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客对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及策略分析

2014-12-06刘存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

刘存忠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东广州510500)

微博客对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及策略分析

刘存忠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东广州510500)

在考察传统媒体时代武术文化传播路径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媒体——微博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加快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为武术爱好者互动提供了新途径;使武术文化传播更生动、更富有趣味性和更有吸引力。并据此提出了微时代武术文化传播相关策略。

微博;中华武术;武术文化;传播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子文化,它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武术尽管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屡遭封建统治的禁止和压迫,但它没有夭折、泯灭,相反却在民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千年的发展、改良、传承形成了今天这样拳种繁多、体系庞大、门派林立的灿烂形象[2]。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形式,其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对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塑造,还是民族精神的培植,武术都有重要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积极有效地传播武术文化,可以为振兴民族、凝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然而,由于武术文化缺乏较为丰富的新闻价值,在一般状况下很难利用传统媒介进行议程设置,引起大众关注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对外传播亦是如此。因此,寻找一种新途径来传播武术文化一直是许多武术界人士和学者所思考的。作为新兴文化交流手段的微博,具有信息实时化、信息精炼化、信息碎片化、设置多样化、裂变式剧增化、反馈多元化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时代武术文化传播的缺陷。由于其跨国界性和易传播性,以简短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的微博可以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每一个受众,并使受众产生文化认同,进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微博客开创了新时期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笔者在考察传统媒体时代武术文化传播路径的基础上,阐述微博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及微时代武术文化传播策略。

1 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嬗变路径

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关于武术技术、信息、武术意识思维的传播。武术源起于农耕时期,当时的武术仅仅是一种本能的生存攻防技能,是原始人的武术。继而私有制的出现,武术逐渐演化为军事搏杀技能,演化为人的武术。其传播形式主要为教头对士兵搏杀本领的训练,这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雏形。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演进,武术逐渐在民间生根发芽,中国武术文化逐渐走上了世俗化之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备受欺凌和迫害的庶民百姓对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民间习武成风,秘密结社,使我国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但是,由于武术根植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对民间的活动严加限制和惩戒,这使得武术在民间的传播大多处于秘密的状态,传播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封建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4],极大地限制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并且由于武术具搏杀攻防技能,因此其传播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其传授方式主要为师承受徒、宗族传授,通常是面对面的、不公开的场合的交际传播。此种传播方式即为人际传播方式,这是所有武术文化传播方式中最悠久的一种,几乎时刻伴随着中华武术的历史。这种方式之所以长盛不衰,除了跟中国人的宗经哲学和忠孝伦理有关以外,还跟中国人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理念、闭塞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交通方式有关,其结果造就了中国人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述而不作”的传统[5]。

至清朝末期,中国自给自足、封闭的思想已经无法跟上世界时代潮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列强的大肆侵略欺凌下,中国人民才意识到倡武报国的重要性,中国武术也打开了封闭保守之门,无数武术名家大力倡导消除门户之见,开始开门收徒,习武保家卫国。在民族生死存亡的主要关头,越来越多的拳师从密不外传的思想觉悟中苏醒过来,群体传播方式得以盛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提倡武术,武术以群体传播的形式进入学校、武术专业运动队、武馆。我国的武术群体传播可以分为武术竞技、武术教育和武术表演等多种类型[6]。竞技武术被认为是精英武术,其群体一般是由少数人组成的运动队。有官方的武术队,也有民间的武术队,但其各自的使命不同。竞技武术重在获得优异的名次为国家和地方夺取奖牌,而民间武术群体主要以巡回表演来养队。在新时期下,人际传播形式和群体传播形式已无法满足深厚的武术文化发展需求,大众传播为武术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大众传播是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传播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电视、影视、书籍、杂志、报纸、广播、广告等,向广大群体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快速、迅捷、公开、广泛、时效性等特点给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大的飞跃。网络和影视传媒将中国武术武术文化带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武术,认识武术,接纳武术。

从中华武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武术文化传播经历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的过程,期间随着传媒技术和传媒形态的变化,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愈来愈来丰富,多元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武术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从国内走向国外,并广为人知。但中华武术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其深层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哲学内涵、武术的思维方式及武术的价值观念,它需要更多的参与和互动,在信息的不断交流中去领悟和理解。微博客发布方式趋于多样化、简单化、文本碎片化的特性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它与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的整合传播大大促进了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

2 微博客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微博客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博客的一种变体。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7]。由于微博具有简洁、广泛、互动的特点,与其他传媒相比更具有操作性,易传播性,微博在今后一段时间必将成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

2.1 微博平台加快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

武术文化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目前,大众传媒把我国武术呈现给世界,然而,大众传媒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与受众互动交流,武术文化传播者难以及时听取民众的呼声。然而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简短的信息交流传播平台,恰好填补了大众传媒的空白。微博能及时地与武术传播者形成互动交流,能及时反映受众心声,这必将加快武术传播的进程。此外,使用微博的人数众多并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过半,达50.9%,19岁及以上中国网民中,微博用户的渗透率达88.8%。武汉大学沈阳教授认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由微博博文构建的网络形象也容易受到网友的围观”。微博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传播领域及其传播方式正逐步拓展和推广,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由微博所带来的这些变化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各种与武术相关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除了武术爱好者、武术名家或明星等个人微博,媒体官方微博,体育部门也相继开通了政务微博。譬如:国家体育总局开通了“国家体育总局新华微博”,地方体育部门也相继开通了微博,与此同时,与武术相关部门及组织也积极开通了微博客,如中国武术协会微博、中国武术在线微博、武艺全球后援等,这些微博的开通为武术文化交流、听取民众呼声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武术广泛的传播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加大了中华武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2 微博成为武术爱好者互动的新途径,增进了彼此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媒介渠道逐步转移到公众个体。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工具,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8]。微博凭借其实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武术部门及爱好者沟通的重要平台,使他们之间的交流变成“零距离”,在了解武术实事、传播武术文化方面,微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微博凭其简短、快捷成为独特的武术“舆论场”。微博为武术部门及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发布新闻的平台。而微博作为即时互联网,它发布的消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的手机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上。不但能关注到自己的好友,还能关注到所有人的最新信息更新。微博客最大吸引力之一在于一种交流感。简短写作和快捷发布,促成了这种半广播半实时交互的微博机制,使得武术部门及爱好者组成多个交流分享的小群类,群体传播在这里得到凸显,从而使得武术文化的传播更迅捷。

武术爱好者利用微博进行现场报道,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接近媒介、接近新闻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呈现自己。微博用户发布信息可以不需要深思熟虑,处于“随时随意发布”的状态。由于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太多的限制与要求,所以更容易完成个人的表达,其个人化、私语化的叙事特征更为明显。微博作为自媒体,其专业性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武术文化传播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微博有最快的信息传输工具——手机,以及最广泛的传播员——武术爱好者,因而逐渐成为“最快捷最草根的武术文化发布厅”。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不仅分享了彼此的观点,更加深了对各种武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使武术文化的开放性体现得更明显。

2.3 微博使武术文化传播更生动、更富有趣味性和更有吸引力

武术赛事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比赛的影像资料是承载比赛信息的重要载体,武术赛事在微博中的传播,微博中图片和视频的链接,满足了观众对于比赛视频观看的需求,方便武术爱好者对于多种武术信息的获取和浏览。图文并茂、观看视频以及在微访谈、微直播中与其他评论员互动,这样就使武术比赛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在众多的微博中,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武术明星微博,主要包括武术技击明星、电影电视武打明星等,前者如各类武术比赛的优胜者,后者如成龙、李连杰、赵文卓等人。武术明星往往处于聚光灯的关注下,其一言一行无论对大众还是对国家民族都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具有影响的深刻性。武术明星在微博中表现的青春、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个人在微博中的魅力和在微博的被关注度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播也会产生正面效应,譬如,武术明星在微博中传导的中华武术精神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内化武术的价值、规范,也可以培养社会角色,促进个性形成和个体社会化过程,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武术明星在推广中华武术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他们往往担负着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其微博是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

3 微时代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策略

3.1 提高人们对武术传播的认识,构建专业的武术微博平台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博传播属于网络传播的子系统,它具有所有传媒都具有的特性,并将这些特性充分地放大,微博就是一个社会,社会中有什么问题,都会被完整地投射到微博中,因为微博有呈几何级数般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其在武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加快武术产业化发展,促进武术全面推广与普及,弘扬武术文化,促进武术与国际接轨,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契机。但微博对武术的发展同样带来负面影响,如垃圾信息的误导,色情暴力武术信息的滥用,因此,应提高大众对微博传播的认识,大力倡导准确、及时、健康的武术信息广泛传播,遏制垃圾、误导、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加强武术微博网站建设的投入,给予政策倾向支持,构建具有个性化、高质量的专业武术微博网站,逐步提高武术微博的知名度,诚信传播武术信息。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应分模块建立专业武术微博(武术要闻、大众健身、竞技武术等模块)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其他武术管理部门、民间武术组织及各大高等院校也应建立专业的武术微博,及时发布武术消息,与广大民众及时热情地交流沟通。

3.2 高度关注武术名家及武术工作者个人微博的情况,并给予政策性的奖励

武术工作者及武术名家肩负着武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重任,武术名家和武术工作者应积极开通个人实名认证微博。根据目前武术微博现状表明,武术名家和武术工作人员开通个人微博情况不容乐观。名家在武术文化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武术名家由于其广泛的知名度,和大众对其的崇拜和青睐,更易于引起广泛的关注度,他们往往成为武术爱好者追捧的重点,因此其借助个人微博平台更易于传播武术文化。武术工作者也应通过个人微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关注度,可以开通多家微博,进行同步信息发布、交流。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应设立以微博传播武术文化的奖项,每年或阶段性地评选出对武术文化传播有特殊贡献的先进个人或组织,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评选指标可以依据其微博的粉丝数量,关注度,发布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发布信息的有效度等方面进行评选。

3.3 以人文精神理念为核心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微博时代武术文化传播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附属体,它通过微博这一特殊的平台向人们传播中华武术,传播中国数千年深厚而古老的文化底蕴。微时代要以人文精神理念为核心,以新时代社会化发展为大背景,以武术文化全球化、大众化为目的,通过微博这一快捷有效的传播平台将中国武术文化带给世界,带给未来。微时代,武术文化传播要充分了解大众所需、所想,尊敬他人的言论、自尊。由于微博的及时互动交流性、随意性,人们思维的各异性,因此,难免会发生激烈的争论,甚至侵害人权,对他人进行攻击,从而造成很多人不敢说话、不想发言的尴尬局面,使微博的互动交流性形成虚设。因此,武术文化传播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尊重他人的思想,提倡在人生价值不受侵害和攻击的情况下“一花独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武术官方应通过微博互动平台关切民众的需求,积极热情地和民众交流,听取民众的心声,真真切切地了解武术文化对民众的影响,从而为武术文化全球化传播提供第一手资料。

3.4 以人本生活内容为主体

中国曾经成功地向全球推广了茶文化,这是建立在改造人们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文化推广,因此我们认为中华武术等民族体育的推广必须构建在人本生活内容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始终是人类社会奋斗的目标,新时期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因此一切有利于人的事物更加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主题。其中对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和健身养身的追求最为明显。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包含着健身、防身、养生、保健、娱乐、休闲、艺术、竞技、修养、道德等多维并存的生活内容体系,并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高度融合,这为微时代武术文化传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在微时代下,武术文化传播内容应从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大力开发武术竞技化之路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武术的休闲娱乐与养生功能。建立专业以人本生活内容为主体的微博网站。微时代,休闲娱乐、健身养生已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武术文化传播内容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传播符合当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要求的,高度竞技艺术化的,人文伦理的中华武术为主,辅以东方式的生活内容,营造一种人的自然化的悠闲生活方式。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10.

[2]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10-12.

[3]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138 -139.

[4]张德胜,姜晓红,于淼,等.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4(5):113-116.

[5]韩丹.略论中国武术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170.

[6]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适应性[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7]曹林.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J].搜索经纬,2011(9):33-34.

[8]郭玉成,李守培.武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中华武术研究,2012,1(6):10.

责任编辑:刘红霞

Influence of M icro-blog on Chinese M 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rategies

LIU Cunzhong
(Wushu Department,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China)

On the basis of exam ining Wushu culture propagation path in the traditionalmedia era,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m icro-blog onm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m icro-blog the process of Chinesem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m icro-blog becomes the new way forWushu lovers’interaction;m icro-blogmakesm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more vivid,more interesting and more attractive.Then it puts forward them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 icroAge.

micro-blog;Chinesemartial arts;Wushu culture;communication

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4)04-0141-04

2014-06-26;

2014-07-21

201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编号:GD12XTY04)。

刘存忠(1969—),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华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武术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