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正反手技术对比分析

2014-06-05上海市闸北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4期
关键词:许昕张继科马龙

● 上海市闸北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徐 逸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正反手技术对比分析

● 上海市闸北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徐 逸

马龙是当今世界乒坛横板选手中绝对的细腻派,台内连续回摆短球、挑打及推侧扑等技术十分娴熟,反手连续性进攻和借力反撕技术也日趋完善,成为专业运动员和众多球迷模仿的对象。马龙的远台攻防技术非常突出,深得欧洲选手中远台打法的精髓,同时也熟练掌握了亚洲选手的近台打法,是近年我国乒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本文对马龙接发球段正反手技术的使用次数、回球线路、得分或失分进行统计,系统分析其实战中技术运用的特点和规律,为教练员的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马龙,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阅读乒乓球技术方面的书籍,查找乒乓球正手、反手技术等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马龙在2012年亚洲锦标赛上对许昕、张继科的2场比赛(马龙均以4:0的比分战胜了张继科和许昕),对马龙接发球段正反手技术的使用次数、回球线路、得分或失分进行统计,得出结果。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

表1 马龙三段统计

2 马龙正手技术分析

作为新时代弧圈结合快攻横拍两面反胶打法的代表,马龙的正手具备了较强的实力,速度很快。马龙正手的最大特长是反拉,对旋转的强弱有很好的判断,在比赛中占有较大优势。马龙技术全面,属于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的高水平选手,比赛中对手很难找到突破的方向。马龙心态稳定,应变灵活,通过前3板把球控制到对方发不上力的位置,然后通过反拉转化成主动进攻,是其致胜的关键。

发球抢攻被称为比赛的“第一战术”,它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制胜法宝。由表1可知,马龙2场比赛发抢段的得分率分别为64.2%和80.9%,得分率在三段中最高。可以看出,马龙发球抢攻战术执行得最为成功。尤其是对阵许昕的比赛,通过高质量的发球,配合强大的弧圈球和相持能力,在比赛中占据主动。比赛中马龙的拼搏精神完全体现出来,正手技术在发抢段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赢得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正手技术是乒乓球运动员进攻和得分的主要手段,比赛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正手技术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弧圈球技术与进攻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为赢得比赛增加胜算。由表2可知,在与张继科和许昕的比赛中,相持段马龙正手的得分率分别是80.9%和86.6%,使用率达到68%和72.2%,充分说明其正手技术非常好,相持中正手是其得分手段之一。

表2 马龙正手技术得分率和使用率

3 马龙反手技术分析

在乒乓球比赛中,反手技术是辅助技术,但却是运动员必须掌握的主要技术之一。比赛中,反手往往是对手压制的重点位置,这时运动员的反手技术显得至关重要。从表3可以发现,马龙的反手较弱,比赛中得分率和使用率也相对较少,与张继科比赛时发抢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为0。可以看出,在与张继科的比赛中,马龙的反手没有上手机会。与许昕比赛时,其发抢段反手的使用率为60%,但得分率只有17.6%;相持段的使用率33.3%,得分率20%,均较低。这说明马龙的反手技术相对于正手差一些。

表3 马龙反手技术得分率和使用率

表4 马龙与张继科比赛时第3板技术运用统计

表5 马龙与许昕比赛时第3板技术运用统计

4 马龙第3板技术分析

从表4可以发现,马龙第3板进攻以拉和冲为主,使用率分别为正手32.4%和17.5%,反手20.2%和5.4%。数据显示,马龙主要依靠两面弧圈球进攻。与张继科比赛时,马龙第3板的来球线路分别为正手43.2%、反手24.3%、中路32.4%。观察视频发现,中路来球,马龙喜欢用反手拉起形成相持。马龙的第3板回球线路以斜线(48.6%)为主,直线和中路的回球分别占24.3%和27%。这说明马龙在第3板球的处理上,正手技术比反手技术发挥得好,使用率较高。

从表5可以看出,马龙第3板进攻时拉、冲球分别为正手28.1%和16.9%,反手36.7%和4.2%。统计发现,马龙进攻主要依靠两面弧圈,基本不侧身抢攻。与许昕比赛时,马龙第3板的来球线路分别为正手43.6%、反手19.7%和中路36.6%;在第3板回球线路上,马龙主要以斜线(49.2%)为主,直线和中路分别占19.7%和30.9%。这说明与许昕比赛时,马龙在第3板上正手技术发挥了正常水平。

5 马龙正反手技术对比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在与张继科的比赛中,发抢段马龙正手的得分率为50%,使用率为33.3%;而反手技术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都为0。接发球段正手技术得分率为71.4%,使用率为62.5%;反手技术的得分率为63.6%,使用率为43.7%。相持段正手技术的得分率为68%,使用率为80.9%;反手技术得分率为30.7%,使用率为21%。在与许昕的比赛中,发抢段马龙正手的得分率为75%,使用率为52.9%;反手技术的得分率为60%,使用率为17.6%。接发球段正手技术得分率为46.1%,使用率为42.8%;反手技术的得分率为66.6%,使用率为42.8%。相持段正手技术的得分率为72.2%,使用率为86.6%;反手技术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33.3%,使用率为20%。

观察比赛发现,在第3板技术中马龙的正手技术以拉攻为主,具有速度快、落点好的优势,比赛中可抢得主动权;反手技术则相对较弱,在控制球和抢先上手方面较欠缺。这从使用率上就能反映出来。

6 结束语

马龙技术全面,速度快,左右、上下旋衔接较好,正手技术占优,回球线路灵活变化,手感好,反手的挑打、拧效果好,侧身抢拉意识强,这为他接发段主动进攻提供了条件。分析发现,马龙发球抢攻战术执行得很成功,正手技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反手技术也在比赛中有一定的使用率。在日后的训练中,马龙还需提高反手发抢段与相持段的能力,以多球训练方式进行练习。加强衔接配合,增加反手落点的变化。

乒乓球运动员要真正做到发球抢攻无死角、无盲区,意识是关键,技术是保证。在竞赛中,获得主动权的一方,就有机会实施进攻性技战术;而被动的一方则要设法尽早扭转被动局面,后发制人。这要求运动员具备争取主动的意识、准确的预测、高超的技术和有效的战术配合。

[1]周瑞琪.对乒乓球前3板技术训练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6)

[2]邵晓春.第48届世乒赛王励勤男单决赛前3板技术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3]虞丽娟,张辉,凌培亮.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与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6)

[4]刘健.关于前3板技术凶与稳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5)

[5]张小玲.对乒乓球先发制人的技术——“前3板”的认识与操作[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3)

[6]张辉,戴金彪,史芙英,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

[7]邱诗咏.新赛制下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技术分析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l)

[8]迟培莉.王艳.第48届世乒赛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前3板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l)

猜你喜欢

许昕张继科马龙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乒乓“喜剧人”许昕:球场上不仅追求快且强,动作也要又帅又夸张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许昕正手位和侧身位的对比分析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