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课时,抓体能,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2014-12-05刘英辉巩庆波于爱军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课外

刘英辉,巩庆波,于爱军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精课时,抓体能,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刘英辉,巩庆波,于爱军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为促进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笔者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现状与学生就业压力大、课程紧、网络游戏占用时间多等现实问题,充分考虑学校现有运动场地设施与天气季节状况,以精简体育课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及不良天气干扰,以增加自主、自愿、自觉体育锻炼时间促进锻炼兴趣增强体能,构建新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体育锻炼习惯得到了更好养成。

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紧跟高校教学改革步伐,全国各高校先后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从学生体育兴趣、个人爱好、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养成出发,以单一的选项课替代了传统的包括田径、体操、球类等多项目的综合课,经过多年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性且能够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体育教学新体系,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然而近几年来的体质测试结果却表明:学生体质下滑明显,近视、肥胖人数比例不断增加。高校多年来的不断扩招与体育师资、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的不到位,直接导致学生人均体育场地比例的严重下降、体育课堂人数的急剧增多等对体育教学造成严重压力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业的压力迫使专业课与选修课的课程与课时量不断增多,电脑网络游戏等现代娱乐方式又占据了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得本就难以保证的体育锻炼时间更是捉襟见肘,为真正减轻广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更多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运动场,能够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精课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课余自主锻炼时间发展体能,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山东工商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男女本专科生共1万多人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调查访问法:走访调查了山东、江苏、湖北、山西、浙江等地部分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运动训练、竞赛开展、自主锻炼等状况,与各校学校体育主管的专家学者与体育教师交谈了解各自学校体育状况,以利于取长补短构建适合自身的体育教学评价新体系。问卷调查法:结合走访调查状况,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设计问卷对任课体育教师与部分学生就体育课程设置与课外锻炼等进行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对问卷数据与学生课堂、课外体育锻炼、体质变化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体育教学问题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影响下,传统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体育课主要授课内容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转变,更多的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走入了体育课堂,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调动广大学生锻炼积极性,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另一方面无可否认,过多的去竞技化项目,不利于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滑,打着以人为本旗帜的柔性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唯我、任性、懒惰的性格。学生评教主导下的对教师教学成绩评定体系,导致了中庸思想影响下的客气化考核,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又因学生的先天素质决定了最终评定结果有失公平。学生自主选择的单一选项课程设置,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专项练习积极性,能够较为系统掌握专项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今后继续从事该项锻炼身体的兴趣,另一方面,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特别是女同学)选择的球类项目,由于基础差,课堂主要时间都在学习练习基本的技术动作,比赛时间较少,也很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绝大部分课堂时间都花费到了技术学习上忽视了体能的练习,如何平衡协调技术与体能的发展也就成为当前学校体育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大学公共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受天气状况影响干扰严重,影响了教师学生的教学练习的积极性,且恶劣天气环境下的室外体育锻炼往往不但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容易促使学生体育课逆反心理的形成,使得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现象更加严重。不利于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课后学生特别是女同学自觉锻炼积极性不高,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到运动场地活动,跑步锻炼者更是寥寥无几,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滑。

3.2 精课时,增加自主锻炼时间

传统以传授学习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为主的单一选项课,很难使技术基础差、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通过一学期(一般每周1次,共16周32学时)的授课,就能够很规范掌握一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并成为今后自己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例如:球类项目多数同学也仅能初步掌握几项很难在比赛中合理运用的基本技术,应付完考试后,日后则基本不再练习。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也仅是学会一两套技术动作,大学上完则基本忘光。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口感舌燥大汗淋漓地反复动作示范讲解,过多的难以实际运用的枯燥繁琐技术练习,磨灭了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降低了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普遍存在的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场馆设施不足,以室外为主的教学环境,受大风、雨雪、日晒、雾霾等恶劣天气情况干扰严重,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极大降低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课程紧张,因天气等原因缺少的体育课又很难在其他时间得到补尝,课程时间的机动灵活性难以把握。针对季节性的天气变化,精简学生体育课堂授课内容与周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不良天气状况对正常上课时间的干扰,大幅增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支配的体育活动锻炼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竞赛,培养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以成绩评定促进学生自觉锻炼,抓好以耐力素质为主的学生体能。

上课时间安排:上半年北方地区一般3月初开学,冬天的寒冷还没有过去,室外风大天冷,进入5月下旬后,除早晚较为凉爽外,其他时间多是艳阳高照、天气炎热,6月后则是炎热多雨且临近期末复习考试,专业课学习紧张课业负担加重,不利的天气状况直接影响了以室外为主的体育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果。最好的室外体育课堂时间主要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2个月、8个周的时间。下半年一般9月初开学,前2周天气仍以高温炎热为主,只有9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这2个月,8周时间天气凉爽,整天都较适合室外体育锻炼,进入11月下旬后则开始天寒地冻,多风雪天气干扰了正常的室外体育课堂,针对气候季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学生急需提高的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采用在最适宜的季节每学期8周体育课学习专项基本技术,精课时,简内容。因各种原因而耽误的体育课堂时间也能够在后面找到充足的时间进行补课,保证了完整正常的8周体育课堂时间。且原来2周的理论课堂时间采用网上文体教室的形式,至少两周的体质测试时间全部挪到课外自主锻炼时间进行,使体育活动锻炼测试更加机动灵活,并解决了因缩减课时而导致的运动项目技术教学时间过短的问题。

课外锻炼: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深化“阳光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课业负担重,固定时间又较易受不良天气状况影响,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锻炼时间,以提高体能为目的的自主锻炼形状为主。对每学期学生的自主锻炼时间进行量化评定,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一年一度的体质测试与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评定一部分的素质测试也全部在课外锻炼时间完成,以测促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积极性,且大大增加了每天的锻炼时间,促进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获得了理想的锻炼效果。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竞赛与各项体育社团活动,依据其参与程度和取得的成绩,进行量化评定计入期末成绩。以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为目的,实现体育与文化、锻炼与娱乐、运动与教育的更好结合,促进各项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构建“健康、快乐、文明、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3.3 学生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体育成绩的评定对于学生整个学期课堂的体育技术学习、课外的身体锻炼过程有着极大地促进指引作用,以评促练往往能够获得很好的预期效果。因此,最后学生成绩的评定内容方法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就极为重要,不但是一个简单的期末成绩问题,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成绩评定促进学生锻炼,将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锻炼过程。体育锻炼,增强素质的关键就在于整个学习锻炼的过程。针对需要解决的学生体质问题,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先天身体素质的差异,以多元结构化的评价体系取代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在8周的技术课学习后,对学生的基本技术掌握进行以技术评定为主的简单测试,加上8次课的出勤与课堂表现,以总成绩30%的比例核算。技术理论掌握以10%,课外自主锻炼30%,体质测试30%,为减轻因繁琐评价手段对教师工作的负担,充分借助利用“POS”智能机及网络管理技术,对教学管理进行创新。既解决了体育课课时紧张和教师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的问题,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元的体育需求,将学生从课堂解放出来,达到“自觉、全面、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精课时、促兴趣、抓体能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外自主锻炼热情,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火热的课余自主锻炼场景与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体育社团活动构成了一幅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画面。增强了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促进了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利用“POS”智能机及网络管理技术,便于教师在教学与体育锻炼过程对学生的有效监管和贯穿整个学期客观公正的多元化体育成绩评定的施行,有效缓解了体育课时紧张和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一学年的课外自主锻炼,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从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来看都明显增强。

因课余自主锻炼与教师指导时间的增加,学生所选项目的基本技术运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正规体育课堂时间的缩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上有所下降,女同学表现较为明显。学校场地设施与课余自主锻炼学生人数的失调,容易出现场地拥堵影响锻炼效果现象,应合理规划,根据学生人数提前分配好场地,制订好计划,对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竞赛与各体育社团的体育积极分子应制订相关制度适当减免对自主锻炼时间的要求,能够有效缓减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与教师对自主锻炼人员指导记录的工作压力。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应确立好其近远期目标,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及时发现解决改革中的大小问题,走出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现象严重等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

[1]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姚蕾.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1.

[4] 卢元镇.当今学校体育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5):7-12.

[5] 黄聚云.教育柔性化及其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负面影响[J].体育学刊,2012(6):11-16.

G807.4

A

1674-151X(2014)11-069-03

2014-10-12

山东工商学院教务处2013年教改立项课题。

刘英辉(1964 ~),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课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