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训练相关研究及实践成果

2014-12-06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4期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竞技

● 宇 辑

功能训练相关研究及实践成果

● 宇 辑

一个运动训练团队成绩的提高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能训练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高效的体能训练,体育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难以保证。我国对体能训练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人们对项目的特征、规律,以及体能在不同项目或个体中( 运动员或运动队) 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不同项群、项目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还未建立,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学体系构架。

近10余年来,在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高水平职业体育运动队中,广泛采用了身体功能训练(包含动作模式训练、伤病预防训练、恢复再生训练等)的方法,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效率提高、竞技能力提升及运动寿命延长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身体功能训练也成为当前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身体功能训练是在对运动员身体技能测试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人体的做功效率、预防伤病及促进伤病康复,进而达到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近年来,以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为代表的功能训练日益风靡欧美。在我国,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与美国身体功能训练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我国乒乓球、体操等队拟定了身体功能计划,并对一些重点运动员实施了个性化的身体功能训练及康复训练服务。与实践相比,人们对功能训练的认识相对滞后。对于功能训练,我国学者正逐步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功能训练及其理念

世界著名竞技体育身体训练教练弗恩·甘比达(Vern Cambetta)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身体不仅仅是人的肌肉收缩与放松,而是一个系统,一个动力链。每一动力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最终影响动作的连贯性。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整体的方法,包括身体多维的运动,运动又包括很多个不同的平面。

实践中发现,运动员感觉肌肉酸痛并不意味着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运动员过度疲劳,肌肉组织将不会提高运动能力。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如果训练动作与运动项目动作相差太大,那么此训练就谈不上身体功能训练。“我们的训练内容是什么,我们练成的就是什么。”如果我们想训练成较慢的动作,训练内容就慢;如果我们想训练爆发性动作,训练内容就要具有爆发性。

张建华等对功能训练的研究认为,功能训练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通过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练习,促进运动员肌肉平衡,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功能训练属于体能训练范畴,但与传统体能训练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如何练”之前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练”,也就是理论基础问题。功能训练有以下基本理念:(1)功能训练强调训练动作,而非孤立的肌肉。(2)功能训练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训练动作的背后必然存在着练什么的问题。(3)功能训练强调动力链,动力链是一系列构成动作的连接关系,是完成技术动作的驱动装置。

扆铮、尹军对“功能动作训练”之“功能动作筛查”进行研究,将功能动作训练界定为:在对人体基本动作模式进行测试、诊断和纠正的基础上,采用某些特殊设计的动作练习手段,以最大限度地规避运动损伤风险,提高动作效率,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动作方法体系的总和。功能动作训练的核心内容包括 8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功能动作筛查;第二部分是伤病预防;第三部分是动作准备;第四部分是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第五部分是动作技能;第六部分是力量与爆发力;第七部分是能量系统的发展;第八部分是恢复与再生。

赵洪波等从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特性的视角出发,阐明“功能性动作训练”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律与机理。认为:功能性动作训练的整体性表现在,将动作的效能作为训练的核心,强调在合乎人体解剖结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生理学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效动量传递的动作系统,提高运动员动作的合理性,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身体运动成本的利用率,进而促进竞技能力的持续稳定发展;功能性动作训练的关联性表现在,强调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的高度整合,突出动作质量是获得高水平竞技能力的基本保障,以及身体核心区在运动中的支柱作用;功能性动作训练的层次性表现在,体能训练过程具有训练内容选择的优先性,个体实现高水平竞技能力的过程具有“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功能性动作训练的开放性表现在,竞技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作为保障的,而人体动作系统只有在与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维持人体动作系统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功能性动作训练的动态性表现在,竞技能力发展过程中,动作模式的定期筛查与评价是保持训练效益持续最佳化的有效措施;功能性动作训练的自组织性表现在,强调人体运动链上各环节功能的优化与完善,以实现整个系统运行的最佳有序状态。

二、对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的认识

张建华、孙璞、杨国庆对功能训练进行了反思,论述功能训练除了提出基本理念外,并没有归纳和总结出新的训练规律。显然,功能训练并不是理论层面的创新。在整体控制上,功能性训练项目的设计和完成都采用程序训练法;在具体操作上,功能性动作练习还是利用传统的重复训练、间歇训练等方法。准确地说,功能训练既非理论,也非方法,而是一种训练理念,即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功能训练本身及其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和看法。同时,对功能训练是否等同于专项训练,以及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否代替传统力量训练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功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等同起来,是认识上的误区。“白马非马”,动作和动作模式是表象,深藏在表象下面的神经肌肉协调及力学特征、能量供应才是本质。

传统力量训练注重运动中的发力环节,优先发展原动肌,加大其训练比重,造成不同肌肉之间发展的非均衡性。人体运动表现出了高度的整体性,不同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全身肌肉共同工作,只是不同肌肉的工作性质和作用不一样罢了。在运动中,稳定肌和对抗肌不但维持着身体姿势,而且在力量传递中保持关节的稳定,对力量的有效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功能训练看到了稳定肌的作用和价值,并把稳定性、核心力量、核心爆发力、核心耐力提到了重要位置加以训练。虽然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指向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产生更好的运动效果。两者是相互补充关系。

张春合、刘兴针对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悬垂训练等功能性力量训练,结合专项能力训练特征,从运动机理及其功能视角,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辨析。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速度、节奏、肌肉的协调用力等方面,缺乏动力学、运动学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检验,还不能真正满足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的要求。悬吊训练对所有运动项目来说,并不具有普适性,较为适合那些比赛环境处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运动项目。悬垂训练作为一种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其负荷、间歇及恢复等方面目前缺乏定量的研究,对运动员力量素质和竞技能力的影响效果也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主要与振动持续时间、间歇时间、频率、振动刺激的振幅、肌肉的紧张度等有关,振动训练对柔韧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对肢体弹跳能力的影响,振动训练虽然可以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但尚无研究证明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力量训练的关键是如何针对不同对象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把握好、控制好专项所需要的素质,如果不加选择地运用一些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可能适得其反,甚至造成运动损伤。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和功能性力量训练,从对专项竞技能力提升方面来考察,两者各有优势,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教练员在力量训练时,常规的训练方法不能忽视。

三、我国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的实践与方法

王雄、刘爱杰对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及发展进行了研究,在团队工作期间,专家对11个项目的181名中国队运动员进行了首次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发现躯干稳定性不够和肩关节灵活性差是中国队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情况,团队专家在训练方案中设计了辅助性俯撑、跪姿拉砍及纠正不对称性的侧桥动作等一系列核心稳定性练习,加强对运动员脊柱这一薄弱环节的保护,为上下肢发力建立稳定支点,减小和缓冲全身各关节及肢体末端的负荷,从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以达到损伤预防的效果。团队专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了提高肩胛骨稳定性、协调前后肌群等相关纠错性练习,从而改善肩关节动作模式,使肩部疼痛症状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测试过程中暴露出我国运动员长期高强度地重复单一专项技术训练,缺乏多方向、多维度灵活性和稳定性动作练习的问题。随着专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关节灵活度受限、躯干稳定性降低、动力链能量泄露等问题逐渐增多,并成为运动员继续提升竞技能力的瓶颈。这种由于过度专项化训练带来的成绩与伤病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建立起新的平衡,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从测试人数达10人以上项目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项目的测试分数与专项关联的动作模式有较大关系。测试过程中发现,游泳运动员在肩部灵活性方面得分较低。很多赛艇运动员在躯干稳定性方面存在功能不良或疼痛症状。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跳水与体操运动员在肩部灵活性测试环节中得分较低。

FMS测试不仅暴露出了训练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团队专家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到运动员的伤病潜在风险和动作模式的个体化情况,为针对性地实施物理治疗及制订科学合理的身体功能训练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英波探讨了瑞士球练习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介绍了瑞士球练习的方法。其一,瑞士球练习。包括:(1)压臂固定瑞士球;(2)仰卧起坐;(3)滚肩仰卧转体;(4)双球支撑扩胸;(5)斜立扩胸;(6)滑动俯卧撑;(7)瑞士球俯卧撑;(8)俯卧腿拉球;(9)俯卧球上转髋;(10)仰卧腿拉球;(11)单腿支撑前移。其二,瑞士球结合器械练习。包括:(1)斜板滚球;(2)双脚抵墙体侧起;(3)仰卧双腿提球;(4)举腿;(5)俯卧伸背;(6)仰卧转体;(7)仰卧斜推哑铃;(8)仰卧单臂拉引;(9)俯卧提转哑铃;(10)侧卧挥哑铃;(11)仰卧引体;(12)侧俯卧屈肘;(13)仰卧伸臂;(14)仰卧腿拉引;(15)靠墙单腿下蹲;(16)靠墙单腿侧蹲;(17)内拉腿;(18)外推腿。

闫琪等应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对提高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爆发力进行实证研究。在距离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6周时,为我国9名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制订赛前功能性体能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提高比赛所需要的爆发力。通过训练前后的爆发力测试,发现运动员的CMJ纵跳高度、坐瑞士球托举动作的最大爆发力、快速托举模拟动作的最大爆发力、连续模拟划水动作平均功率测试数据均有非常显著性增长(P<0.01)。

张英波、张秀云对软组织延展性练习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论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个训练内容结构严谨、训练过程层次逐级演进、训练侧重点有序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软组织延展性练习可以在运动员日常训练课中方便使用,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各个层次的训练内容水乳交融,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具有基础支持作用,在训练实施顺序上占据优先地位。并介绍了软组织延展性练习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吴万新利用跟随国家体操队进行训练的机会,对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与负荷安排进行了研究。认为体操运动员康复训练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尽快恢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具备参加一般训练的能力;(2) 增强肌肉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提高肌肉做功的效率;(3) 进行动作模式训练,使运动员的动作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特性,以减少损伤的概率,做好伤病预防。研究表明,体操运动员上肢损伤主要有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腕剑鞘炎和腕韧带损伤。练习方法包括:俯卧肘撑练习、单臂侧撑练习、俯卧撑练习、弹力带拉伸练习、卧推哑铃练习、弹力带拉伸练习、头顶下抛球练习等。前期与后期负荷安排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后期练习时间和次数有所增加,练习动作由静力支撑变为动力支撑,练习过程中的支撑点减少,同时增加了外界负重,以及增加了支撑点的不稳定性。 体操运动员躯干损伤主要有腰部肌肉损伤、腰背部筋膜损伤、腰肌劳损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练习方法包括:拉伸(WGS)练习、四肢爬行(handwalk)练习、花生球胸椎按摩练习、负重燕式平衡练习、悬吊躯干稳定性练习、负重单臂侧撑练习、棒球胸部按摩练习等。体操运动员下肢损伤主要有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髌骨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外翻外旋损伤和内翻内旋损伤。练习方法包括:小腿后侧肌群按摩练习、迷你带练习、交叉蹲练习、负重弓步下蹲练习、双手抱膝提踵练习、原地纵跳落地练习、双脚快速蹬地练习、跳栏架练习等。

身体功能训练是当今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之一,已被很多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采用。通过身体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和控制能力,积极预防运动损伤,有助于伤病的康复,是提高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将促进其实现本土化,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移植、复制和借鉴,而是基于实践,对国际共享的训练理念进行思考、归纳与领悟,最终构建我国的功能训练理论框架。

猜你喜欢

功能性体能训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花与竞技少女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