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研究①
2014-12-06焦豪杰刘小明许思毛
焦豪杰 刘小明 许思毛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结晶。在广西这块红土地上,壮族祖先经过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它是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它产生于民间,吸收民间土壤的丰富养料,呈现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使得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走向消亡。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进行分析,旨在促使其持续发展。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现状
1.1 缺乏保护意识
在经济国际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奥运会、亚运会、职业体育、竞技体育。红水河流域发展缓慢,思想闭塞,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许多人包括体育工作者本身,都认识不到红水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趋势日益恶化,只是将更多的精力和重点都放在了发展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而很少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识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盲目乐观,无动于衷,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缺乏危机感和民族使命感,任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自生自灭。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由于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社会的舆论监督不足,制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法制法规相对于滞后,没有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性出发,一味的照搬旧制度、旧体系,有的细节项目更是“无法可依”,这不仅影响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将阻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创新。
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缺乏
由于广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较少,缺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后备人才,至今还未针对广西的客观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导致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人传承,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无人开展,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体育将在我们这一代消失,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是空谈,红水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欠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策略
2.1 制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法律和法规
国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根据广西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创立、修改、废除部分政策法规,与时俱进,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法制是保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惠民政策。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在日新月异更替的今天,缺乏法律给予的保护,很多文化现象和专利项目得不到重视,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国家可通过宏观调控和社会功能这些渠道进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寻,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2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保护
传承人来自于民间,融于民间基层的体育文化活动者,却通常具有过人的传统技艺和和对传统体育的无比热衷,并且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发挥着核心和骨干的带头作用。对于具有特殊技艺的传统体育传承人,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制订一些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政策,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档案,给予其一定的合法地位和福利待遇,关心其生活的困难和健康,提高其社会地位。对于具有高超传统体育技艺的老人,政府应鼓励其将自身的技艺以开办培训班,免费招收学徒这样的形式进行传授,鼓励青少年主动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技艺。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发挥其天然的优势,切实帮助传统体育传承人解决在传承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的传授技艺,保障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好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工作。
2.3 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存于乡土的原生态环境中,充分延续着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和娱乐情趣的需求。都市体育的多元文化与传统体育的乡土文化显得格格不入,现代快速、流动、紧凑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回归到最初的生态环境,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协会,这些地方性和民间性的保护组织可以发挥骨干、核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指导和组织各项活动,挖掘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也可设立“民族传统体育原生态环境保护基地”,定期进行经费的划拨,定期进行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展示,进行原生态传统体育的表演,进行原生态传统体育的竞赛,让群众感受到原始传统体育的魅力。
2.4 积极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
赛事的举办能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契机。首先,要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一些具有广泛群众性基础和老少皆宜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适当的修改,以符合人们的生理特点和开展的可行性,把部分具有封建意义和亚健康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改和删除,确定发展的主要项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抓住传统体育发展的机遇,可以定时举办一些国内外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国际强队的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内的普及。利用比赛的宣传力度和号召力度,开拓国内市场,吸引人们到现场去观看,这不仅刺激了地方的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还激发了人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人民群众体育消费的能力,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2.5 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开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不仅可以继承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而且在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体育的知识不断的在传统体育项目上进行创新,完善的发展,同时也要针对性的传统体育在学校中开展。第一,合理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学校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是开发成果验证的主要场所。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二,合理降低传统体育项目的难度。对现有的传统运动项目进行改造,重要的是要以整体健康观为指导。运动项目的改造应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6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将这些具有健身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一方面,把具有健身价值且简便易行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推广,坚持民族传统体育和主流体育和谐发展,坚持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以全民健身纲要作为指导思想,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地方体育组织的协助,统筹安排,开展、办好、做实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培训一批理论基础过硬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基层体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可能进行体育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健康讲座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而满足全民健身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需求。
[1]颜下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和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4(9):13-15.
[2]刘靖南,李贤军,黄建团.广西红水河民族传统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93-98.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2011-2015)年[R].2011.
[4]胡小明,赵炳南.民族体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73-75.
[6]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