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蒜香

2014-12-06宫凤华

饮食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细盐百叶咸肉

◎宫凤华

乡野间的大蒜,长相颇为清俊。鲜嫩葱茏的蒜叶,似凌波仙子,轻盈秀逸;洁白肥硕的蒜梗,似凝霜纤指,风情独蕴。

蒜种是夏末锄下去的。父亲用小巧的锄头侧身锄出一条长槽,拈蒜的我们一字排开,蒜瓣儿头朝下尾朝上间隔两指宽摆放。一行摆好了,锄一条槽子,再摆。一块地拈好了,就均匀地盖上穰草,用瓢戽足水。收工时,父亲撑着船或摇着橹回家,残阳濡染,炊烟袅袅,牧歌轻扬,一船的欢声笑语,一船的轻松惬意。

五月不吃蒜,鬼在面前转。黄梅时节易染病,而大蒜可以防病治病。家乡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要吃“五红”,大蒜炒苋菜、大蒜烧黄鱼,其味妙不可言。

冬天的傍晚,寒气逼人。浓浓的炒蒜香穿过低矮的屋檐,弥漫在寂寥的村庄上空。乡村恬淡贫穷的生活因了辛辣纯朴的大蒜变得热情而火爆起来。

大蒜烧杂烩味道蛮好。白花花的蒜梗切成段儿,和百叶、肉皮、鱼圆、牛肉片、鹌鹑蛋、河虾一同放进锅里爆炒,再加点水。烧开了,放盐、鸡精等作料,起锅,热气腾腾,浓香扑鼻,桌上人的筷子早忙不迭地伸过来。

大蒜炒慈姑片儿颇寻常。蒜梗子用缝被针划成丝状,炒时易烂。慈姑剥去表皮,露出白生生脆嫩嫩的肉,切成薄薄的圆片。旺火,油炸,刺啦声中翻炒,拈点白糖、细盐、味精,不一会儿,青白相衬,香味盈屋。盛上桌,众人争相搛起大嚼。慈姑的粉嫩酥涩、青蒜的脆刮辛辣,吃在嘴里,乐在心里。

大蒜炒百叶是经典的农家小吃。光炒大蒜嫌单调,咋办?掺进百叶丝呀。窈窕的村妇把百叶切得细如毛线,漂养在清水里,粗白的蒜梗用刀面拍碎,待土灶铁锅里的菜油滋滋作响时,先倒进蒜梗,再加进蒜叶和百叶丝,上下翻炒,兑进一勺水,掺进糖醋盐酱,一道菜在浓浓热气中便成。一家人搛食,绞着青丝般的百叶,油滴滴的,嘴里的还没嚼完哩。

寒天腊月,雪覆田野,拔大蒜是件苦差事。父亲顶着刺骨的西北风,扒开积雪,用三叉使劲挖僵硬的土,再拔起来,用稻草绳扎成一捆捆。他的双手冻得如红萝卜,然后再用木船或三轮车运回家,半夜三更到城里叫卖。

除夕之夜,家家必烫大蒜。用透水把大蒜煮熟,切碎,盛盘,浇上酱油和麻油,撒点细盐。初一早上,亲朋好友互相拜年,入屋,招呼,喝果茶,吃大蒜和生姜,热辣辣的,遍身生暖,寒意不觉间便消隐了。春节烧羊肉火锅必加进蒜梗子,吃着热乎。正月里蒜苗烧咸肉,腊香、脆刮。开春,蒜苗熬蚕豆味道绝佳。大蒜炒鸡蛋、大蒜炒猪肝、大蒜炒肉丝、大蒜烧河蚌等,都是农家餐桌上的美味。

里下河乡村,家家都用坛坛罐罐盛醋,倒入洗净的蒜头,浸泡。平时,吸溜吸溜喝粥时,嚼着又酸又甜又辣的蒜头,咯吱爽口,生暖利胃,解毒健体。

蒜起薹时,俗称甩尾,通常在其鲜嫩之时,已被人采摘了,只有侥幸遗漏者,才得以开花。打蒜薹也是很幸苦的一件差事。蒜薹很柔韧,先在蒜薹根部的地方掐断,然后你再趁着力气慢慢抽,不然会打断的。蒜花开了,萼紫花白,花呈蕊状,花落萼开,咧嘴一笑,乳牙般的小蒜瓣,石榴籽一般显露出来,煞是可爱。蒜苗熬蚕豆、蒜苗烧猪肉、蒜苗烧咸肉均是经典的农家菜。母亲总喜欢把蒜苗洗净,焯一下,曝晒,装入塑料袋,由过年时烧肉,众人大呼新鲜!

大蒜不像辣椒咄咄逼人,总是谦逊地埋在地下,冷艳中浸润智慧。善待大蒜,善待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细盐百叶咸肉
第一次做百叶卷
盐是怎么来的
文怡拿手菜:扁尖枸杞鸭腿汤
白头
细盐对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盲人合唱团(短篇)
食盐巧治疼痛
小时候作死被揍的经历
咸肉中的亲情
牛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