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4-12-05张虹李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业化体育教师素质

张虹 李瑞

(1.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新疆阿克苏 843000; 2.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 新疆喀什 844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教师专业化成为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专业化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教师个体专业化水平成为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心[1]。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与其他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巩固体育教师专业化,便成为了实施体育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点问题。

1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体育教师专业化

1.1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1.1.1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在我国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创造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素质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都要依靠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1.2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

体育教师究竟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这些专业素质又涵盖哪些内容。研究的角度、出发点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刘志宏提出:体育教师在确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把握六大专业能力的协调发展,即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训练能力、运动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曾剑斌、吴嘉毅等人提出: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这些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善于运用教材能力、精练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判断的能力、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道德素质、知识结构、身心素质、能力结构和教育观念这五方面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的。

1.2 体育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体育教师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专业化的发展却一直并不乐观,教师专业化本该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独立特征,在体育教师这里体现的并不深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专业化无论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体育课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教师与学生接触更加密切,体育教师除了需要掌握一般教育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运动技能、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除了和其他学科教师相同的一般要求,还要有体育教师所特有的特殊要求。

1.3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影响

教师专业化有两个目标,一是把教师视为社会职业分层的一个阶层,专业化的目标是争取专业地位与权利及力求集体向上流动。二是把教师视为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也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3]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在前面已做过介绍,其在体育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只有实现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目标,才能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第一目标,真正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和权力。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便应当是不断提高教师质量,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健全职业伦理,总的来说,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

2 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有待提高的专业素质

在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众多素质中,主要就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各方面中对实习体育教师专业化有重要作用,且亟待提高的部分做一概括。

2.1 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一直是教师素质中最关键的素质,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己具备良好的素质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体育教师缺少的往往是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和奉献精神,很多时候仅把体育教师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要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教师从自身思想上应当有所改变,对待体育教师这个称呼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要以教育事业为荣。在工作中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此外,还应热爱教师集体、尊重学生家长,擅于与其他教师和家长沟通,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良好教育。

2.2 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所必须拥有的,就当今实际情况而言,身体素质已不需太过操心,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面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压力,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个挑战。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只有当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时,才能在教学中体现的精力充沛、生机勃勃。体育教师如何以最好的专业心理状态参与教学从而更好的影响教育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3 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其中,学科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更是巩固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师要实现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就一定要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如体育课程标准、体质健康、体育教育科学、学校体育、体育术科理论、生理保健、体育比赛等各方面体育专业特有的知识。

2.4 能力结构

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这里的特殊能力指的是适于体育教学活动范围的专门能力,也是巩固体育教师专业化所不可缺少的能力。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需要全面的专业业务能力,包括:运动训练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体育科研能力,学生健康指导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追求,要努力使自己的能力结构更加符合教育的需要。

2.5 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问题最基本的看法和认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它指导和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包括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等。体育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体现体育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运动潜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运动项目,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做专业化的体育教师。

3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措施

本文将体育教师专业培养生涯主要分为职前、职初和职后三个部分,就三个部分的培养提出建议性措施,以期通过改进体育教师职前、职初和职后的教育获得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3.1 重视职前教育

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是指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包括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育、综合性大学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教育,职前教育是体育教师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阶段。

3.1.1 合理规划课程体系

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主要依靠学校课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关键。就目前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而言,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普遍存在必修课程门数多,教学时数比例大,计划性强,选修课程门数少,教学时数比例小,灵活性不够的现象。[4]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课程安排上应更加重视教育专业知识和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论部分,以及健康保健知识等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只学会走跑跳投等一般人员也能教授的简单技术。让未来的体育教师不仅要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更要清楚该怎样去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让其拥有专业化体育教师所独有的知识、能力。

3.1.2 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就应当通过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不能死读书、死学习,学到的知识、方法等不通过实践发挥出来、表现出来,就无法实现这些知识的价值。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未来的体育教师们通过自身实践,来锻炼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裁判工作能力、组织训练及指导比赛的能力、各种运动竞赛组织编排的能力、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等,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再加以改正,最终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3.1.3 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说教育实习是对体育专业学生以往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测试和总结,是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一个尝试和演练,是整个教师生涯的开端。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基础教育、培养教育实践能力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教育实习的时期安排、时间安排、地点安排,都应该根据院校具体情况合力实施。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对实习生的体育教学严格要求,并要求多参与体育课的组织设计、体育训练,组织指导体育比赛,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等,让学生实习期间学会变化、适应、批判、发明,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体育教育专业工作所需的具体知识。

3.2 加强职初培训

入职之初是体育教师的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体育教师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适应由学习到工作的任务转变。通过职初培训,应让新教师明确作为教师的规范要求,完成从准教师到实际教师的角色转换;深入领会和理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现由理论观念到实践应用的转变;调整拓展知识结构,提高教育和教学的驾驭水平,尽快提升教学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要针对实际情况考虑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结合体育教育实践,以实践性课程为主,注重实践性课程的理论化、理论指导实践,强调专业知识的前沿性,从而使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使其具备专业化体育教师的观念、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高层次要求。

3.3 坚持在职提升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贯穿于教师终身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的在职学习便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现实,要使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发展提高,就必须坚持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学习,把职前与职后连成一体,通过在职学习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提供条件。在职提升培训要符合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内容要结构合理,切合实际,保证课时,确定高质量的教材资源。培训内容既要包括理论学习,又要包括实际观摩与调研,注重与体育教育实践相结合,使培训者通过学习后,具备更好地处理实际教学所存在问题的能力。除了在职培训外,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我更新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注重课程教学专题研究,注重自学和体育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实现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师专业培养生涯的三个阶段,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专业地位、自身价值,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并以此为实施体育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育质量,适应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服务。

[1]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3-14.

[2]刘婕.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2-43.

[3]吴长青,许瑞勋.专业化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实现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6(1):20-22.

[4]梁秀梅,吴瑾瑾,韩作生.高校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1).

[5]王恒安.浅析高校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3).

[6]宋钰劼.俄罗斯高校教师发展特点及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7]徐延宇,李政云.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概念、变迁与理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8]范彦彬,沈贵鹏.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

猜你喜欢

专业化体育教师素质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