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4-12-17谢友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实验组

谢友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张,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起高职院校的招生已占高校招生人数的一半。因而针对高职学校体育特点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及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建立有针对性的新的体育活动运行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成为目前高职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

我们有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较本科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稍高一点,但即使如此,学生的总体体质状况仍不如人意,根据近几年高职学生入学新生的身体素质抽测,测试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分都未能及格。如何提高学生体质,一直是所有人关心探讨的问题,如果仅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素质,无疑是不可能的,那么课后的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课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呢,对此,该文进行的调查研究。

该文通过调查问卷法,对10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男、女生各500份,回收979份,有效问卷975份,回收率为97.9%,同时走访法,座谈等方法,争取选取更多的样本,更接近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提供依据。

1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1.1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

学生外体育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身体健康缺乏真正的认识,以为不生病就是健康,自我锻炼意识不,足能力欠缺。我们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通过表格1的数据,我们发现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第一因素是兴趣,其次是为了健身,而为了通过体育考试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应试教育也在体育教学中有所反映。而养成良好体育活动习惯的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这不禁让人觉担心。

1.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因高职学生的自控力不足,对自我锻炼的习惯欠缺,自我锻炼能力不够。并且从小就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女生,自我锻炼意愿差。因此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的个体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因为小团体的活动而参与进来的。

表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 %

表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

表3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分钟

表4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1.3 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不足也制约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一些高校体育场馆修建的非常豪华漂亮,但课余时间却是一锁了之,能真正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却不多。这里面涉及场地的人员管理,器械设备的维护等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这就需要学校给予支持。不然学生就是想锻炼也没处去,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是衡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

2.1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每次体育活动花费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男生占了近70%,而女生20%都不到,大多数在30分钟以下。从运动生理学来说,没有运动量的保证,没运动负荷的刺激,对身体机能的提高是不明显的,有量变才有质变。现在的女生营养好,运动不足,因而身高体重指数不合格的也越来越多。

2.2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通过调查发现,每周5次以上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一成左右,还有二成左右的人从来不锻炼。大多数人一周一两次锻炼,并且也是以学校组织的为主。

3 结论与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主动性积极性不足,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无规律,随意性大,养成课外体育活动习惯的学生少,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与次数都还与高校的体育目标有较大的差距,更与阳光体育的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相去甚远。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现在学生身体素质差,身材比例不匀称,也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不良的影响。

根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对学生进一步普及体育运动知识,加深体育作用的认识,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培养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特别是调动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由被动为主动,由偶尔变经常,由随意变习惯。

其次,根据学生易接受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特点,鼓励组建各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学生也可以进行自发的学习。其教学效果要明显的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3 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相关调查

2.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健美操教学满意程度调查

调查在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通过调查结果得出表3数据,实验组对于教学来说,所有学生都持满意的态度;对照组通过教学,则大部分学生对教学过程表示满意,但是还有少数学生持不满意状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要求,他们通过教学没有达到他们自身的目标。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之处。

2.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来看,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之后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健美操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热情、激情,学生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加的浓厚了,然而枯燥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的看法就是枯燥,累,如果不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进,那么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就更加的偏激了。

3 多媒体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3.1 完善健美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收益

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因,是学生个体本身对事物产生的兴趣。那么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当中,就要抓住这一点。以学生主体为本,引导学生,并且培养学生对健美操产生兴趣。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音乐背景下,通过教师一遍一遍的示范、讲解,让学生通过表象在大脑深层建立动作形态,单调的元素,虽然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动作要求,但是此效果较差,对于学生来说,也易于疲劳枯燥。多媒体教学手段,跳出了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完全取代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单调的学习将学生与教师牢牢栓在一起,只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则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学生往往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达到的效果则少之又少。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完全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多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全面提高

在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到的不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强调,而是现代化科技产品设备的音乐、图像、文字、语音信息的多维度传达。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还可以和他人交流。不但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上得到了丰富,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手段,还可以及时的观看跨地域、跨时区的一些健美操比赛,了解到更多有关健美操的知识,知晓健美操发展的情况。通过对众多健美操的观看浏览,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对自身审美能力、判别能力的提高,都有所帮助。

3.3 对健美操重点难点进行突破,掌握健美操的精髓

健美操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是力与美的完全诠释。健美操的种类很多,而在高校当中作为课程所开展的是大众健美操。大众健美操根据动作的难度,又分为六个等级。所以不同等级的健美操,对于学习者、锻炼者来说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体育专业院校当中,还要求学生进行健美操的成套创编。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健美操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健美操的重点难点视频,进行反复的播放、快进、慢放等,建立学生正确动作概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问题,使得他们的技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学生们将基本的动作学好之后,才可以进行之后学习的创编。这样的过程,不仅完成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任务,同时也体现出多媒体在健美操教学当中的优势。

4 结论

(1)在技术评价测试当中,实验组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秀,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学生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法,成为了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水平。

(2)通过实验后,实验组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激发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大大刺激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潜力,实现了体育课程强身健体与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有机结合。

(3)借助多媒体实现健美操教学内容的整合、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为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创造了条件,实现健美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及创新。

[1]周星宁.多媒体C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245-246.

[2]朱宏.浅析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1996(4):95-96.

[3]谭华,李勤.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体育学刊,2003(2):8-11.

[4]张铁雄,蒋炳长,谷旭辉,等.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3):29-31,37.

[5]张陵芝,王晓曦,潘华山.健美操技术教学网络运行课件的研制[J].山西体育科技,2005(4):48.

[6]陈荣.高校体育课程多嫌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49-250.

[7]侯菊芳.多媒体课件辅助健美操教学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8.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构建初级中学课外篮球俱乐部的再认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