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港通呼唤T+0

2014-12-05袁元

投资与理财 2014年23期
关键词:A股投资者交易

袁元

11月17日,国内外投资者万众瞩目的沪港通终于落地了,沪港通的正式开通对中国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投资机遇与投资风险,沪港通的开启为什么需要T+0的配合,看看本刊精心策划组织的这组特别报道吧。

11月17日,国内外投资者万众瞩目的沪港通终于落地了,开盘当日,沪指开盘2506.86点,最高冲至2508.77点,创出年内新高。香港恒生指数以当日最高点24313点开盘,随后沪指和恒生指数均出现了冲高回落的态势,沪指收盘下跌0.19%;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21%。对于沪港通开通当日沪指和恒指的表现,投资者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应该说是早有预料。因为在沪港通于11月17日开通的消息传出之后,沪指和恒指已经有了一周的表现时间,沪指冲上了2500点关口,以金融股为首的大盘蓝筹股涨势凌厉,中国银行更是以极为罕见的涨停板宣示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沪港通开通后沪指走势的一致看多;恒指也是一改前期冲高回落的态势,重新摆出了继续上攻的态势,扫除了全球投资者因为香港“占中”事件对于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负面影响,国际金融大鳄们开始盘算如何借道沪港通去剪中国资本市场的羊毛,如何能从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分一杯羹。

如同全球政界人士高度关注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一样,全球金融业大鳄更是把聚焦的目光盯在了沪港通上。毕竟来说,沪港通的正式启动,意味着以往单向封闭循环的中国证券市场向全球证券市场开了一个小缝。尽管此前境外资金炒作沪深股市可以借道QFII的投资渠道,但是沪港通的开通无疑给境外资金炒作中国股市提供了又一条合法可行的渠道。如果沪港通的示范作用效果良好,不排除中国证券市场今后一步步打开心扉逐步向全球投资者开放。对于国内众多中小投资者来说,如何寻找和抓住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遇,回避沪港通带来的投资风险,如何从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斗智斗勇转变为与国内外机构投资者一较高低,这其中该做的功课还真的不少,那么就让我们现在梳理一下沪港通开通后的投资机会吧。

沪港通的重心在A股

在沪港通开通前夕,作为全球最为知名的投资大鳄,高盛为沪港通做出了一个极为宏伟的预判,称沪港通将给A股带来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8万亿元)的配置资金。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表示,目前海外投资者对沪港通都非常感兴趣;并预计A股明年有望纳入MSCI、富时旗下的全球指数。

刘劲津说,内地已开放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渠道让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股市,沪港通的开通令内地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加上沪港通将连接内地和香港两地的股票市场,令其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相信明年A股就将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及富时全球指数。届时被动基金都将加重投资内地股市比重,对A股市场形成利好。

在被问及境外投资者对A股的态度时,刘劲津称,海外投资者对沪港通都非常感兴趣,而QFII额度已接近用尽,在直接投资渠道不多的情况下,预计投资者都会愿意将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内地市场。另外,他指出,国际投资者也认为A股市场中,可以捕捉中国经济增长的股票比较多,A股股份派息率也较海外市场高,国际投资者都愿意配置资金到A股市场。

高盛对沪港通的这一预判与大多数国际投资机构的看法大致相同,瑞银证券也认为从沪港通中受益最大的不是港股,而是A股。原因也很简单,港股缺乏吸引全球投资者的魅力。由于香港实体经济的增长乏力,让很多香港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提振,加上在港上市的投资回报率低,使得原先一些愿意赴港上市的国内公司也打消了赴港上市的念头,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阿里巴巴。

沪港通开通首日的交易额似乎验证了高盛和其它国际投资机构的看法。沪港通开通首日的交易额显示出“北热南冷”的症状。在港投资者每日向北投资沪股的130亿元人民币额度提前一个小时用尽;沪市投资者每日105亿元人民币的港股通额度当天却只用了18亿多元。

对于沪港通首日的市场表现,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说,沪港通开通很平稳,很正常,不在乎开头几分钟的表现。在港投行和学者认为,沪港通开通首日市场下跌以及“北热南冷”是技术性因素导致。香港《明报》称,实际上沪港通之前几个月,无论是上海还是香港股市,不少相关股票已连续上涨。香港投资者青睐的沪市军工、铁路等股票价格成倍上升;港股资源、医药等股票的涨幅也达50%以上。

瑞信董事总经理陈昌华称,过去内地有财力的投资者早就到香港进行交易,而海外对内地投资热情和规模更大,因此在推行沪港通的头几年,北向交易额会大于南向交易额。香港“am730”网站称,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企业占港股市值由最初“巴仙”(意为8%)大涨至近六成,“不知不觉港股早已被内地占领”。台湾联合新闻网称,沪港通也为台湾投资人西进大陆股市开辟新路,并为大陆资金找到新的“出海口”。

沪港通首日交易结束,沪港通用尽130亿人民币的额度限制,反映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欲较强。韩国投资者当天也通过沪港通买入价值达1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80万元)的中国股票。韩国各大证券公司趁热打铁,推出各种与沪港通有关的理财产品,如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的理财产品、直接投资于中国A股的理财产品、投资于中国企业债券的债券型基金等。“沪港通基金”有望成为韩国个人投资者参与沪港通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综上可见,沪港通的开通,为疲弱了7年之久的沪市再度雄起提供了最为坚厚的资本支持,沪港通的重心在A股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公认的事实。

沪港通启动需要T+0配套

沪港通的正式启动,结束了今年国内股市的一个最大悬念,当沪港通的面纱没有被揭开时,国内外投资者对于沪港通开通后的走势或许抱有诸多幻想,而一旦沪港通呱呱落地,沪指和恒指均呈现出稳中有降格局之时,人们才认识到,在沪港通开通初期,对于沪港通开通能够给市场投资风格的转换尚需时日。

沪港通开通初期,市场投资风格虽然显现出转换的痕迹,但是并不明显。为此,美国花旗银行投资人士认为,由于沪港通开通日期公布一周后就快速启动,很多国际投资机构措手不及,仍然处于开户和法律审核手续之中,因此尚不能入场操作,这是导致沪港通开通后两市行情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

花旗银行投资人士没有说出口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沪市交易制度实施的是“T+1”,而不是国际投资机构所熟悉的“T+0”。“T+1”的交易制度在如今的全球股市中实施的很少,世界上主流股市的交易制度现在基本上都是以“T+0”为主。

我国股市在开创初期,其实也是实施“T+0”交易制度。不过,后来由于国内股市短线炒作之风过烈,加上当时股市流通股过少,很容易被机构投资者也就是俗称的“庄家”所操纵,引起中小投资者不满。为此,监管部门在1995年1月1日将交易制度由T+0改为T+1,根本原因就是认为T+0加剧了市场波动、催生了过度投机,把过去不成熟证券市场的恶意做庄、大幅炒作、大起大落等均归罪于T+0当日回转交易,没有认识到它是提高证券市场定价效率、交易效率、资金效率的重要机制,也是投资者规避风险、及时止损的重要工具,还是抑制股价暴涨暴跌、连涨连跌过度投机、避免风险累积的重要手段。如果“T+0”交易制度身上抱有如此众多的罪名,全球股市交易制度何以选择“T+0”啊?

或许有人会说,A股换手率已居世界前列,实行T+0交易来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必要性不足,把T+0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对立起来。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只有恢复T+0交易,才能实现股票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无缝对接、沪港通后两市交易制度的无缝对接,才可以真正避免机构大资金利用不同市场交易制度差异形成对散户的优势。

由此来看,如果我们把T+0交易仅仅当作一种高效率的证券价款清算交割方式,作为一个和国际证券交易市场对接并轨的一众技术手段,恢复T+0交易的决心与难度就没有那么大了。面对目前两市一个T+0、一个T+1的交易制度差异,上交所的回答是A股已具备恢复T+0的条件,港交所的估计是这个问题最快2015年中可以解决。我们在这里也大声疾呼,沪港通开通迫切需要“T+0”交易制度的配套,在国内股市恢复“T+0”交易制度已经是时不我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A股投资者交易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大宗交易榜中榜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惊人的交易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