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2014-12-05宋忠良
宋忠良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3)
李娜在2011年法网上击败对手赢得冠军,成为网球大满贯,在134年的历史中,首位获得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李娜夺冠使很多人许多人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李娜,投向此前并未关注过的中国网球运动,让世界知道了她所在的城市——中国武汉。武汉网球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球迷群体人数众多,网球文化氛围浓厚。2010年戴维斯杯网球赛亚太区第二轮、武汉业余网球公开赛、第三届起亚澳洲业余公开赛武汉站以及ATP中国国际网球挑战赛(武汉站)等赛事的成功,为迎接武汉举办网球公开赛做足了准备。
1 武汉举办网球公开赛面临的机遇
1.1 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2013年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武汉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决定了它从“国之地理中央”上升为“国之战略中央”的地位。武汉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对经济、文化、体育、旅游等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高水平体育赛事扩大城市影响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武汉城市战略发展为举办网球公开赛举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2 武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不断扩大内需,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跨越。武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61元,比2011年增长14.0%。人均消费支出18813.14元,增长9.8%。城市建设高速推进,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会进入休闲和旅游消费的井喷期。目前武汉市民正处于这一阶段,对体育健身和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消费投入越来越大,在家门口举办的网球公开赛可以满足市民观赏高水平国际级体育赛事的良机。
1.3 以往大型赛事举办经验积累
近年来,武汉网球赛事开展得如火如荼。2010年戴维斯杯网球赛亚太区第二轮、2010年“中网网动中国”武汉赛区、武汉业余网球公开赛、第三届起亚澳洲业余公开赛武汉站以及ATP中国国际网球挑战赛(武汉站)等赛事的成功举办,为武汉日后举办更高规格的大师级网球赛事作铺垫。上述大型网球赛事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武汉市体育市场的整体发展和繁荣,使网球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市民体育意识,使武汉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造就了一批体育赛事组织和经营专业人才。
1.4 良好的区位优势
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历来享有“九省通衢”之地之美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km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便利的交通条件给WTA官员、各级赞助商、观众以及媒体朋友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武汉网球公开赛于每年的9月底举行,刚好处在广州国际女子网球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之间,网球运动员可以通过武广高铁仅需要3个多小时即可从广州到达武汉,避免往返机场的舟车劳顿和繁杂手续。在9月底结束超五巡回赛比赛后,可以乘坐高铁由武汉直达北京的高铁,大大节约了运动员恢复与调整时间。
2 武汉举办网球公开赛面临的挑战
2.1 举办国际级大型体育赛事经验不足
近年来,虽然武汉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但是网球公开赛作为职业化水平最高的国际级体育赛事,对推进领导小组和赛事运营主体是相当大的考验。赛事推广、组织和管理工作、电视转播、票务销售和赛事纪念品,媒体资源的开发,通过媒体报道和广告推广武汉WTA超五巡回赛的赛事品牌、策划组织各类推广活动、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观众的引导、赛事运作的负责和保障工作等等一系列工作将给组委会带来极大的挑战。
2.2 交通及场馆等后勤保障压力大
武汉举办网球公开赛的主场馆——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位于光谷二妃山下,三环线武黄立交东侧,湖北省奥体中心西侧。比赛与训练场馆均位于三环外,届时将会给运动员及观众交通带来很大的不利。再加上目前武汉市地铁建设与道路改造造成的交通拥堵,将会给赛会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目前四大满贯网球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均有大小不同的型号场地,可满足观众观看外卡赛、资格赛、正赛等,而明年的超五巡回赛仅有光谷网球中心5000座场馆和奥体中心3000座球场,估计难以满足市民观赛的需要。
2.3 国内外网球赛事举办的冲击
武汉网球公开赛在每年的9月底举行,很多优秀运动员参加完美网之后,身体正处于疲劳期和恢复期,此时年终总决赛资格及世界排名基本确定,所以许多运动员都会有选择性地参加比赛。奖金也是影响职业网球球员参加比赛的重要动力,美网仅女子单打冠军奖金就达到260万美元,中网女子总奖金达到482.8万美元,武汉网球公开赛总奖金200万美元低于美网冠军一人的奖金数,冠军积分900分也低于美网冠军2000分和中网冠军1000分,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运动员们参与比赛的热情和比赛状态。
3 武汉举办网球公开赛的发展策略
网球公开赛的引进以及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创办,是武汉对自身城市网球文化的凌聚和提炼,是将武汉打造成中国“网球之城”的第一步,这对于中国网球事业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事件。
3.1 加大媒体宣传,提高武汉网球公开赛知名度
一个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知名度的建立需要不断推广,其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目前武汉已举办过不少大型体育赛事,但是赛事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还不够,究其原因之一是媒体宣传与报道水平不高。武汉网球公开赛已经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及运作主体,政府和体育部门对于这件赛事非常重视,但是大多数市民却不知晓,因此这项国际级体育赛事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武汉网球公开赛需要通过网络、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大力宣传武汉、湖北的网球特色和优势,让全社会了解这项赛事,参与这项赛事。
3.2 充分运用李娜的明星效应
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体育场内,李娜捧起大满贯单打冠军奖杯,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的亚洲选手。从此,湖北武汉渐渐被世界上更多人知晓。法网夺冠后,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授予李娜“湖北跨越先锋”称号。武汉市委、市政府也授予李娜“武汉功勋市民”荣誉称号。李娜已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武汉市长唐良智曾表示。作为职业化程度最高、最具时尚魅力的运动,网球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运动之一,正是由于网球运动在世界的影响力,李娜成为中国体育第一人就可以理解了。
3.3 突出武汉赛事特色
从网球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大满贯赛事因为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才变得越来具有吸引力。武汉网球公开赛要想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赛事,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处。因此武汉公开赛不仅从物质层面上还要从精神层面上,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武汉作为中国中部中心城市,拥有享有“天下绝景”之称的黄鹤楼,“母亲河”长江绕城而过,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最美校园——武汉大学等城市景观,这些可以更好地凸显武汉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可以有组织地将武汉公开赛与武汉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即满足观众们的观赛需要,又可以达到旅游的目的。同时通过赛事举办,可以更好地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与知名度。
4 结语
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各项筹备工作才刚刚起步,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因此要想将其成为一项成功的品牌赛事,武汉任重道远。应该积极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迎接挑战,不懈努力,武汉公开赛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R].2010.
[2]张颖慧,姚芹,李南筑.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以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比较为例[J].体育科研,2010,31(1):21-26.
[3]鲍明晓.论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1-8.
[4]百度百科:武汉网球公开赛[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igokRDklTwUQ52Kv8Rz9WFvSEZo986tCrh4xze1xE7bJkNwGU6ph918IJQoY7257FfFj-X27WEo417EUk9q7_.
[5]李杰杰,全先昆.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比较研究[J].运动,2012,33(1):3,6-7.
[6]余洋,李静.对中国网球公开赛发展前景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1):43-46.