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2014-12-0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民族传统

刘 舟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刘 舟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志着国家形象的各种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举步维艰,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分析,从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该走“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传统武术文化;文化认同;文化选择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繁荣,文化间的冲突、渗透日趋激烈,美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指出:“相互影响作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使文化交流具有普及推广的必要性。……现代化过程愈是长久和深入,文化间的交流愈是密切,这个领域的涉及面也就愈广泛[1],……文化在交汇时产生激烈的碰撞,但同时也增加了文化间自由交流的机会。”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文化交流中逐渐黯然失色,如何发展传统武术文化,是“孤芳自赏”,是“削足适履”还是“见贤思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需要做出选择,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做出正确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这样传统武术文化才能正在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1 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浸入,使许多人趋之若鹜,同时,浮躁和逐利的心态,使得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些人心中渐渐淡漠。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指出:“我们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2]。在这场激烈的文化冲突与撞击的斗争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也未能幸免于难,日渐暗淡。

文化交往全球化进程总体上同西方价值观尤其是美国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渗透同步并行,输入西方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文化的混乱,表现为理想的丧失、道德的堕落、传统的消解以及文化的“自鄙”心理等等[3]。现在中国许多人更愿意学习跆拳道、瑜伽等外来体育文化,并以此为荣,而对于我国的本土体育,特别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样的境况使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传承都难,何谈发展?当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些精髓,更多的依赖“清贫孤寂”的传承人在微光烛照的小径上,踽踽独行,坚守着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最后阵地。我国几千年孕育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象征,要正确对待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必须要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因为这是提高我们文化竞争力的基石。

2 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2.1 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感, 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石[4]。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个民族间的交流加剧,人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封闭到开放、从稳定到剧变,打乱了传统社会原有的认同模式和认同格局,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不断扩张,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严重冲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到文明中来”[5]。

文化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展客观事实,这场全球化的文化碰撞浪潮,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断裂,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需要发展,需要革新,首先就需要认同,文化上的认同。文化认同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承认,首先承认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击和理论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的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其次承认“异质文化”的客观事实,承认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承认更其具有现代性和社会适应性。对异质文化,凯·弥尔顿认为:“异质文化”对民族地区而言,不仅仅指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还包括它与民族传统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在全球经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交界面总会产生新的文化形式”[6]。全球化的今天,异质文化的发展更加现代性,更具有时代特点。

面对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不允许任何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麻痹大意[7],所以,我们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体育文化都要正视对待,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立足本国就要承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同时我们需要承认我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存在的瑕疵和不足,用包容的态度去看到这些不足,王京生认为:“中国近代危机的加深使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动摇、厌恶和愤恨,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实际上就是反传统、反旧思想”[8]。这种“舍己从人”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一个对自己民族文化不信任,没自信的民族是不能长久存在于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化社会的落差,要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一种自信,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好,因为“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相辅相成,没有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力量和信心,也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9]。

另一方面,要接受,就是要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异质文化都要以博大的胸怀,加以认同与拥抱,同时也愿意与先进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产生一致性。

目前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异质文化存在两种极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才是真正的民族文化,全面否定外来文化,盲目自大或自以为是。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已经过时,不具有时代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认为外来的体育文化才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时代性的主流体育文化。这两种观点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特别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优秀的异质文化,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2.2 文化的选择

狭义的文化选择,是指文化环境发生改变时,关于文化改造与发展的态度、取向与行为的设计,狭义文化选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对异质文化及文化发展的态度与取向,这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二是对文化改造与发展的行为设计的实施,这是实践层面的问题[10]。

近百年来,由于原有的封闭空间被打破,西方的体育文化的强势进入,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先驱们以西方国家为榜样,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传统文化选择的主张也是林林总总,诸如:“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回归传统”、“综合创新”等等,也有“孤芳自赏”和“削足适履”的相对极端的文化主张,对于传统武术发展的实现方式也有诸多见解,是“破”还是“立”?是批判还是继承?是批判中的重构还是继承中的创新?是渐进的还是激进的?是“一刀切”还是“有机结合”等。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文化选择方向这一难题,既不能丢掉传统的东西,因为传统是根,没有根基就很难存活,同时又不能脱离时代,脱离西方文化统治下的现代社会,到底如何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中国在这条道路上寻找了近百年,从李鸿章们开始,一直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一直到孙中山、一直到毛泽东、到邓小平等等我们几代的前辈,他们一直在中国前进的这个路上,审视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审视中国文化跟现代化的关系。那么,当今社会我们又应该选择怎么样的文化前进的道路呢?这直接关乎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命运,关乎到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稳定与否,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选择应该是根据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应该是“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2.2.1 “见贤思齐”为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见贤思齐”出自于《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秉承“见贤思齐”的思想,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其他文化发展的优势和长处,因此,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求学习,学习是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仿拜占庭帝国。在许多这种交流中,作为学生的“落后”国家最终重视超过做老师的先进国家”[11]。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要不断的学习,无论是其他民族的民族体育项目还是奥运会的国际体育项目,都有借鉴和学习的优点、长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虚心学习,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学习西方等先进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其优秀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而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如果变成“邯郸学步”的方式,最后只能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迷失自我,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变得不伦不类。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化与翻译研究所所长张政认为,从前由于中西方地位的不平等,我国长期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但随着对外开放的大门日渐敞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应当认真地了解、认识自己的文化,先学习传统再学创新;就像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观点,有选择地引进一些西方文化精华,对弘扬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

2.2.2 “因地制宜”为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根本

“因地制宜”出自于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是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由于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而这种自然经济形态阻碍了不同地域习武者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地区间的相对封闭性,因此在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下,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武术流派。郭希汾编写的《中国体育史》中提到“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气候严寒造成北派拳术气势雄劲,大开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术也比较细腻”。据统计,中国目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31个。而在中华武林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要数少林、武当、峨嵋三大流派。代表中原地域武术的少林武术其特点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拳路多是大开大合,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代表荆楚地域的武当武术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而代表巴蜀地域的峨嵋派则是结合了道家的外柔内刚和少林的刚劲形成了:动作以慢而快、猛发暴力、似刚似柔、柔内透刚[12];中国各地域的传统武术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武术文化特色,决不能盲目的跟风,不假思索的篡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使传统武术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谈及如何使传统文化走现代化之路时指出,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知耻”、“知惧”、“知变”、“知要”、“知本”,“知本”就是要求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坚守哪些东西,传统武术文化走现代化道路,也必须坚守我们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去借鉴和发展,这是发展传统武术文化的根本所在。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13]。传统文化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如果抛弃传统文化,必然会丧失民族的灵魂,必然会造成文化的毁灭。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传统武术悠久文化为根基,以“异质文化”的优秀成分为养料,保持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点,并采用西方的优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需要不断的改进,删除掉那些不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不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部分,留其精华,这样既能使人们看到、听到先人们的艺术本色,又能符合时代特征,具有现代性。

“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去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样的文化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我们要用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所有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既符合现在又适应未来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3 结论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几千年来经历冲击而不崩溃,仍然具有凝聚力,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故纳新,能容纳并且融合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不是一座静止的山,仅仅是供人们瞻仰、膜拜,而是一条流淌的河,需要发展、需要交流就要融四海之水为自己所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该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倡交流而不封闭,学习而不排斥,携手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在这个已经形成的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14],这样才是中国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态度和立场。这正像费孝通先生对传统文化所设想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相反,保守的“有麝自来香”的想法,只能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走向没落。我们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人,需要有一个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宽阔的胸襟,用全新的历史的眼光,“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才能存活并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体育文化之林。

[1]塞缪尔·亨延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潘海英.文化全球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抉择[N].吉林日报,2009-09-27

[3]唐踔.杨荣翰.文化交往全球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N].教育文化论坛,2010,6

[4]白晋湘,张小林,等.全球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153-115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英]凯·弥尔顿.环境决定论和文化理论[M].袁同凯,周建新,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李龙,虞定海.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关切[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6) :105-107

[8]王京生. 从“文化选择”到“文化强国”[N].中国文化报, 2012-04-17

[9]罗素.中国问题[M].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0-13

[10]付秀荣.当代中国文化选择构想[J].广西社会科学,2004,6

[11]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8

[12]马敏卿,张艳霞.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齐鲁文化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 1340-1342

[13]鲁迅.鲁迅全集.十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

[14]李旺华,霍如.从方法论看传统武术的文化本位与文化自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2):21-24

CulturalIdentityandCulturalChoiceofContemporaryChineseTraditionalWushuCulture

LIU Zhou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ushu encountered “bottlenecks”.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o analy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from the angles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hoice. It suggest that China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shoul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emulate those better than oneself,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choice

2014-05-20

刘舟(1979-),男,讲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G80

A

1007-323X(2014)05-0071-03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民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