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发展理论与现代运动休闲教育述评

2014-12-06李映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运动

李映红

(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006)

学校教育是严肃的教育,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1],这是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家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特征使得学校教育难以在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运行,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更具全球时代特性的立体式教育,互联网所提供的爆炸式的信息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使得青少年发展更具选择性和多元性。青少年教育问题在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理论家们热衷于寻求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式,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运动休闲娱乐相关诸多活动是青少年普遍喜爱的活动方式,它们自然为教育家们所青睐并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手段。基于不同的青少年发展理论,运动休闲娱乐被引入教育过程的方式和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分析这些不同对于运动休闲娱乐活动的教育功能的理论化、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生物发生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

在青少年发展理论中,生物发生论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生物发生论认为青少年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他们生理上的成熟,不同个体之间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别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在这样的总体观念主导下,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少年发展复演了人类种族进化的过程,这包括婴、幼儿时期复演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儿童时期复演人类从蒙昧到文明进化的过程,青少年时期则复演了人类的浪漫与冲突的历程[2]。他认为,青少年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征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青少年的躁动、叛逆以及骚乱都是自然发生的,当他们进入下一个发展时期后,这些行为自然会消失。同时,教育的内容与手段要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时期特点,超越了这个时期特征的教育手段是无效的。尽管生物发生论者也承认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但他们认为这种影响并不能改变青少年发育成熟的进程,因而它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仅处于次要地位。格赛尔则强调顺应青少年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教育,他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青少年的成熟的特征和进程,帮助他们规划和设计适宜他们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运动休闲娱乐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它与教育理论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动休闲娱乐教育家中有很多生物发生论的追随者,他们设计出了适应青少年发展的各种运动休闲娱乐活动,并形成独特的运动休闲教育理论体系。美国运动休闲教育家鲁伯特.森就根据青少年发展的身心规律设计出了运动休闲活动的阶段性教育过程[3]。他认为从11-25岁属于青少年时期,而从11-16岁是完成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安排集体性的休闲娱乐活动对于锻炼青少年与他们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至关重要,诸如定向越野、多人划艇、帆船等运动项目是这个年龄段最好的选择;16-20岁期间为青少年开始醒悟与自我完善时期,这期间他们更注重自我在心理和社会角色上的实际状况,针对此特征,安排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休闲活动对于锻炼青少年,比如:登山、攀岩、漂流等;20-25岁则是青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时期,这时期的青年人更加注重对社会规则的探寻和认同,并开始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人,运动休闲教育活动的设计应当体现强烈的社会规则,比如高尔夫运动,青年人在高尔夫活动中能够接受绅士文化的教育,同时可能接触到更多社会成功人士,这样的熏陶有利于青年人更加积极地接受社会规则和规范。相反,如果让一个16岁的青少年从事高尔夫运动,那他可能更多地是学到高尔夫运动技术本身,对于那些深育于高尔夫运动中的绅士文化则可能并不容易接受甚至排斥。鲁伯特.森的运动休闲教育阶段论被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普遍接受,并被学界认为是生物发生论在运动休闲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以他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教育学派强调在休闲运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并悟出其中蕴藏着的道理,让学生切身感受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

鲁伯特.森的运动休闲教育阶段理论很好地将具有不同特征的运动休闲项目进行了分类,并将它们安排到青少年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教育过程提供了很好的运动休闲教育素材。也因此运动休闲活动被教育界所重视,在美国、加拿大的有些学校把运动休闲教育列为与体育教育平行的教育活动,认为运动休闲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方面有着超越体育教育本身的独特作用,并认为不同的休闲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且独特的教育功能。但是,该理论也遭到来自教育界的一些批评,首先,它忽视了青少年发展的个体差异,在具体实施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天生喜欢冒险,喜欢特立独行,而有些学生则喜欢集体游戏,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这对这些不同性格的同学,运动休闲教育应当如何安排适当的活动,或者如何改变学生性格方面的弱点等,生物发生论者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其次,生物发生论的运动休闲教育学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机械论的特点,休闲运动项目在具体组织过程中其目的、过程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单纯认为某个项目具有某种教育意义的观点难免有些失真。

2 基于社会发生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

社会发生论者从社会环境出发来考察青少年发展的过程,认为社会总体状况、社会文化价值观、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式等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最重要要素。社会发生论是最有影响的青少年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聚集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如美国的华生、戴维斯、班杜拉,德国的勒温等。华生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认为青少年的行为只要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总体要求,就会得到社会强化,因而得到保持和发展,因此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华生的一段名言:“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养育,我敢担保能够随机选择一名儿童训练他成为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商界首领、政府官员乃至乞丐或者小偷,不论他的天资、嗜好、性格、能力和种族如何[4]”,充分体现了他的观点,即:环境因素在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

勒温则提出了“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即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则成了一个不可分隔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中的各种因素决定着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因此,要教育和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为他们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生活空间。这种心理生活空间有时充满了矛盾,即有成人(如他们的父母)和同伴们所形成的氛围常常是不协调的,这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的压力与冲突,表现为叛逆。

遵循社会发生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者重视在运动休闲活动中努力营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活动氛围,并将这种氛围类比社会活动情境,使运动休闲活动情境成为一个浓缩的社会,体现各种社会关系。与生物发生论的运动休闲教育不同,社会发生论主导下的运动休闲教育青睐于游戏性的休闲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自然休闲活动,如:登山、漂流、野外生存等。他们认为这些带有冒险性的、纯自然的休闲运动并不具备营造一种教育氛围的功能。因此,运动休闲教育必须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活动进行设计,包括:团队组成、竞争规则、沟通方式等都需要适合运动活动特征和青少年年龄特点[5]。该学派在承认不同的休闲运动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的同时,更强调对活动的组织和设计的重要性。

生物发生论的运动休闲教育被认为更适合学校教育环境,同时对于青少年行为矫正也具有优势。但它缺乏运动休闲活动的冒险性和回归自然的属性,因而被运动休闲教育界学者认为是过度僵化了的教育形式。因为运动休闲教育是偏重于体验的一种教育,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在带有冒险性的自然因素作用下体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它更加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 基于心理发生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

持心理发生观点的心理学家有德国的斯普兰格、美国的埃里克森、瑞士的皮亚杰等。他们认为青少年发展的动力在于自己基于文化、历史的心理内部世界,青少年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主观意志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6]。青少年的成长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而是在主动的创造过程中完成的。当然,心理发生论者并不否认生理的和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他们情调的是青少年心理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强调创造活动在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心理发生论中,皮亚杰将这种观点更加系统化地发展成了他自己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青少年发展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过程,而心理发展在于他们认知结构的发展,青少年接受的各种信息在头脑中以一定的逻辑心理结构存在,随着他们接受信息的增多而不断地调整他们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是他们社会认知结构发展的结果,因此,只有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中接受信息,才能有效地调整他们的社会认知结构,从而促进自我心理的发展。

基于心理发生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强调活动情境的变化,并且青少年要积极参与到这种变化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遵从。所以,那些在活动中富于变化的、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休闲运动项目受到心理发生论教育者的青睐,如:多人皮划艇、帆船、定向越野、航模等等。比如:帆船运动需要根据船速、风向和每个人的力量素质和反应能力等情况随时调整技术和配合,还需要不断调整每个人的位置,这期间不仅体现着每个队员对于该项运动的认识,也体现着他们之间协作关系的变化。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讲,这些运动是他们智力、体力等的综合体现,学生在这些休闲运动中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技术路线,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取得比赛的优胜。这一类的运动休闲活动还被用来对青少年心理能力的测试,甚至它被扩展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这期间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帮助学生学习。这种观点突出体现了认知心理学派对教育的认识。同样,基于心理发生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也把在休闲运动学生的参与当作最重要的教育要素,休闲运动不像普通的竞技运动那样有着严格的比赛规则,这使得休闲运动中参与者有着较大的对活动形式和规则进行修改的权利和机会。这正是休闲运动教育者所看重的。

事实上,所有现在流行的运动休闲项目都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只要组织者侧重并突出这些特点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发生论主导下的运动休闲教育在大学更受欢迎,美国许多大学有着系统的、可由学生积极参与并予以调整的运动休闲课程,这些课程被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中、小学所青睐,同时,也有专门的团队在研究和开发新的运动休闲教育课程,把这些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4 总结

行为主义心理学从操作条件反射开始逐渐发展到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始终将人类的外显行为与大脑的认知活动相联系,试图通过行为来影响认知,又通过行为来了解认知,反过来,通过认知来预知行为。因此,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乃至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运动休闲教育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自然不自然地形成了各种学派,一方面,这些学派在运动休闲项目选择和教育思想上都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它们使得运动休闲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运动休闲教育的实质;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运动休闲教育研究与实践大大丰富了运动休闲教育的内容,使得运动休闲教育几乎从体育教育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教育学科。当今教育界热衷于情境教育和体验式教育,而运动休闲活动为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情境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验的机会,因而它是最具现代特征的教育活动。

虽然从生物发生论、社会发生论到心理发生论,心理学派的产生与发展似乎有着明显的时间顺序,但基于不同心理学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却似乎是同时代发生的,目前持各心理学观点的运动休闲教育在各级学校、商业教育机构乃至研究机构都十分活跃。2013年北美青少年教育与发展论坛上,有关运动休闲教育的报告共有33篇,其中生物发生观点的论文9篇,社会发生论相关论文13篇,心理发生论的论文11篇[7],运动休闲教育理论的多元化从此可见一斑。

[1]张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William Damon.What is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J].The ANNALS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2004,26(26):591 -599

[4]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Melanie Killen and Judith.Smetana Handbook of Moral Development[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2006

[6]谢弗[美].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邹泓,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North America Youth.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C].2013 Forum on Youth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Canada,2013

猜你喜欢

青少年心理运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