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在当代大学生婚育观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2014-12-05桂莉娜

关键词:婚育团体同伴

桂莉娜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随着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迅速渗透与融合,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婚姻法》与国家教育部新颁布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在校大学生婚育权不再限制。这就意味,在校大学生如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条件,就可以结婚生育。然而,在校大学生婚育因不具备现实基础,即使婚禁解除,也不宜选择婚育。根据笔者对部分广东高校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89.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由于自身面临较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而且又缺乏结婚与组建家庭的经济实力,在校结婚生育会使自己提前承担婚姻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考验。而且大学四年在其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他们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也正是性心理、性道德以及恋爱观稳固时期。因此,高校对大学生性知识、婚恋观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内大学生婚育观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学者局限于对婚育观的状态进行研究,鲜有从过程性的角度来开展研究;一方面对大学生婚育观的教育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简单灌输的模式上,而且大学生的婚育观教育涉及学生的隐私,大部分学生自我防御性强,敏感且不愿意主动提及。而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介入,对大学生进行婚育观教育和引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受助与辅导的咨询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营造信任的团体氛围,促使团体成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促使成员在充分的人际互动中观察、学习与体验,从而达到澄清观念、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形成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独特的情景性,因而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婚育观教育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力图解决简单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素质教育。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当代大学生婚育观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虽源自心理学的理论,最初只是作为专业化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形式,能有效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并激发潜能,同时它还具有教育功能,可以运用于大学生婚育观的教育与引导之中。以课程教学,主题活动以及同伴教育为依托平台,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婚育观。

第一,以高校婚恋伦理道德的相关课程为平台,譬如《性与生殖保健》《大学生婚恋指导》《交际心理学》,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理念运用于以上课程教学之中,力图解决简单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性婚育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团体心理辅导所秉承的教育教学原则、方式特点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笔者将两者的特点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性婚育课程团体式辅导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特点比较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种教学方式的相似性为团体心理辅导介入大学生性婚育课程提供可行性。在高校性婚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必然要以受教育者的心理为基础,以学生需求、动机等个性特点为依据,采用得当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能有效弥补高校性婚育课程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通过破冰,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绘画测验,头脑风暴,团体讨论等等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情感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此同时,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明显存在不足,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代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介入与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性婚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

第二,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由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策划和开展关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由具备团体心理辅导经验的老师,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的辅导主题,主要目的是让团体成员学会两性相处技巧、应对恋爱挫折、处理性爱焦虑,深入了解爱情的真谛与婚姻的内涵,创造幸福、美满、长久的婚姻,并了解因生育、婚外恋、离婚和再婚而导致的各种性心理卫生问题,引导其树立健康良好的婚育观。通过海报、校园网招募在校本科生,并经面谈、测试,筛选出20名被试(男8,女12)。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团体辅导室,由同一指导者完成8次干预,每周1次,每次2h,连续8周。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方案详见表2。参照台湾黄月霞的团体辅导研究调查表,形成“团体辅导活动观点调查问卷”,以反馈团体成员的主观体验及活动的效果评价。根据数据结果分析显示,参与团体辅导成员持有较高的评价(见表3)。

表2 大学生性婚育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表3 大学生性婚育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n(%)

第三,充分利用高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平台,开展一系列有关性婚育项目的同伴教育使者团体培训活动。同伴教育是指大学生通常愿意接纳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朋辈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同伴教育活动借助从众心理,以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游戏”为载体,分享切身的感受与体验,然后教育者再进行适度的知识讲授。同伴教育通常首先选择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团体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同学进行知识与信息的辐射与传递,以实现教育目标。以广东药学院为例,学校计生办在各班级选拔一批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使者,对其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性婚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不断提高广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减少婚前性行为和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预防性疾病、艾滋病。依托这个平台,通过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使者的知识与信息的辐射,可以更好地做好大学生优生优育以及生殖健康教育工作。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当代大学生婚育观教育中应用的实践启示

第一,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高校婚恋伦理道德的相关课程的应用,着实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因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重在强调参与性、互动性和情景性,在团体辅导式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形成积极有效的行为方式,同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具备团体辅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当个体与团体还未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情况之下,激烈的对抗性辩论和过度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成员的焦虑和不适,导致团体冲突或陷入团体僵局。

第二,“团体辅导活动观点调查问卷”反馈评价结果表明,大学生性婚育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大学生性、恋爱与婚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两性交往的技巧与能力,增强了失恋危机的应对能力,并提升了面对未来爱情婚姻生活的自信。根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无可比拟的优势和适用性在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进一步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次干预性研究不足在于样本量偏小,同时其干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踪随访加以分析。

第三,基于开展同伴教育效果评价结果分析,团体心理辅导有效传递了性、生殖、婚育方面知识与信息,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学生的自我防御本能与敏感羞涩的心理压力。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与方法在当代大学生朋辈工作与活动中进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也为高校的学生工作开辟富有成效的新路径。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3] 李俊峰.团体心理辅导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17):140-141.

猜你喜欢

婚育团体同伴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杜撰婚育史应该被解雇吗?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与前列腺炎患者谈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