,袁曦临.实证缺失的中国图书馆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20

[10]研究方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12-07-17.

[11]钱佳平,竺海康.深入开展用户研究,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4).

[12]姜淑梅.关于成就动机实证性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13]刘宏森.“数据当家”与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理论
2023 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