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发展研究①

2014-12-05蔡利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全民

蔡利霞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之近年来国家不断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全民体育运动的浪潮,近年来河南省的各项全民体育运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这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其他马拉松赛事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河南省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马拉松运动对河南省全民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以及赛事组织人员、部分运动员以及体育领域的专家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河南省全民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作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中国各种体育相关报刊、杂志、书籍等著作,尤其是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的历年数据资料,为本文积累并提供史料来源和论据。

1.2.2 比较分析法

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与国内其他比较成熟的马拉松赛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与成熟赛事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

1.2.3 逻辑推理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2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历史和现状

2.1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概况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目前是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目前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它由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每年的三月底举行一次赛事。

2.2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历史

2007年报名参赛5100多人,相关后续活动如摄影展等也有开展。

2008年报名参赛6000多人,并首次实现卫星直播,同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成为中国国际路跑协会会员单位,逐步实现了赛事品牌的升级,并进行了轮滑千人秀和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2009年报名参赛1.68万人,因报名情况情况超出预期,报名工作提前截至,并有希腊马拉松市特使携圣火抵郑,增强郑开马拉松赛的国际性。

2010年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和中华台北马拉松赛达成合作协议迈开了海外合作的步伐,同时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也加大了媒体推广力度,商都网成为郑开马拉松赛的“网络媒体官方合作伙伴”,组委会向郑州新闻广播授予了“郑开国际马拉松官方合作电台”牌匾。

2011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小马拉松项目(包含亲子马拉松、情侣马拉松项目)首次移至郑东新区CBD举行,项目参赛人数达到20000人。

2012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报名参赛人数已经突破3万人,加上专业运动员、特邀的外籍运动员,参加全程比赛的运动员为3551人,超过了预定的3500人;半程项目参赛人数均达预期人数。5km小马拉松团队报名参加比赛的人数超过往届,达到了18000人。

2013年郑开马拉松赛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0名运动员将参加本届马拉松比赛。5km小马拉松(含亲子和情侣)是参与性最强、最受本地市民追捧的项目,除了个人参赛外,还吸引了不少单位和社会组织群体的热捧。其中郑州市卫生系统报名人数过百的团队有12个,郑州人民医院报名参加5km小马拉松赛的人就达到1318人。

2.3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现状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开赛8年来,从无到有,八年成长,八年蜕变,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已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比赛,它已经成为河南的一张名片,一张对外展示我们河南文化和河南全民体育运动的闪光的名片;比赛形式从单一的全程马拉松到如今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小马拉松赛等,形成了一个比较丰满的马拉松赛体系。

3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所面临的问题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作为一个新兴赛事,从一开始举办发展就很迅速,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得到了一部分群众的拥护,群众参与其中的热情也比较高,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的方面很多,既有作为一个新兴赛事的知名度问题和普遍存在的赛事中的管理问题,也有赛事进行前后的推广与维护问题。

3.1 赛事缺乏影响力度

在赛事热闹场面的背后,也有不少遗撼,这种遗撼主要体现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赛事水平还比较低

从举办的这几届比赛来看,明星级运动员很少来参加比赛,这就很难吸引赞助商的注意力,也很难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赛事。缺乏高水平运动员参赛导致了赛事水平不够高。

3.1.2 参赛人员还不够多

据了解,世界一些有名的如伦敦、东京等城市举办马拉松赛,参加人数多达10万余人,国内一些城市的比赛如北京、厦门等地,参赛人数也达4~5万人,而郑开马拉松赛却只有约3万人左右参加,人数少了许多。如果按照那些群众的参与比例,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人数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3.1.3 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

纵观整个郑开马拉松赛的比赛进程,媒体方面缺乏宣传力度,使得其在国内的影响力较小,再加上组委会市场推广部市场开发手段和经验不足,只吸引来少数赞助商,且大多以提供实物赞助为主,落实的广告客户少、金额小。

3.2 赛事管理不太成熟

3.2.1 交通

马拉松的举办会吸引广大群众来现场观看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交通堵塞,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3.2.2 环境

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观众的过分集中,可能会造成固体垃圾的随意丢弃,影响市容市貌,给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等到比赛结束,整个郑开大道上全是运动员随手扔掉的白色垃圾,如面包包装袋和饮用水水瓶,十分影响郑开马拉松赛事的形象。

3.2.3 管理

刚开赛的前几届比赛现场比较混乱,水供应不上、跑完领不到证书、路上找不到厕所等问题到2010年的第四届才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3.3 赛事的群众参与度不高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了,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不仅在总量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呈现了结构上的多样性、层次性。但是,由于体育人口统计技术指标体系的原因,体育人口占很大的比例是中学生,社会群众所占比例很少。这一点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上表现得也很突出。据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的数据显示,参赛人员中,运动员占了1%不到,学生占了85%,而相应的社会群众的比例不到15%,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4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为了促进马拉松赛在我国的普及,我国在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客观状况的基础上来设置马拉松赛项目,既设置了全程马拉松赛和半程马拉松赛,又设置了一些迷你马拉松赛、5km和10km健身跑、亲子马拉松赛、情侣马拉松赛等等。这些项目激发了人们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最近两届的发展正是印证了这样的发展趋势,比赛形式正在向多样化迈进,赛事影响力也逐步得以提高。

4.1 赛事的竞技水平及规模的提高

4.1.1 在竞技体育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

(1)加大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引进力度,健全国内运动员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放宽政策,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等措施来邀请更多的重点运动员参赛,并专门设立一些奖项(如冠军队奖、新秀突破奖、运动队团体奖、打破全国纪录奖等)。

(2)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赛会奖金与优秀运动员出场费方面加大力度,吸引更高水平参赛者从而提高赛事档次。

4.1.2 在群众体育方面

(1)扩大全民健身节日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们更广泛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2)在大学生市场的开发上要加大力度、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大学生参加到马拉松队伍。

(3)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这个群众概念不只包括学生,还包括最广大的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只有广泛的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体现马拉松赛事的巨大作用。

4.2 扩大赛事资金来源的社会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赛事资金来源越来越呈社会化趋势,这是不可逆转的。郑开马拉松赛组委会应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升赞助商的赞助意识,积极招商引资,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参赛者的积极性,使其按合理的比例分担比赛费用,同时使赛事的宣传功能和感召力得以充分发挥,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3 提高赛事的竞赛产品质量,激活人们的参与热情

体育要想实现真正的大众化,就必须和娱乐、休闲融合起来。伦敦、纽约等著名马拉松赛都会有10万人以上参加比赛,其中业余健身爱好者占了绝大多数。我国马拉松赛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让更多的人们参与马拉松,为此各马拉松赛组委会应该努力使赛事产品及其配套活动多样化来激发广大人民的参与热情,如:化妆马拉松赛、亲子马拉松赛、情侣马拉松赛、大学生挑战赛等等。郑开马拉松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可以把配套活动做得更深入、更细致,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赛事中来。

4.4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比赛影响

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媒体的力量,如平时在电视上组织一些专门的讲座,在报纸上宣传一些有关健身、长跑方面的知识等。在比赛前,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同时,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如在其他马拉松赛上现场宣传自己等。

5 结语

由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刚刚起步,大众体育发展状况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资金投入、场地运用、体育人口数量方面还有很多限制因素,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发展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作为河南近1亿人口的唯一一项常设体育赛事,作为中部6省3.56亿人口的赛事,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尽管现在它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未来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必将在河南省全民体育运动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刘清早.体育赛事运作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张鲁.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3]高丽.对郑州市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可行性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73.

[4]李红军,易小坚.新形势下体育城市文化构建[EB/OL].湖南体育网.

[5]国家体育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2.

[6]张启明.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3):27-30.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全民
马拉松赛
全民·爱·阅读
冰上马拉松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可持续全民医保
马拉松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