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对油,吃好油

2014-12-06大连市中心医院主任营养师王兴国

饮食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亚麻酸油酸植物油

◎大连市中心医院主任营养师 王兴国

中国城市居民餐桌上食用油的问题很大,我甚至认为,烹调油是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中最大的健康隐患。

隐患一:吃油过多

与人们常说的“大鱼大肉”相比,“大油”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从以下几个简单的数据就可看出端倪:

1.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食用油49.1克/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25 ~30克/天),83.4%的家庭人均每日摄油量超过25克,35.2%的家庭超过50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

2.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比较而言,肉类和奶类的消费量则不在前列,相差很远。

3.近年,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不足四成(37.5%左右),大部分依赖进口。

每天吃49.1克油意味着什么?它“贡献”了一个普通女性一日所需能量的1/4,如此吃法,焉能不胖?我认为,食用油为城市居民日益看涨的肥胖率(以及与肥胖相关的各种慢性病发病率)做出了“卓越贡献”。

隐患二:食用油品质低下

比食用油消费量过多更严重的问题是食用油品质低下。“地沟油”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就说明了这一点。虽然通过近年审理的一系列“地沟油”大案,我们知道“地沟油”进入餐桌的渠道堪称复杂和诡异,但餐饮业总是首当其冲。餐饮业既是“地沟油”的制造者,也是“地沟油”的消费者。

目前,因为还没有找到并依法建立鉴别检测“地沟油”的标准方法,国家有关部门对“地沟油”的管理仅限于两方面,一是不允许掏地沟捞油;二是不允许餐饮企业卖餐饮废油(卖给指定的回收企业是允许的)。至于餐饮企业自产(油脂反复加热,脂肪酸氧化、聚合、裂解等变成“地沟油”)自销(用于烹制菜肴或面点)的“地沟油”,就只能看食客各自的造化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经常(比如一周4次)在饭店吃,最终一定会把身体吃出毛病来。对此,我相信“地沟油”“功不可没”。

消除隐患方法一:吃油要少量、多样

在家做饭时,要注意减少烹调油的使用量,记住少就是好,省钱又健康。很多人习惯吃油多的菜肴,但再顽固的“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除非你根本不想改变。

改掉坏习惯确有难度,那么就重新建立一个好习惯吧,即烹调油多样化,吃多种不同的植物油。食物多样化是最重要的健康饮食原则,烹调油也不例外。可是,如果你分别选用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虽然也算多样化,比只吃一种油好,但我不得不说你没有掌握烹调油多样化的真谛。

不同的烹调油来自不同的植物种子或果实,含有不尽相同的营养成分,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亚油酸含量最高(含量40%~70%),或者以亚油酸为主要成分。亚油酸是必需的脂肪酸之一,人体无法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否则会因为缺乏而患病。

第二类是橄榄油、油茶籽油(山茶油)、高油酸菜籽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油酸含量最高(含量70%~80%),或者以油酸为主要成分。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卫生部2008年制订的《防治血脂异常知识要点》 亦建议,橄榄油、油茶籽油是高胆固醇者的首选烹调油。此外,还有研究说,增加油酸摄入量(相应减少碳水化合物以避免发胖)对控制餐后血糖很有帮助。

第三类是亚麻籽油(亚麻油)和紫苏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亚麻酸含量高(含量为50%~60%),或者以亚麻酸为主要成分。亚麻酸也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缺之不可。而且,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生的EPA、DHA等对血脂也很有益处。更关键的是,亚麻酸在其他植物油或食物中含量都很少,来之不易,非常难得。

正是因为各类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各具特点,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比例各不相同,所以要获得全面营养,就要吃各类植物油,也就是从上述三大类植物油中各选一二种或更多。

也许有人会觉得食用油多样化很麻烦,其实不然。最简单的方法是交替食用,比如先买一瓶花生油,吃完后再买一瓶橄榄油,然后是亚麻油。比交替食用更好一些的做法是混合食用,即把上述三类植物油(各取一种)混合在一个小油壶中,自制一壶“调和油”用于烹调。那么,三类植物油按照怎样的比例混合呢?说来话长,要把道理讲透必须大费周章,因为这涉及到脂肪酸平衡问题,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n-6型脂肪酸与n-3型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以及烹调油与其他食物配合等。我家用的比例是第一类油∶第二类油∶第三类油=1∶0.4∶0.4。其他比例亦可,比例不是关键,多样化才是关键,没必要在比例方面较真。按比例混合自制一壶调和油后,使用起来要注意避免高温加热,因为高温加热会破坏橄榄油(特级初榨)、亚麻油(初榨)的营养成分,还容易冒烟。所谓高温加热,是指温度超过150℃,炒菜、煎炸时通常温度较高,蒸煮时温度较低,通常在100℃左右,这种温度对特级初榨橄榄油、初榨亚麻油等也不会有明显破坏。

其实,还有一种更值得推荐的做法,即根据不同的烹调方法来选用不同的植物油。比如凉拌菜、做馅、煲汤、蒸等(烹调温度在100℃左右)就选用那些怕高温加热的植物油,如特级初榨橄榄油、初榨亚麻油、紫苏油等;如果是炒菜(烹调温度一般在180℃左右)就用那些不怕高温加热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精炼橄榄油、油茶籽油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烹调油多样化,至于各种油的数量比例只需差不多就行了。

消除隐患方法二:少吃坏油

必须提醒大家,烹调时不要主动地选用猪油(荤油)。流传甚广的错误说法是“适当吃猪油有益”。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吃猪油有益健康,而且猪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它们对心脑血管系统有害。有时候,菜肴当中有一点点肥肉(相当于荤油)可能不至于有害,但主动选用荤油烹调菜肴是非常不可取的。为此,卫生部发布的《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防治知识宣传要点》建议,“不吃肥肉和猪油,少用黄油”。

另外,以下(如图)各种食用油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虽然你极少从超市购买它们,你家的厨房也未必使用它们,但它们在各种加工食品如饼干、面包、方便面、油炸食品、薯条薯片、蛋糕、雪米饼、各种酥、各种派中大量(注意这个词)使用,从而被人们大量地消费。平常的豆油、花生油等在加工食品中应用很少。

另外一个重要建议是,尽量少在饭店进餐,多回家吃饭。在饭店进餐时,尽量不吃油炸、油腻的菜肴,多选少油、无油的菜品。如果没有这样的菜品,就准备一碗水,入口之前把该死的油盐洗掉。

猜你喜欢

亚麻酸油酸植物油
青岛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推广实践及思考
普通花生油和高油酸花生油脂肪酸比较研究
2011—2020年我国北方片小粒花生区域试验参试材料性状分析
杯中彩雨
橘子燃火花
高油酸食用油引领百姓餐桌健康升级
α—亚麻酸及其分布
二次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纯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α—亚麻酸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