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校园内普/方双言现象谈方言存在的价值

2014-12-03蒋满英覃玖英苏小河孔文琛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普通话方言

蒋满英,覃玖英,苏小河,孔文琛

(1.江西省井冈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343009;2.江西省峡江县青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江西 峡江331400)

一、引言

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内同学之间双言使用频繁,即经常发生普通话与方言或普通话与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也就是说大学校园内的交际并非全部使用普通话,而是有时存在普通话与方言或普通话与英语同时使用的情况。目前有关普通话和英语之间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颇多,而针对大学校园内普通话与方言(以下简称为:普/方)这一双言现象的研究却鲜有涉及[1]。为探讨大学校园内普/方这一双言现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希望从中了解大学生对普通话与方言的掌握、认识、态度及大学生方言的使用现状等情况。同时就部分学生对在高校推广普通话会导致方言消失的误解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让大学生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并深刻体会和认识到方言存在的价值。

二、大学校园内普/方双言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

大学校园是研究双言的天然场所[2]。笔者所在的大学面向全国和海外招生,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校园内多元文化共存,因此普遍存在方言和普通话交流并存的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通过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大学校园内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是井冈山大学的学生,涉及到广电、会计、英语、中文、数学、物理、通讯、化学、环境、土木、建筑、机电、工商、经管、临床医学等15个专业。课题组成员随机向各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380份,有效回收率为95%。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95人,所占的比例为48.8%,女生205人,所占的比例为51.2%,男女生比例均衡,学生年龄在18岁-25岁之间[3]。

2.调查内容

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掌握和认识情况;二是大学生对待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此外,为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现状及相关态度等,还访谈了部分学生,以便对这一双言现象做出尽可能充分的解释。

3.结果及分析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束后,我们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掌握及认识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和家乡方言的掌握程度有个清晰的认识(见表1)。普通话水平“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33.15%和44.35%,加起来占到了77.5%;对自己家乡方言的掌握程度达到 “精通”和“掌握”的分别是50.49%和19.11%,加起来占到了69.6%。这说明大学生普通话和方言掌握得都比较好。另外,大学生认为普通话 “非常重要”的比例为62.24%,认为方言 “非常重要”的比例不是很高(24.37%),这反映出大学校园内大多情况下学生都是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的。这与国家在高校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普通话在高校是主流语言不足为奇。然而意外的发现是:有21.23%的学生对家乡方言不太懂,有20.21%学生认为方言不重要;大部分学生在校园内几乎不使用方言,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部分学生对方言的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推广普通话是以消灭方言,或禁止说方言为代价。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方言的使用、认识及普/方之间关系的理解亟待提高。

表1 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掌握及认识情况

表2 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

2)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大学校园内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也不尽相同。90.23%的大学生认为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会很自然,若用方言交流的话不自然的比例占到了50.18%。我们知道,大学校园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文化又交织共存,为了实现有效交际目的,普通话便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主流语言。但若是老乡之间不用方言而用普通话交际的话 “不自然”、“别扭”和“反感”的比例加起来达到了69.85%,说明老乡之间选择方言会好些,因为乡语乡韵会给老乡带来浓浓的亲情。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对自己的普通话表示“满意”的有64.47%的学 生,“比较满意”的有14.32%,这与表1中大学生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的评估 “非常好”、“比较好”是一致的,有53.16%的大学生普遍认为方言亲切实用,只是不太好听。然而分析后我们注意到在大学校园内讲方言时感到自然的只有15.45%,而感到不自然、别扭和反感的比例加起来达到了84.55%(50.18+20.12%+14.25%)。同时对家乡方言持无所谓的评价占到了23.17%。访谈时还发现在大学校园内学生们不怎么使用家乡方言,他们认为在同学们面前说家乡方言不是件很体面的事情。

3)大学校园内方言的使用现状

通过访谈,发现在大学校园内方言的使用现状令人担忧:83.86%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学校几乎不使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有21.23%的学生对方言不太懂,15.42%的学生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地道的家乡方言,更不用说会讲方言了,也许再过些年这些方言会被这群年轻人彻底遗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国家在高校大力推广普通话;二是城市里的规模越来越大,城镇化进程的快节奏导致方言逐渐没落;三是学生在思想上排斥方言,认为自己家乡的方言很 “土”,说出来不好听,别的同学会瞧不起,因而不愿说。

三、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访谈时,我们还发现有些学生对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存在错误的理解。他们误认为在大学校园内大力推广普通话挤压了方言,使方言萎缩,乃至消亡。我们知道,我国共有80余种民族语言,30余种文字,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发展中国家,汉语只是其中的一种。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也一再表明:推广普通话并不是禁止说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国家民族的主体性语言——普通话[4]。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曾强调过:“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周恩来,1958)[5]。其实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国家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人们在该说普通话的场合就必须说普通话,而在非正式场合或私底下的交流,公民想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是他们的权利。绝不会因选择说普通话的人多,就排除或消灭方言。方言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标志和宝贵财富,但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所以我们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同时,又要保留和保护方言,使普通话与方言并举并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和谐共存和发展的。

四、方言存在的价值

从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方言的使用现状:有些大学生听不懂也不会说家乡话,还有部分学生对方言的地位、功能及价值等认识不足,年轻一代的方言能力不如上一代。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其实方言在语言的交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社会功能,方言的存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方言在影视戏曲中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方言频繁且高调地出现在影视剧及戏曲中,许多影视作品、戏曲都带有方言的痕迹。比如《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是以天津方言为主的电影,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闫妮饰演的女掌柜,用的是陕西方言。再比如粤语在广州电视媒体中占着主导地位,收视率前十的频道粤语就占了七个。还有我国的戏曲和说唱艺术其实也都是方言的延伸,如国粹京剧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豫剧、昆曲和秦腔及黄梅戏等都有方言的丰功伟绩。如今电视广播、小说、小品、歌曲、甚至手机铃声和短信都有使用方言的,这些都彰显了方言存在的价值。

2.方言是普通话的源泉

普通话中很多鲜活的词汇蕴涵在方言之中,没有方言,普通话也就不存在。如北京话里的“侃大山、大款、砸牌子、托儿”,广东话里的“买单、炒鱿鱼、煲电话粥、花心”,上海话中的“割肉、搞定、套牢”以及港台话中的“作秀、搞笑、另类、愿景、资深、卖点”等,还有像 “写字楼、便当、大排档、银楼”等等[7]。这些词语已成为当前普通话的常用语或流行语,它们的引进极大丰富和充实了普通话的词汇,为普通话增添了活力,增强了表现力,因此方言是普通话的源泉。

3.方言所表达的含义比普通话更丰富

方言是各地域人们进行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有些方言所表达的含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好多方言都能贴切、传神地表达当地人们的思想,其形象熨帖的表达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众所周知东北话中经常会用到一个 “整”字,“整”字搭配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咋整、整明白、整点吃、整迷糊、整事等[8]。“整”字可以说在东北话中是个万能动词,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

4.方言可以实现身份认同感

语言是某一公民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或某一地域的重要标志。方言和乡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像一封无形的介绍信,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是哪方人氏。方言是乡亲们共同浸染的文化载体,是浓浓乡情的纽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名句,诗句表达了一位离家五十多年的游子对家乡强烈的情感[9]。方言也是同乡人之间互相认同的一种最直接和重要的标志。因为方言和乡音,异地他乡萍水相逢原本陌生的两个人会立刻熟悉和倍感亲切起来。同样的,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必感无比亲切,那是因为他们彼此身份的认同感实现了。

5.方言是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方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某一地域民俗、文化和传统习惯的积淀[10]。它承载着某个地方从古至今的风俗民情、人文地理,积淀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和文化。有学者认为,只有通过方言才能充分表达传统文化中的精妙之处。方言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有许多悠久的地域文化借助方言进行传承着,如昆曲(被列为我国唯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苏州方言体现的。同理,山东的吕剧、闽南的歌仔戏、西北的秦腔都是因各具地方特色的方言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下来。若没有方言,其艺术魅力将黯然失色甚至可能消失。

6.方言是语言研究的活化石

方言是不可多得的语言样品,是语言研究的活化石。比如文物出土后,有时可能只有用当地的方言去鉴别才能解释、说明清楚。方言还可以记录字和音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变化。例如普通话中古音韵特点已全部消失,而南方的客家方言、赣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粤方言等方言中,仍不同程度地具有上古至中古汉语的语音特点。据此,上古和中古语音的框架和体系就可通过方言语音的对应规律去推导。

五、结语

调查研究的结果使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掌握、认识、态度及大学生方言的使用现状等情况。普通话是高校的主流语言,这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必然的联系,但推广普通话并不是部分同学所理解的那样以消灭方言,或禁止说方言为代价,因方言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谐大学校园的语言,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为主,同时允许多种方言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在语言的应用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宽容的语言环境,从而实现大学校园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共存[11]。总之,语言是一种共享资源,在大学校园内我们应该把握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营造自然的双言环境,不会因为普通话的能力增强而方言的能力则减弱[2]。我们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多种语体和功用,在普通话得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的同时,方言也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和魅力,以便充分体现方言存在的价值。

[1]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56.

[2]王悦,陈俊,张积家.方言与普通话并用:双言心理研究述评[J].心里科学进展,2012(8)(8):1247.

[3]蒋满英,苏小河.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调查与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4.

[4]闫顺玲.从方言与普通话之争论语言文化的共存状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4):6-8.

[5]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A].1958年1月10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

[6]常月华.大学生普通话——方言双言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6-149.

[7]赵菲.论方言价值及其保护[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52.

[8]张继娅.推广普通话,方言何去何从?[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2):72.

[9]金皙坤,马永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7-129.

[10]陈红莲,张立平.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8):29.

[11]严运桂.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生的境域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7(4):94.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