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中长跑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4-12-06杨亚玲
杨亚玲
(河南警察学院警体部 河南郑州 450046)
在运动项目里,中长跑能够锻炼运动员的耐力及意志力,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上,也是一个复杂性的教材。尽管一直以来很多一线老师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并获得了不少进展,不过并没有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的教学现况来看,很多大学生对中长跑的理解仅仅是短期运动,而在训练的重点上,也是思考该如何应付考试,因此当成绩及格之后,就不再管了。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有些侥幸的心理,认为考试时咬咬牙就可以完成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可以看出大学生没有健康意识及长远计划,这阻碍了体育教学上的任务计划的开展。针对大学生这种抵制的情绪及消极的心理,参与高校体育研究者在制定一些应急制度的时候无法更好的完成,传统教育理念也影响着当前的教学方式。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也没有系统的科学理念,对于学生的练习量有时候会超越学生的耐受素质及心理承受范围。盲目的追求教学计划,甚至还有个别老师选择一些暴力手段来限制大学生训练,这些都造成了体育教材在教与学形成的矛盾处境。
1 中长跑教学在高校中突出的关键问题
1.1 教学目标模糊
体育专业设立是为了教育出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老师,因此在培养老师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是最关键的,而学习基础知识、运动技术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前提,有目的地增强技术水平对于影响在校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中长跑教育,主要评价指标技术与运动成绩,但这会对在校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田径专业甚至整个体育专业的培养造成负面作用。
1.2 教学任务受到限制
中长跑的教学计划重视技术性、竞争性、模糊性的运动技能、技术与健康的联系,却轻视技术和技能的关系。这会让大学生提起中长跑而害怕,虽然一定要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但也要从根本上增强在校生的执教能力。
1.3 教学方式单一
现今教学技术日益成熟,不过对于中长跑教学来说,依旧在讲解、示范、连续训练、引导纠正上徘徊,注重统一化、规格化,但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引,关注“三基”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及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技术、技能上有所收获,但是对动作基理、教育手段上的理解不是很全面,甚至在思想品德及情感体验上更差劲,考虑教学条件及教师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水平限制,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技术,这会降低教学效果,同时阻碍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学习。
1.4 教学模式死板
体育师范院校的教学方式受到传统固有的观念的影响,也就是老师是教学中的掌控者,开展教学科研说是单一性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而师生间就存在这种“僵硬”的传递联系。课堂上按照准备活动、解说、演示、组织、口令教导、训练、辅导改正、放松、归纳、安排任务、整理器材这个流程来开展的,老师并不是教学的中心,却是掌控者;学生不是教学中的关键,而是顺从者,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来说,与现今教学需求相违背,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是有负面影响的。
2 解决的方法
2.1 强化思想教育
思想主宰着行动,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是统一学习及实践行动的过程。对于高校的中长跑教育来说,要意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对全体大学生提出基础要求,教育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高校体育老师在中长跑教学上推动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最棘手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要让大学生明白参与长跑训练不仅锻炼身体、强身健体、培养坚强的毅力、塑造个性化特点,同时也可以防治某些疾病,需要长期训练。二是要让大学生明白中长跑在训练时不会受到场地或器材的影响,属于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低成本体育训练。三是要让大学生明白中长跑是衡量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可以对身体健康状况监控。四是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参与中长跑训练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坚持和体验。有规律性的了解,影响了大学生在中长跑的认识上无法一下理解,因此对于高校的体育老师来说,推动思想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意识到思想教育的连续性,同时也要重视反复性。而想要通过一两次教学就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清楚认识是不现实的。在大学校园这种特殊育人的环境中,慢慢地增进思想教育的进程和内容,是高校体育教育者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方法。
2.2 丰富中长跑教学内容体制
对于教学方式要注重个性与多样化,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理解技能、战术,并主动利用一切时间参与锻炼、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力及养成努力刻苦、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满足社会需求。这种方法是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2.3 提高安全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要考虑到安全因素,这是中长跑教学中无法忽视的问题。第一,要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出现教育事故的严重性,提高警惕,杜绝马虎大意。上体育课需要在室外进行,遇到一些干扰情况就多一些,如果不留意的话就可能出现事故。在中长跑教学中遇到意外事故,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安排,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第二,要全面考虑出现事故的原因,做好针对性预防。在中长跑教学开始之前,要注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有疾病并且无法做中长跑训练的学生要做好康复联系。中长跑训练时基本上是在野外开展的,要对交通及路况提前做好了解。在总结事故原因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生理不适的情况出现,要让学生清楚了解一些“极点”、胸肋痛、肌肉痛的正常生理变化。第三,要安排大学生做好跑前准备活动、跑中调适及跑后整理等活动技巧。跑前准备是中长跑训练时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指四肢、内脏及心理上的全面准备,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意外的出现。跑中调适可以说是健康跑步的一个首要前提,在跑步的过程中,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感觉,自我调整呼吸及跑速。跑后整理指的是中长跑结束后对在四肢、内脏及心理上调理恢复。这个环节不容易受到广大师生的注意,加上认识不足的原因,如果出现“急刹车”式的调理恢复的话,会对身体造成隐形伤害的。正确的跑后整理的方法是:跑后10min内要坚持走深呼吸、慢跑、慢走的放松训练,在跑后半小时后要避免进食。
2.4 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行为是有不错的引导效果,它是指对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估。参与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老师和学生,要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双向评价。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在某种作用上来看的话,学生得到的学习收获是可以衡量老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高校的中长跑教学评价中,开展大学生学习效果调查评价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开展高校的中长跑教学,当前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选择的方法是最传统的考试方法,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核心是老师。不过在评价中基本上是结合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于老师来说,会根据标志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工作,这样就忽视了教材及学习对象还有实际教学需要的影响,就会导致中长跑教学形成一个体能锻炼,把这个训练当做体能考核的过关测试。对于这种评价方法来说,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运动素质,而学生看重的是自己的考试分数,如果师生均把达到考试要求当做教学的目的的话,就会对影响到师生感情、态度、能力等一些非智力性的因素的积极效果,对中长跑教学的改革及提高大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缺乏动力。因此正确的评价方式是:将定量和定性统一起来,对老师和大学生都进行评价,这样既重视最终的评价结果,而且也注重教学过程的效果。在开展评价的时候,一要在评价学习的指标上对定量评价有个明确的认识,要最大化地降低定量成绩所占的比重。由于大学生在身形及体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进步不是同步的,若仅用定量指标来衡量成绩的话,有些学生不努力就可以达到优秀,但是有的学生再努力也很难及格。二要对中长跑的运动行为能力进行重点评价。这个目的是为了评价大学生是否学会在中长跑训练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开展评价的过程当中,一要关注对行为态度的评价;二是要关注对教学过程的衡量评估;三是要增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特点。即:在进行评价的主体阶段,要衡量对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结果;而在评价的内容上来看,也要考虑身体检测、生理检测、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技能和达标状况等;对于评价的指标来看,要做到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统一;对于评价方法来看,要对大学生在中长跑的成绩上给予评估,同时也要选择一些和评价没有关系但是又可以起到合理性反馈效果的评价方法,而对于结果和过程的双重性评价指标来说,对选拔及鉴别功能进行淡化,同时增进了激励和发展的性能,某种情况上消除了一考定终身的不足,这不仅可以推动中长跑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对中长跑健身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促进大学生在中长跑运动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1]周广仁.普通高校中长跑教学的现状与创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0(16).
[2]秦纪强,陶运三.对高校中长跑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创新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姚磊.普通高校中长跑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