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
2014-12-06赵苏喆
赵苏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55)
探寻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
赵苏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55)
在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今天,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如何。为理清这个脉络,本文从多层次剖析了两者的本质特征及其内部体系,进而得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要求,目的在于普及全民健身,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全民健身 终身体育 联系
“终身体育”思想,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的提出与世界性的健康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把世界性的健身运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北欧、西欧、北美和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已达到总人口的70%以上,基本上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规模的态势[1]。在这种巨浪的冲击下,我国于1995年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在整个社会普及和推广群众体育活动,使全体国民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理清这个脉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多层次剖析
1.1本质
“全民健身”这个词,是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使用的。究其本源,“全民健身”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口号、一种观点,意在推动群众体育的推广和普及,赋予全体公民参与体育的一种权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健身的本质就在于动员全体国民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终身体育脱胎于终身教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尽管目前对终身体育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但其本质就是持续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讲,“全民健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终身体育的实现。
1.2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判断不同事物之间差异的一项重要指标,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全民健身,是国家提倡的一项计划,其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的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终身体育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是相同的。
1.3结构体系
全民健身是国家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很显然它的结构体系也是很广泛的,包括上至国家领导下至贫民百姓,以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团体、各种组织和各个部门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因此其结构体系不仅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体育,还包括婴幼儿体育、学前体育、成年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特殊时期的体育和残疾人的体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1.4内容
无论“全民健身”是一种口号、一种观点也好,终身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教育也好,既然二者在价值取向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建设人的身体而存在,那么实现这种价值的方法、手段也应是一致的,所以它们的内容也必是一致的。
1.5管理体系
“全民健身”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它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作为直接承担组织任务的职能机构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个人关系密切,但也离不开群体的支持,主要是依托社会的各种群众性的社团组织和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体系等。由此可以看出,终身体育的管理比较细化,属于微观层次,而全民健身的管理粗放,属于宏观层次。
2 内在联系
2.1全民健身是终身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剖析,如果再将终身体育仅理解为个人体育价值观影响的主观作用,那是不够的、是片面的。终身体育体现了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有机统一。在纵向上,即从个人角度来讲,体育贯穿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实现从胎儿到老年期的整个体育过程。在横向上,即从社会角度来讲,包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根据人体生长发育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所从事的工作、职业特点及所处的环境,采取积极的体育手段,有效地发展身体,实现了个人和社会体育的统一[2]。而我们所倡导的全民健身正是这种社会意义上的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第七条指出:“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这正说明了全民健身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内涵,成为终身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2.2全民健身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大的社会环境
随着世界体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和推行这方面的计划。如美国的《2000年最佳健康人计划》,日本的《迈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策略》,澳大利亚的《生命在于运动》,德国的《健身130全民体育健身计划》,韩国的《小老虎体育健身计划》[1]及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等,这说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正在蓬勃兴起,一人动,健一人;全民动,则人人健。在这样的氛围下,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3 实现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全民健身能给亿万人民带来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到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因此,全体公民应加深对体育的认识,要抛弃体育就是学校体育的传统观念,那种只面向少数人,单一的正规化学校体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思想,远远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人人随时随地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和身体锻炼的义务。物质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丰富了,还得有健康的体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要认识到体育不仅是消费,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个人健康投资,应该鼓励和提倡这种观念。
3.2进一步完善各种组织和工作机制
我国的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组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管理工作复杂,它的有效运作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组织网络系统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但目前群众体育体制不仅机构不完善,而且制度法规单一,组织管理松散,相当数量从事锻炼的群众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因此,要大力促进组织完善和加快立法的进程,同时加强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调度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部门责任,整合各方资源,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保障,进而促进终身体育的实现。
3.3加快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进程
要实现全民健身,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场地设施是基础,必须让大众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场地参加体育活动。我国在体育场地设施的设置上长期处于资源不足的状态,政府在增加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公共开放的政策。根据浙江省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可以发现,学校是体育场馆、设施较为集中的地方,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74.3%[3]。因此在保证校园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地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另有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应推进开放的进程,实现国家体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4]。
3.4加强宣传教育
终身体育是个人意愿的表达,而全民健身是整体人的表述,只有个体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才有可能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因此,在考虑到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方便可行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转化为自觉行动。为此可由学校的、社会的体育组织、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它的有关社会机构,通过报刊、杂志、电视、报纸、电台、竞赛、有奖活动等各种宣传形式,对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加以宏观指导和宣传,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身体锻炼。
3.5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运动是一门科学,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科学锻炼,增强体质。因此在发展全民健身和实现终身体育的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们的社会指导员不仅数量少,而且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因此需要建设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为培训等工作提供保障。同时高等学校应支持体育教师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开展作出贡献。
[1]李瑞年.试论全民健身[J].体育科学,1998(5):21-23.
[2]樊临虎,刘新民.终身体育与未来学校体育的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2):15-18.
[3]张启平,陶贤彪.论终身体育观与全民健身运动[J].浙江体育科学,1998(3):52-54.
[4]谢广祥.全民健身是民生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2-04-19.
G807.3
A
2095-2813(2014)10(a)-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