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量词“抹”的搭配情况与语义选择

2014-12-05洪丽娟贾燕子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量词云彩范畴

洪丽娟,贾燕子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量词是汉语具有特色的一个词类,数量又多,不好掌握。对于量词与名词组合的规律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学术界对量词的研究有从整体上着眼,从语法、汉语教学、认知、组合关系、语用、与其他语言的比较等方面研究;也有从部分着眼,研究个别量词,但学术界对于具体量词的研究却很少,如严俏[1]从本义入手,考察了量词“首”的源流,并分别对中古和近代两个时期“首”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但目前对于具体量词的研究还亟待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探讨具体量词的演化途径及其组合规律方面。

“抹”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无记载。谷衍奎编的《汉字源流字典》这样解释:

《玉篇·手部》:“抹,抹摋(杀),灭也。”本义为勾销。如:唯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摋。[2]可见,“抹”最初为动词,其后才演变为量词。古代汉语中“抹”主要是作为动词使用,作为量词的用法出现较晚,最早出现于宋朝,但出现的频率低,到明清和民国时期,“抹”的量词用法才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

1 量词“抹”的搭配情况

“抹”是一个文学色彩比较浓的量词,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抹”出现的频率不低,但它的搭配并不随意,而是受其本义影响,是有规律的。根据语料,对“抹”的搭配情况进行分类,并试图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根据分类,“抹”的搭配对象主要有名词和形容词。

1.1 “抹”与名词的搭配

“抹”与名词的搭配情况比较复杂,大致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1.1.1 “抹”与具体名词的搭配

具体名词是概括客观物质世界的形式,在意识中产生对象的类别,是思维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简单抽象”的结果,词的所指层次是丰满的与其联想在一起的是标准的代表形象[3]。根据所搭配对象的类别,“抹”与具体名词搭配大致分为两类:“抹”称量景色;“抹”称量人体部位以及与人体相关的事物。

(1)“抹”称量景色

“抹”称量景色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即称量云彩、称量光彩和称量山水。

“抹”称量景色主要与“抹”的本义相关,根据谷衍奎编的《汉字源流字典》,“抹”的本义为“勾销”,后引申为“擦拭、用布擦拭”等义。由于用布等擦拭会产生擦拭的痕迹,擦拭的痕迹是不规则的形状,与云彩、光彩或山水的阴影部分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因而“抹”便顺理成章地被用来称量景色。

A.“抹”称量云彩。“抹”称量云彩一般与朝霞、云彩、霞彩等搭配,主要与云的不规则形状相关,二者具有形状上的相似之处。

B.“抹”称量山水。“抹”称量山水一般情况下常与墨痕、弧线、青山、旷野、树林等搭配,以下将这些对象分成三组:

a.一抹墨痕/一抹弧线/一抹涟漪

b.一抹青山/一抹青黛/一抹远山

c.一抹旷野/一抹林带/一抹树林

观察以上三组对象,与“抹”搭配的山水对象一般都面积比较大,通过比较得知,从a组到b组,再到c组,山水对象的面积逐渐增大,小到细长的弧线、涟漪,大到一望无际的旷野、林带,“抹”都能与之搭配,这也说明,“抹”与山水搭配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C.“抹”称量光彩。“抹”称量光彩主要与晨曦、曙光、残照、白光、月光等词搭配。“抹”能与这些词搭配,与云彩和山水一样取决于光彩所形成的不规则形状。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可以作如下归纳:“抹”与表示景色的词语搭配主要取决于“抹”表示擦拭义,擦拭所形成的形状与表示景色的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具有相似点,一般情况下可与“一片”等同。不同的是,“抹”称量云彩和称量山水在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的大小上有区别,称量山水的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在视觉上比称量云彩的大;而称量云彩、山水与称量光彩则在事物的清晰度上有区别,称量云彩的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形象比较模糊,不清晰。

(2)“抹”称量人体部位及与人体相关的事物

“抹”称量人体部位或与人体相关的事物等主要是与胡子、刘海、脖子、胸兜、皱纹等搭配,但是这些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都比较小。

她把大衣服尽行脱去,还觉得燥热,遂将中衣的扣子松开,露出。以上用法的“抹”我们可以用其他量词来替代,如“一撮”“一点”,这主要是因为与“抹”搭配的这些词必须是体积或面积较小的事物。

1.1.2 “抹”与抽象名词的搭配

抽象名词是所指,不是人或事物等可视可触的东西,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过程或结果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4]140。“抹”与抽象名词搭配既有与人的感情有关的词语,也有与人的感情无关的中性词,但主要侧重于与人的感情有关的词语,如:童趣、相思、忧郁等。

王珏认为,抽象名词与量词的结合能力不如个体名词,仅限于“种”“类”“点儿”“些”和虚化的“个”及其他修辞性借用量词[4]141。观察可知,与“抹”搭配的抽象名词偏向于情感态度感受类。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色因不同的心境在主体心中产生不同的印象,抽象的感情无法衡量,借用“抹”这一量词,使得这些情绪、心情变得可感知,这里“抹”相当于“丝”“点儿”。

1.2 “抹”与形容词的搭配

与“抹”搭配的形容词主要分成两类: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2.1 “抹”与性质形容词

“抹”与性质形容词搭配主要是色彩词,如红色、橘红、淡红色、金色等。

“抹”与性质形容词搭配一般都产生借代义,依据语境,“淡红色”实际上指的是无花果的不易被见的花,“绿色”则指绿色的景色,言简意赅,又有丰富的含义。

1.2.2 “抹”与状态形容词

与“抹”搭配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有两类:色彩词与非色彩词。

(1)“抹”称量色彩:表示色彩的词语一般都与景色有关,或与具有某种颜色的物体直接相关。“抹”加表示颜色的词语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修辞色彩。如:

脸色依然惨白,白得像她那件衣服,这面颊如此毫无血色,她唇边的就显得特别刺目。

“一抹+表色彩的状态形容词”往往具有较强的修辞色彩,能产生借代意义,如“一抹腥红”实际上指的是嘴角的血;“一抹嫩绿”则表示画面上的植物。

(2)“抹”与非色彩状态形容词:有绚丽、鲜活、灿烂等。

“抹”与非色彩状态形容词搭配能产生借代义,根据语境,“一抹青碧”指代的是树林,“一抹凄清”指代的是凄清的感觉。

“一抹+颜色词”与“一抹+非色彩状态形容词”既能使量词词组产生新的意义,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这是与修辞相结合的结果,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与修辞学上变异修辞也有关,按照语法习惯,名量词只能用来修饰名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结果。

2 量词“抹”的语义选择

汉语量词“抹”可以和许多对象搭配,包括名词(表景色、人体部位及与人体相关的事物的具体名词和表情感态度感受的抽象名词)和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从而形成选择关系,如一抹彩霞、一抹晨曦、一抹粉颈、一抹沧桑感、一抹淡红色等。这些看似无关的对象与“抹”形成选择关系,组成一个由量词“抹”组织起来的范畴,是规律制约的结果,是围绕一个原型进行扩展的范畴化过程。

2.1 “抹”的范畴中心

“抹”本来是动词,本义是“勾销”,“抹”作为“勾销、擦拭”义以一定的对象作为背景,经过擦拭、勾销之后的部分与原背景形成一定的对比,并且经擦拭、勾销的部分面积小,因此,可将“抹”范畴中心成员的语义表示为[+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具有对比性][+面积小]。

“抹”首先由[+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面积小]的语义特征决定了“抹”可与表示人体部位或与人体相关的事物搭配,如:

一抹小胡子/一抹胸兜/一抹刘海小胡子、胸兜、刘海这三个成员分别以下巴、胸部和额头为背景,且面积都比较小,符合与“抹”搭配的条件。

2.2 “抹”范畴的近距离扩展

宗守云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5]44。原型成员往往不止一个,是一个集合体,由原型通过扩展形成的就是一个原型范畴,这个范畴中既有中心原型成员,也有边缘成员。与其他范畴一样,“抹”范畴有中心原型成员也有边缘成员,其范畴化的过程是从中心原型成员向外延伸,直到最边缘成员。Langacker认为,范畴成员基于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有程度之分。特征失去越少,就越靠近范畴中心的位置;相反,特征失去越多,就越远离范畴中心的位置,从而成为边缘成员[5]65。

“抹”对搭配对象的选择,首先由面积小的一般具体事物扩展到面积大的一般具体事物。如:

一抹青山/一抹旷野/一抹林带

上述例子保留了[+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具有对比性]的语义特征,失去了[+面积小]的语义特征。但依附于一定的实物背景的语义特征并没有消失,青山、旷野、林带在一定的背景中凸显。隐喻要求不同的事物间具有相似性,青山、旷野、林带与小胡子、胸兜、刘海在[+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具有对比性]上具有相似性,在面积大小方面又有区别,因此由面积小扩展到面积大动因是隐喻。

“抹”的搭配对象的选择,又由一般具体事物扩展到具有抽象性的事物,这是“抹”对于云彩、光彩的选择。如:

一抹彩霞/一抹云彩/一抹白光/一抹晨曦

彩霞、云彩、白光、晨曦和青山、旷野、林带在“面积”和“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上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事物趋向于具体或趋向于抽象,与上述论述一样,属于由隐喻引起的范畴扩展,保留了[+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的语义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抹”对搭配对象的选择,又涉及对情感类抽象名词的选择。如:

一抹沧桑感/一抹童趣/一抹情韵这些对象看似失去了[+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的语义特征,但严格说来并没有完全失去,彩霞、云彩、白光、晨曦是以天空为背景的,而沧桑感、童趣、情韵则是以某一主体心理状态为背景,二者在背景和抽象性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可否观察得到上相异,这是由隐喻引起的扩展。

2.3 “抹”范畴的远距离扩展

“抹”还可与表示色彩的颜色词搭配。如:

一抹腥红/一抹淡红色/一抹嫩绿这些对象表面看好像失去了[+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具有对比性][+面积小]的语义特征,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消失,色彩是在布、纸等上凸显的,仍然以一定的载体作为背景,色彩与背景形成对比性,并且色彩部分的面积可大可小,这与“抹”范畴的中心成员具有相似性,这是由隐喻引起的范畴扩展。

“抹”又与非色彩的状态形容词形成语义选择。如:

一抹绚丽/一抹宁静/一抹凄清

这一过程失去了[+面积小]的语义特征,是由对比性的语义特征通过隐喻扩展而来的,绚丽、宁静、凄清是以周围环境为大背景,被描述的对象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对比凸显出自身的特点,因此非色彩的状态形容词与色彩词在[+在一定的背景中显现][+具有对比性]具有相似性,在面积上相异,因为非色彩的状态形容词无所谓面积的大小。

综上,将“抹”的范畴扩展过程表示为图1。

以上分析了量词“抹”与搭配对象的搭配情况,讨论了量词“抹”对搭配对象的语义选择,并分析了这种范畴化的过程。由于隐喻的促动,“抹”可用于称量山水、云彩、光彩等一般事物,引申到可称量情感类的抽象名词,由于中心范畴的进一步向外扩展,从而可与表色彩的形容词搭配,再次由于隐喻的促动,使其可与非色彩的状态形容词搭配。范畴化分析是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侧重于共时平面的分析,但我们不可否认其在理清语言内部关系和揭示语言变化背后的认知规律方面的作用。

图1 量词“抹”的范畴扩展

[1]严俏.量词“首”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1-54.

[2]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杨明天.观念的对比分析:以俄汉具有文化意义的部分抽象名词为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4]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宗守云.汉语量词的认知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猜你喜欢

量词云彩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神奇云彩:大自然的画作
春天的云彩
量词大集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云彩的秘密
云彩大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