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罚篮中的心理学研究述评①
2014-12-06洪晓彬
洪晓彬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从项群训练理论来看,篮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竞技类项目,从其得分手段与制胜特点来看,篮球又属于技能主导类命中类项目。无论是通过何种战术配合,抑或是采用何种技术动作,篮球的最终方式是通过投篮(包括灌篮)解决问题。随着篮球规则与技战术的不断发展,罚篮已成为篮球竞赛中重要技术与得分方式,尤其是竞赛双方势均力敌且身体对抗异常激烈的比赛中,罚篮可能成为最终决定竞赛胜负的决定因素。此外,由于战术的需要,比赛过程中或比赛最后阶段,时有球员走上罚球线。因此,罚篮不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也是破解对手战术的法宝。
从环境的开放性来看,篮球又属于一项开放性项目,即运动员的技战术是随着对手的技战术变化而变化的。然而,在这一开放性项目中,罚篮是唯一一项闭合性技能,即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不管对手如何变化。篮球罚篮既是一项技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在篮球竞赛由于关键时刻罚篮不中而输掉比赛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篮球罚篮的心理训练尤为重要。该文将从表象训练、行为程序、自我谈话,静眼训练等4个方面介绍篮球罚篮的心理学研究,以期从心理学视角提高篮球运动员罚篮提供参考。
1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心理训练技术之一,因其对情绪调控与技能保持的作用而广为教练员与运动员接受。所谓表象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1]。相对于其他项目,篮球罚篮是表象训练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实验任务,因为篮球罚篮任务相对简单且易操控与量化。依据表象所利用的感觉通道,表象训练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听觉表象以及触觉表象等;依据表象训练者表象的视角,可分为内部表象与外部表象;依据表象过程中关注整体还是局部动作,可分为整体表象与部分表象。所谓外部表象时指作为旁观者的视角“看见”自己正在操作某行为,而内部表象则是从第一人视角,从身体内部“看见”或感受到自己正在操作某行为。实际上,内部表象就是动觉表象,借助动觉感受自己正在操作某行为,而外部表象则是视觉表象,即看见自己正在操作某行为。目前,解释表象效果的理论机制包括心理神经肌肉理论与符合学习理论。李年红等(2003)比较内部表象与外部表象对篮球罚篮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手相比,专家应用内部表象的效果优于外部表象,而对于新手而言,外部表象优于内部表象[2]。张国礼等(2014)考察了整体表象训练与部分表象训练对大学生罚篮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表象训练效果优于整体表象训练,表象训练类型与大学生体验的焦虑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即在高焦虑环境下,两类表象训练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3]。这提示,压力情景下,应当应用部分表象训练技术。
2 行为程序
Moran(1996)认为,所谓行为程序是指运动员实施特定技能前的一系列与技能相关的认知与行为系统综合行为与心理过程[4]。例如,篮球罚篮前拍球、旋转球、深呼吸、表象等所有综合行为,又如,排球发球前的排球,持球、注视对方接发球区域等行为。目前,行为程序(Preperformance routine)已被应用大量闭合性技能实施中,如隔网类项目(网球、排球等)的发球行为程序,同场对抗性项目中罚球(橄榄球、足球、篮球等),表现难美型项目中登场前(体操、武术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对篮球中罚篮行为程序研究最多,既包括行为观察研究,也有实验研究。Lobmeyer等(1986)对行为程序训练计划的效果研究中发现,与没有采用罚篮前的行为程序的被试相比,罚篮前采用行为程序的被试在训练中罚篮成绩提高了7%[5]。Wrisberg等(1992)采用行为观察法对NCAA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罚篮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罚篮命中率高的大学生运动员比罚篮命中率的大学生运动员在罚篮前的行为程序更为一致[6]。Czech等(2004)对9名NCAA男子篮球运动员与7名NCAA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行为观察研究发现,行为程序一致的两次罚篮命中率要高于行为程序不一致的两次罚篮,尽管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7]。Predebon和Docker(1992)在对30名澳大利亚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的研究中发现,表象加投篮前的行为程序的成绩明显好于进行实际的行为程序组和不进行成为程序组的成绩,从而指出表象应结合投篮前的行为程序练习,可以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应对干扰因素[8]。Mack(2001)比较了不同内容、持续时间行为程序对罚篮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程序内容对罚篮成绩有显著性影响,而延长行为程序时间对罚篮成绩没有影响[9]。
洪晓彬等(2007)采用实验教学法比较了程序化行为与常规教学法对大学生篮球罚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教学法相比,程序化行为罚篮方式对于提高篮球罚篮命中率效果更好[10]。
3 自我谈话
自我谈话(self talk)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言语过程,或者发生在头脑内部或者轻声发出。由于其对运动员情绪调节与促进运动表现所特有的效用,已成为竞技运动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干预手段之一。Theodorakis等(2000)提出自我谈话是指人们自己对自己说话,包括大声说出和在脑海里小声说出[11]。依据自我谈话的功能,将自我谈话分为两类,一类为激励性自我谈话,如“我是最棒的”;另一类是指导性自我谈话,如“注意抬肘”。对于体能主导类项目,激励性自我谈话效果更好,而对于技能主导类项目,指导性自我谈话效果更好。韩立森(2010)的研究表明,与篮球中运球、传球技术相比,投篮时大学生较少使用自我谈话,且指导性自我他们对于复杂程度低的技能学习具有促进作用[12]。另外依据自我谈话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积极自我谈话与消极自我谈话。戴勇(2003)对影响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这种自身内部的自我谈话有时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但由于语言、思维和人的行为密不可分,不同的思维内容会影响人的情绪表现,并最终影响人的行为。积极的自我谈话,可以提高自信心,认识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运动员动作操作的实效性[13]。此外,自我谈话还可以促进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遇到困难时,意志更坚强。例如NBA犹他爵士队的大前锋卡尔?马龙每次罚球口里都念念有词。这种自我谈话,对罚球命中率很有效。林克强(2010)探讨了不同类型自我谈话在篮球新手中的偏好,研究表明,运球与投球过程中,篮球新手对激励性自我谈话有明显的偏好,而在传球时,两种自我谈话类型不存在偏好差异;投篮时应用激励性自我谈话对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自信心,放松机体具有较大的影响,传球时指导性自我谈话的效果更好[14]。
4 静眼训练
静眼(Quiet eye)是指个体在实施决定成功与否的最后动作前对某一特定目标或位置的最后注视或追踪凝视[15]。静眼现象首在篮球罚篮中被发现,篮球中的静眼是指个体在投篮前对篮圈或篮板的最后注视。研究发现,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罚中的罚篮前对篮圈的注视时间要长于没有罚中的罚篮前的注视时间[16]。随后,静眼现象被发现于其他诸如台球、射击以及隔网类接发球等运动技能实施中。以往的研究表明,静眼现象是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技能实施的重要特征。因此,静眼训练被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被应用于篮球罚篮训练之中。Harle等(2001)比较了静眼训练对篮球罚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静眼训练后,篮球运动员罚篮成绩显著高于实验前,罚中罚篮前静眼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实验前[17]。兰顺华等(2010)考察了静眼训练对大学生篮球罚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静眼训练组篮球罚篮命中率显著高于控制组[18]。
5 结语
罚篮是篮球竞赛中唯一一项闭合性技能,由于其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与其他快速变化的开放性运动技能相比,其无关想法与消极思维更容易出现,因而,心理品质在篮球罚篮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从国内外的文献来看,表象训练、行为程序、自我谈话以及静眼训练是篮球罚篮中常用的心理训练技术,且效果已被大多数研究所证明。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现有研究大多是在低压情景下进行的,并没有验证高压情景下的有效性,未来研究应考虑引入高压情景,探讨这些心理训练技术对篮球罚篮的影响;第二,从行为程序的界定上来看,表象、自我谈话以及静眼可以成为篮球罚篮行为程序中的主要内容,未来可考虑将表象、自我谈话与静眼整合进篮球罚篮行为程序中,并考察其对篮球罚篮的影响;第三,目前,国内对自我谈话与静眼训练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应加强这两方面的研究。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59.
[2]李年红,章建成,夏文.内部和外部表象训练对篮球熟练者与初学者投篮技能学习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63-66.
[3]张国礼,候茜骅,刘方琳.整体表象训练和部分表象训练对大学生罚篮效果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2):86-90.
[4]Moran,A.P. The psychology of concentration in sport performers: a cognitive analysis[M].Hove, East Sussex,England: Psychology Press,1996.
[5]Lobmeyer,D.L., Wasserman,E.A.Preliminaries to free throw shooting: Superstitious behavior[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86(9):70-78.
[6]Wrisberg,C.A.,Pein,R.L.The pre-shot interval and free throw shooting accuracy: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J].Sport Psychologist,1992(6):14-23.
[7]Czech,D.R. Ploszay,A.J.,Burke,K.L.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preshot routines in basketball free throw shooting[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2004,27:323-329.
[8]Predebon,J.,Docker,S.B.Free-throw shooting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preshot routines[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92,75:161-171.
[9]Mack,M.G.Effects of time and movements of the pre-shot routine on free throw shooting[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1,93:567-573.
[10]洪晓彬,刘欣然,李孟华.程序化行为对篮球罚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49-50.
[11]Theodorakis.Y.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selftalk on improving motor performance[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00,14:253-271.
[12]韩立森.高校篮球课技术教学中自我谈话法的实验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6):90-92.
[13]戴勇.影响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因素及相关的心理训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35-36.
[14]林克强.激励型与指导型自我对话的功能及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偏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5):37-41.
[15]Vickers, J.N., Williams,A.M.Performing under pressure:the 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arousal,cognitive anxiety, and gaze control in biathlon[J].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07,39:381-394.
[16]Vickers,J.N. Visual control when aiming at a far targe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6,2:324-354.
[17]Harle,S.K.,Vickers, J.N. Training quiet eye improves accuracy in the basketball free throw[J].Sport Psychologist,2001,15:289-305.
[18]兰顺华,戴清华.静眼训练在篮球罚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