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发展科普旅游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12-05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普博物馆旅游

陈 艳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旅游系,湖南 长沙410205)

科普旅游是一种通过旅游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目的的特殊旅游形式[1],是科普与旅游结合的产物。科普旅游基地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向游客传播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普旅游基地将科技与旅游相互融合,增强科普项目的参与度、趣味性,以提高科普的效果。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旅游基地,在传播科技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例,调查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游客参观博物馆的收获及其相互关系以提出提高省地质博物馆科普效果的措施。

一、研究设计

(一)案例地概况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自然科学博物馆。2012年4月22日,博物馆新馆经重建后以崭新面貌重新对外开放。展馆共设地球厅、古生物厅、矿物厅、矿物晶体厅、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等六个展厅[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设计问卷。在地质博物馆内发放问卷,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4月至7月。调查对象为参观完地质博物馆的游客,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0.2%。本次调查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游客基本情况、游客在地质博物馆的消费行为特征(出行的动机、方式、参观次数、了解途径、停留时间等)、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包括对展品丰富度、环境、服务设施、游览设施、参与度、服务态度、讲解服务水平、解说牌的文字表达和外形设计等的评价)、参观后游客的收获(包括在开拓眼界、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其他(对地质博物馆的功能认知及游客对解说媒体的偏好)。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描述分析揭示游客的基本情况、消费行为特征。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收获采用五级量表法。游客参观后的收获与游客对博物馆的评价项目的信度为0.770,问卷的信度较高。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出游客参观博物馆后的收获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假设

1.不同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

2.游客参观后的三个方面的收获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3.具有不同消费行为特征的游客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收获没有显著差异;

4.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与游客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收获相关性不显著。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从性别上,女性游客略多于男性游客。从年龄上来说,年龄在25—34 岁、15—24 岁的游客较多。从职业上,学生游客所占比例最大。年龄在15—24岁的游客多为高中或中专至大学的学生。

表1 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表

(二)游客在地质博物馆的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72.9%的游客以学习为目的,其次25%的游客以观赏为目的,24.6%的游客以教育孩子为目的,6.3%的游客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大多数游客以自己学习或教育孩子为目的,这与地质博物馆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一致。地质博物馆是湖南省重要的科普旅游基地,参观者在博物馆内欣赏各种地下宝藏的同时接受科普教育。来地质博物馆的游客中学生占44.6%,以“学习为目的”几乎是每个学生来博物馆的动机。年龄在25—34 的游客占30.2%,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游客一般都有正处儿童阶段的小孩,他们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为“教育孩子”。以学校或单位组织的形式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游客所占比例为62%,而与家人一起参观的为34.6%,与朋友结伴而行的为10.4%。学生是博物馆的主要游客群体,初中、高中、大学生多以学校组织的形式来到博物馆参观,以单位组织的形式来到博物馆的群体还包括退休人员、中青年游客。接受调查的游客中大多数(91.7%)游客是第一次参观地质博物馆,来博物馆2 次、3 次、4 次的游客比例分别为4.2%、2.1%、2.1%。这说明地质博物馆的重游率很低。这可能与地质博物馆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交通不便、展品的更新速度太慢等原因有关。68.3%的游客经他人介绍后了解地质博物馆,41.7%的游客因单位组织参观而了解地质博物馆,22.9%的游客通过网络知晓地质博物馆,12.5%的游客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地质博物馆,4.2%的游客通过报纸杂志了解地质博物馆,10.4%的游客通过旅行社了解地质博物馆。游客主要通过他人介绍和单位组织参观的途径了解地质博物馆。相比之下,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途径知晓地质博物馆的游客较少。这说明了地质博物馆需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其知名度。游客在博物馆内停留的时间在1—2小时的游客最多,占50%,其次为2-3小时,占39.6%,3-4 小时为6.3%,1 小时以内的为4.2%。地质博物馆内可以让游客参与的项目极少,因此游客在参观完各展厅后便离开博物馆,停留的时间不长。

(三)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调查分析

表2 游客对博物馆服务评价表

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地质博物馆的展品的丰富程度、环境、设施、服务态度、讲解服务水平、参与度等进行评价。分别对各层级赋分,非常好/非常丰富/非常齐全/非常先进计5分,好/丰富/齐全/先进计4分,一般计3分、不好/不丰富/缺少/陈旧计2分,非常差/很少/非常欠缺/破损计1分。从评价结果来看,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总体评价较好。将各项指标按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序,如表2所示。

地质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博物馆。博物馆的环境舒适、整洁、美观,符合游客的要求,因此环境方面的得分也是各项目中最高的。地质博物馆内的展品非常丰富,向游客展出了湖南的主要矿产、各类珍贵的矿产、湖南出土的恐龙化石、大象化石等。但博物馆内的项目设计上,主要为游客参观的项目,虽然在馆内有让游客参与的项目,有电子书、触摸视频,但数量上比较少,因此游客对项目的参与度评价较低。人员服务方面,游客在博物馆内主要接触到的服务人员包括游客服务台服务人员、展馆内的服务人员、为团队提供讲解的讲解人员等。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服务人员的服务非常热情,他们耐心地回答游客的提问,还会经常给游客温馨提示。他们会提醒游客注意把握时间,先看先关闭的场馆;在将要闭关时,提醒游客闭关的时间将至,欢迎游客再次光临等。但游客对讲解人员的讲解服务的评价不高。讲解人员还需提高自身的讲解技巧。在设施方面,馆内设有游客休息用的桌椅,但数量上远远不够;馆内有两处为游客提供纪念品的柜台。博物馆内的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服务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博物馆内服务设施和参与项目的欠缺,游客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认知较低。馆内的游览设施先进,有沙盘、模型、电视影像、各种解说牌等。为了让游客能亲身感受到喀斯特地貌的魅力,展馆内设计了微缩的溶洞,并配以灯光,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天然的溶洞之中。为了让游客对恐龙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古生物厅内打造恐龙生活的场景,配以恐龙模型,实物再现恐龙化石出土的土坑,陈设恐龙蛋化石等。游客对各种游览设施满意度较高。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馆内的解说媒体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设计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游客参观博物馆的收获。省地质博物馆的解说类型多种多样,有实物、解说牌、多媒体、人员解说等,其中解说牌对于游客理解展品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解说牌的文字表达和外形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游客对解说牌的文字表达评价高,但对于解说牌的外形设计评价低。为了提高解说牌的吸引力,展馆内的解说牌在外型上应多样化,且设计得更加美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龄阶段、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的游客在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假设成立。

(四)游客参观地质博物馆后的收获分析

笔者从参观地质博物馆后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和增强对地质科学的热爱(情感方面的收获)三个方面评价游客的收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游客的收获进行测量,依次对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和很不同意赋分为5 分、4 分、3 分、2 分、1分。游客在开拓眼界、知识方面的收获、情感方面的收 获的均值分 别 为4.4 分、4.2 分 和4.0 分。数据显示游客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后的收获较大。为了探索游客的游览收获的影响因子,笔者根据各项数据的特征进行了等级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检验。

首先,分析三个方面之间相关性是否显著,通过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游客在开拓眼界及知识、情感三方面的收获中,知识方面的收获与开拓眼界、情感方面的收获的相关性是极其显著的(p<0.01),情感方面的收获与开拓眼界的相关性是极其显著的(p=0.002<0.01)。游客在参观地质博物馆时获得的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越多,对各种地壳运动、矿产资源等了解得越透彻,游客对地质学的热爱的情感就越浓厚。同时,了解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能帮助游客开拓自己的眼界。另外,游客观赏了各类珍贵矿产后极大地开拓了眼界,游客对地质学的热爱也被激发了。

第二,分析具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在参观后的收获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的游客在游览收获上没有差异,假设成立。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影响游客参观后的收获。

第三,分析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与游客参观后的收获的相关性。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在参观博物馆时享受了讲解服务和未享受讲解服务的游客在三个方面的游览收获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博物馆内除了人员解说之外,还有实物解说、多媒体、解说牌等多种解说媒体。其他解说媒体的合理布置有效地帮助游客了解地壳运动、矿产资源等知识。从侧面也反映出讲解员讲解在帮助游客理解地质方面的知识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游客参观后的收获与参观的次数不具有一致性。停留时间与游客开拓眼界(p=0.045<0.05)和情感方面的收获(p=0.024<0.05)具有一致性。具有不同游览动机、游览方式、参观次数、了解途径的游客在游览收获上的差异性不显著。

第四,分析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评价与游客的收获之间相关性的显著程度。

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对游客的评价与游客的收获的一致性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是否有人员讲解服务对游客的收获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游览过程中享有讲解服务的游客对讲解服务的评价与游客的收获的相关性是显著的(p=0.035<0.05)。由于人员讲解相对于其他解说媒体具有双向交流、针对性强等诸多优势,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讲解技巧的解说能帮助游客理解各种所看到的各种事物,增强了游览的效果。因此,博物馆应重视博物馆内人员解说存在的不足,注重培养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平。解说牌的外形与知识方面的收获、开拓眼界的相关性显著水平分别为0.036,0.015,均小于0.05,具有一致性。解说牌的外形设计是否有吸引力会影响游客阅读解说牌的兴趣,进而影响游览的收获。展品丰富度的评价与开拓眼界、知识方面的收获的相关性水平极其显著,P=0.001<0.01,与知识方面的收获和情感方面的收获相关显著性水平p分别为0.14<0.05,0.03<0.05。环境评价与开拓眼界的相关显著性水平为p=0.47<0.05参与度与开拓眼界的相关显著性水平为p=0.13<0.05。游客对服务态度的评价与游客在知识方面的收获是一致的。

综上,游客的停留时间与游客开拓眼界和情感方面的收获具有一致性;游客游览后的收获与对解说牌的外形、人员解说、环境、服务态度、项目参与度、展品丰富度等方面的评价是一致的。但游客对博物馆内的项目参与度、解说牌的外形设计和人员解说服务的评价相对较低,博物馆应在这些方面改善其服务。在博物馆内停留不同时间的游客,在开拓眼界及知识方面、情感方面的收获没有显著差异。

(五)游客对博物馆功能的认知分析

同时,笔者调查了游客对地质博物馆功能的认知。89.6% 的游客认为博物馆具有科普功能,72.9%的游客认为地质博物馆具有观赏功能,20.8%的游客认为博物馆具有休闲功能,12.5%的游客认为博物馆具有娱乐功能。参观者的旅游动机与博物馆功能的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地质博物馆属于狭义范围的科普旅游地[3],相对于广义的科普旅游地,其科普教育的功能更容易被游客感知。博物馆内展示的各种地下矿石在色彩和外形上具有美感,审美价值较高,因此游客顺理成章地认为博物馆具有观赏功能。

(六)游客对解说媒体的偏好分析

解说系统具有教育功能,能使旅游者对旅游区的资源及其价值等有深刻的理解[4]45。解说媒体设置是否科学将影响解说效果。省地质博物馆内解说媒体的类型丰富。根据游客对解说媒体的喜爱程度的高低给多媒体排序为:人员解说(89.6%)、实物解 说(68.8%)、多 媒 体(43.8%)、解 说 牌(12.5%)、出版物(6.3%)。地质博物馆内给客人展出了剑齿象化石、各类大型恐龙模型、恐龙蛋、恐龙脚印化石、近千件矿物晶体、4D 泥石流实景、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等实物解说,深受游客喜爱。馆内大型电子书、展示湖南美景的三个触摸屏等多媒体解说方式也是游客喜爱的解说媒体。

三、地质博物馆发展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地质博物馆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的力度太小,很多人对地质博物馆及其展览的项目等并不了解,其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虽然地质博物馆实行免票,但进入博物馆的游客并不很多。因此,地质博物馆发挥科普教育方面的功能有限。

(二)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平有待提高

讲解人员的解说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讲解方式。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平影响游客接受科普教育的效果。但目前,游客对地质博馆的讲解评价不高。地质博物馆应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普讲解人员队伍上下工夫。

(三)项目参与度不高

目前,地质博物馆内主要以游客参观的项目为主,缺少能让游客参与的项目。因此,游客在博物馆内停留的时间不长,体验不深。科普旅游是一种融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在项目设计上应注重项目的参与性,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进而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

(四)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馆内环境优美、舒适,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博物馆内服务设施有些不足。如休息的座椅不够;购物设施相对不足等。

四、发展科普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人员解说服务水平,提升解说效果

人员解说是游客普遍喜欢的一种解说形式,人员解说服务的水平是影响游客参观博物馆收获的重要因子。但目前游客对人员解说服务评价并不是很高。讲解服务可能存在服务态度和讲解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博物馆应花大力气打造一个优秀科普旅游讲解员队伍,使他们成为省地质博物馆的形象代表。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具有亲和力的讲解员形象,要求讲解人员穿着统一制服和佩戴工牌才能上岗提供服务;其次,加大对讲解人员培训的力度。培训内容包括:1.讲解人员服务过程中的礼貌礼节及站姿、走姿等体态;2.给讲解人员开设地质科学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3.讲解人员服务意识的培训;4.讲解技巧的培训。要求讲解人员能灵活应用各种讲解方法,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准确、生动、有针对性的讲解服务。从培训的形式上来说,博物馆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形式。再次,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具体的做法包括:1.对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实行游客参与评价的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的结果确定讲解人员的等级发放报酬,打破过去“吃大锅饭”的局面;2.通过举办讲解员讲解比赛的方式促使导游员讲解水平的提高;3.开展“游客最满意的讲解员”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讲解员的示范效益。最后,向社会招收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现在博物馆讲解员为提前预约的团队和部分散客提供讲解服务,其他散客却因讲解人员的数量不足而无法享受讲解服务。从高校等科研机构挑选一批具有丰富地球知识、对博物馆讲解工作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来博物馆担任兼职解说员。这样既可以增加讲解人员的数量,解决博物馆现在讲解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讲解人员的水平又能得到保障。

(二)提升博物馆的旅游价值

科普旅游是一种集知识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新型科普方式[5]。娱乐性也是科普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建议博物馆从四个方面提升旅游价值。一是增加游客可参与的项目,增强博物馆游览项目的趣味性;可在展馆内设计游客问题竞猜活动,根据游客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游客不同档次的纪念品等。矿物晶体是地质博物馆内的主要展品类型,但相对于宝石来说,普通百姓对矿物晶体了解甚少。为了激发普通百姓对矿石晶体的兴趣,博物馆所展的矿石可与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如在给游客介绍紫晶洞、孔雀石、祖母绿等矿物晶体时,不仅以文字的形式说明,还将加工好的水晶项链、水晶手链、孔雀石项链、镶嵌祖母绿的戒指等可供出售的矿石产品样品放置在矿石晶体旁形成对比,这样既能吸引普通百姓的眼球,同时又能帮助游客加深对所展矿物晶体的印象。二是增加游客服务项目,如在博物馆内提供宝石鉴别服务项目。这项服务能满足一些爱好宝石收藏的老百姓的需求。三是增加游客服务设施。目前,馆内的游客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购物服务设施不足,而购物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目前,馆内只有两个购物的柜台,出售的主要是珠宝、恐龙模型等纪念品。柜台所售物品与馆内的展品有关联,有利于突出展馆主题,因此具有较高纪念价值。另外商品的质量较好。但是柜台内商品的种类较少,购物区的范围太狭窄。博物馆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游客购物区域的面积,丰富商品的种类,针对博物馆的客人群体的需求提供旅游商品。如增加年轻女性喜爱的、价格适中的镶嵌有各类宝石的耳环、戒指、项链及仿化石纪念品等。在所售宝石装饰品的旁边放置介绍宝石寓意和功效的标识牌。游客在购买宝石的过程中便增加了矿物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除了购物设施之外还应增加游客休息的长椅,提供餐饮服务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四是提供更加细致的游客服务。目前博物馆已通过网站、微信提供游览指南、预约讲解员、交通等信息服务。为方便游客参观游览,服务还可以更加细致,服务信息应更加全面。如在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公布每日定点讲解的时间、馆内精华展品介绍和提供语音解说等。游客只要扫一扫展品旁的微信二维码,就可以享受到该展品的语音解说。

(三)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

地质博物馆内藏有全世界仅有的三具之一的享誉中外的无齿芙蓉龙,300多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晶体精品等,其旅游资源等级高。博物馆已做了许多宣传工作,如建立自己的网站提供地质博物馆的介绍、参观指南、博物馆的新闻报道和基础力学知识、玉石和矿物晶体知识等科普知识、馆藏标本展示等信息;利用微信平台,让百姓享受散客预约讲解、游览指南等信息;还邀请了长沙晚报的记者游览博物馆并对其进行报道。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博物馆的知名度还不高。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科普的范围,笔者认为在宣传方面还可做以下尝试:1.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发布招聘地质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的广告引起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2.利用世界地球日举办专题活动,并在各媒体上进行宣传。3.在博物馆内张贴微信二维码,方便游客加入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4.与 山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网站建立友情链接;5.与会展公司、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中间商的组团能力进一步增加客源,使地质博物馆成为湖南科普旅游的一张名片。

(四)更新展品,举办各种活动

博物馆为了保持永久的吸引力,增加游客重游率,应更新展品。博物馆可以和其他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展品互换展出。另外,通过举办科技周活动、博物馆日等活动以扩大影响力,如在科技周举办地质学名家专题讲座。

[1]刘晓静,梁留科.国内科普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2013(3):49-55.

[2]http://www.hndzbwg.com/zgjj/.

[3]刘丽华.游客科普旅游认知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沈阳科普旅游市场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6):61-64.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李成芳.科普旅游——科普工作的新方向[J].发展论坛,2013(4):2-44.

猜你喜欢

科普博物馆旅游
科普达人养成记
博物馆
旅游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露天博物馆
微科普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