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武当纯阳拳的发展与策略研究

2014-12-06邵慧明李维靖陈凤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8期
关键词:武当文化遗产物质

邵慧明 李维靖 陈凤俊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武当纯阳拳的发展与策略研究

邵慧明 李维靖 陈凤俊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纯阳拳进行研究也有其意义与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当纯阳拳的起源、流变、特征、文化内涵、传播价值、传承现状及问题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充分的挖掘与整理,完善理论,反映现代社会环境中武当纯阳拳的真实生存境遇,并提出更适合武当纯阳拳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为武当纯阳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为湖北经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当纯阳拳 发展策略

1 绪论

1.1选题依据

当今这个社会,发展迅猛,现代化、迅速化、多元化齐头并进,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忽略。一个号称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我们的民族终将会因失去文化的承载和维系变得肤浅不堪,这将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经济越是全球化,文化越需本土化,多样的文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应避免文化的单一,做到传承与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让当代人认识和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下一代传承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因此,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纯阳拳进行研究已势在必行。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9年纯阳拳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己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纯阳拳,虽然文化局己经开展了对其的保护,但是目前的保护还不够,要真正发展和弘扬纯阳拳,我们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充分的挖掘与整理,从而不断完善理论与推动实践。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的基础上,获得武当纯阳拳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策略,这将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当纯阳拳,从而有助于促进武当纯阳拳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也为湖北经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

1.3基本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代相传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所处环境和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我国国务院在2005年结合我国国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2 武当纯阳拳概述

武当纯阳拳之前不叫纯阳拳,叫八部纯阳,是后来湖北体委改为此名。其起源是由纯阳祖师吕洞宾集老子的《道德经》、列子的《清虚经》、庄子的《南华经》以及《周易》的丹经思想、又上承东汉时代正统道家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丹法为道统,创立了丹经练养之道,而流传与后世。

自纯阳祖师后,其弟子守“道不轻传”之训,仅将八部纯阳之法授观内知客一级道人,仅传人独具纯阳秘术。直到现在,武当内家纯阳拳始由道家传于民间。

纯阳拳通过“归、沉、聚、守、还、抱、蓄、静”八字秘诀之功,运用“起顿、吞吐、旋转、穿翻、缠绕、滚化、循抚、圆活”八法,练成“精、气、神、韵、灵、性、积、养”八字功德,是为八部纯阳。其穿缠九宫、破走八卦、安定五行,循三圆六部九字归一法,按九宫八卦五行之象环环相套,相生相克,无始无终。从行拳运动中坤阴之气,炼养纯阳之精,其理契合阴阳五行之变,为练气养气之功夫拳。

武当纯阳拳的文化内涵,包括道教思想、内容体系、技术与攻防。其传播价值有文化价值、技击价值和养生价值,是一项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武当纯阳拳传承过程中的问题

3.1传承人及传承队伍有生计后顾之忧

武当纯阳拳传承队伍是庞大的。但其传播工作对于传承人及传承队伍是有后顾之忧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传承人汪兆辉先生,平时主要忙于纯阳拳的传播与教学工作。因为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地政府给其每年2000元的拨款,而从实际了解到,汪先生的很多活动都是自己及团队集资进行的,没有资金,活动便难以开展。其嫡传二十四代弟子汪俊,是汪先生的儿子,从小跟随刘理航师爷及父亲学练武当纯阳拳,其造诣颇高,但迫于生计只得以从事其他行业,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纯阳拳的传承工作,只有在工作之余才能进行传播工作,这是极不利于纯阳拳的传承的。如果传承人有后顾之忧,就不能全心将传承工作做好,传承人都无暇自顾,纯阳拳也将面临生存与传承危机。

所以,要想纯阳拳更好的传承,必须处理好传承人及传承队伍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传承人及其队伍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武当纯阳拳的传承工作,才能更好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发扬光大。

3.2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武当纯阳拳的传承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不仅在全国乃至各地各大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发表多篇著作,还成立武术协会分会,硕果累累。但在纯阳拳传承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其专业传播人才是极其缺乏的,有点势单力薄。汪兆辉先生年岁已高,不懂传播网站的管理与设计,其子汪俊迫于生计,传承精力有限,传播中心教学工作主要靠汪兆辉先生及其子汪俊和传播中心秘书长张全荣老师负责。对于传播网站的管理与设计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等工作缺乏专业人才的参与。

3.3场地设施有限,资金辅助不足

纯阳拳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没有经济的支持,任何发展都很艰难。虽然有关部门也对纯阳拳的传承活动提供资金帮助,但活动经费依然是有限的。据武当传承人汪兆辉老师介绍,传承活动资金很多都是自己团队内部出资,就连传承场地都是自己团队出资租用,几乎什么事情都是依靠团队自行解决。要传播就得组织活动,组织活动就得有一定的经济开销,如场地租金、教材、宣传等等,如这些经济开销无人拿出,势必影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显然就会影响纯阳拳的宣传与传播。就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联谊会活动的开展来说,其经济开销都是各个弟子及学练者自己集资举办的,否则,没经济基础,没组织安排,就不会有活动的开展,就不会有交流与宣传的机会。如果资金充足,传承人势必放手去积极大力开展各种宣传与传播活动,从而有助于纯阳拳的传承与发展。

3.4政府重视但地方部门重视不够

武当纯阳拳作为湖北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已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部门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没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的发展尽力为之,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的宣传,实质对纯阳拳的价值认识并不深刻,对传承工作只是唱高调,说起来重要,具体落实到位却不见实际行动。国家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但实际落实到地方政府,执行力就大大减小了。如武当纯阳拳的一些宣传与传播活动,都是其传承队伍自行举办的,没有上级政府领导愿意参与,这表明地方领导不够重视,传承队伍显得孤军奋战,势单力薄,这对纯阳拳的传承与发展是不利的。

3.5缺乏足够外部交流,宣传工作有待完善

武当纯阳拳的交流活动虽有,但依然比较缺乏。据汪兆辉老师介绍,纯阳拳参加过香港国际武术节、武当武术节、“非遗”日表演以及武当山每年的比赛,交流主要是内部自己组织的交流活动。其宣传活动方面,虽已有媒体对纯阳拳进行过采访与报导,但宣传工作任然做得不够。其传播网站虽已开通,但其网络的管理与设计有欠科学,大大降低了纯阳拳宣传力度与效果。

3.6传播对象有限,方法单一

武当纯阳拳不仅得到体委的支持,还积极配合各项宣传与传播工作,不仅录制教学光碟发行于海内外,同时深入研究出版著作,全面介绍武当纯阳拳,传播道家武术文化,还积极申请非遗保护,进行网上传播,建立传播中心,广泛接待国内外爱武人士,积极举办联谊会,扩大宣传与传播力度。这一切传播活动为武当纯阳拳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其传播活动依然存在局限。传播对象有限,方法单一,主要传播于附近居民及专程到访学习者,没有积极打入医院与文体局,高校传播只是昙花一现,真正融入高校或者说被高校接纳对于现在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

4 武当纯阳拳的发展策略

4.1将传承工作与事业合为一体

只有解决了其后顾之忧,将传承工作与事业合为一体才能确保传承人及传承队伍全心投入纯阳拳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如武当纯阳拳的传播中心,可以由政府提供场地与资金让传承人及传承队伍组织开展传播活动,并设置传播需求职位,发放工资,这样传承人及队伍就可以把传播纯阳拳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既解决了生计问题,又有利于纯阳拳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作为传承人,应以现代人理解的方式传播,不断提升思想与能力,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

4.2积极培养传承骨干,依据不同教学对象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扩大专业人才,积极培养传承骨干和后备力量。无论是武当纯阳拳的宣传与传播工作,还是管理与教学工作,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如传播网站的管理与设计,在内容与版块的设计不够科学,不够清晰与完整,此时就需要这种网络人才科学合理设计与完整传播网站。由于有能力教学的合格老师人数不多,精力有限,因此,应积极培养人品好有潜力的人才作为传承骨干和后备力量,以及教材的编写等都需要专业人士编排与筛选。

还有学练者存在各种差异,不仅有年龄的差异还有需求的差异,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中年人,有的是青年人,有的是健康者,有的是患病者。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设置不同教学内容与方法,使纯阳拳受益于更多民众,经久不衰。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来科学处理。

4.3建立室内或露天玻璃顶练功场地,加大资金辅助

政府应出资建立武当纯阳拳的传播与炼养馆,如室内或露天玻璃顶练功房,一来可以免于天气影响学练活动,二来可以招收学员与组织比赛,适当收取费用,既可以缓解政府支援的压力,又可作为炼养馆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传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任何一个事情的开展都需要资金支持,如纯阳拳的传承场地需要租金、器材需要购买、宣传与活动需要经费等等这些如果都需要传承人及其团队自己出资,其传承工作是十分艰难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纯阳拳已经得到认可与保护,资金辅助支持肯定是有的,只是目前辅助力量太小,连传承的一些基本物质基础辅助资金都没有做到位,所以,资金的辅助应该加大,首先解决一些基本的物质辅助。

4.4加强对各级地方部门的管理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持肯定与支持态度的,以上对武当纯阳拳的支持与认可足以证明。可是落实到地方相关部门,其支持与扶持的力度就大大减小了,这与地方部门的认识有一定关系,也与政府对各级地方部门的管理有关系。如果每一个上级部门都对下级部门严格要求与落实相关保护与扶持工作,各级地方部门也会在思想与态度上严肃面对非物质文虎遗产武当纯阳拳的保护与扶持工作。而各级地方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武当纯阳拳的认识,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的传承进献力量。

4.5通过巡演宣讲表演比赛促进宣传;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网络建设

纯阳拳的传承需要宣传工作,只有大家都知道这个拳,并认识到其独特魅力,才会有加入其传承队伍的可能。所以武当纯阳拳必须多抛头露面,多进行巡演、宣讲,多举行表演、比赛等交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纯阳拳的发扬。

纯阳拳要发展,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以前因纯阳拳单传秘授勿传于外,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是个开放的时代,纯阳拳只有走出来,面向大众,才能避免失传并获得新的发展。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习惯在电视、电脑前享受新的文化信息,纯阳拳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录制纪录片和教授视频,流传于电视、网络等视频工具,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网络传播建设。多组织活动,联系媒体进行录制与报导,一方面可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另一方面扩大了其知名度与宣传力度。同时,完善与加强网络传播建设,不仅可以永久记录传承活动,还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多渠道了解其动态与魅力,从而受益于广大民众。

4.6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加强与学校、医院、文体局的交流与合作

武当纯阳拳的传承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积极开展传承工作,加强与学校、医院、文体局的交流与合作。学校是教育的摇篮,积聚了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如果传承工作能成功进入学校,那将会使武当纯阳拳的传承经久不衰,生命之河长流。武当纯阳拳的养生治病功效已被认可,如此可以与医院合作,对病人进行全面疗养,其健身效果绝对比单纯医院治疗效果要好。这样不仅受益于广大伤病患者,同时实现了武当纯阳拳的传播价值,有利于传承与发展。文体局会进行各种文化宣传与组织体育活动,加强与文体局的交流与合作,一来可以丰富文体局各种组织活动,二来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宣传自己,扩大纯阳拳的影响,为其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文.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李世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与规范问题[J].学习与实践,2006(9).

[3]张胜.武当纯阳拳养生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G85

A

2095-2813(2014)10(a)-0142-02

猜你喜欢

武当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武当佳境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